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2)
2023(9749)
2022(8227)
2021(7351)
2020(6204)
2019(13543)
2018(13607)
2017(26631)
2016(13511)
2015(15121)
2014(14718)
2013(14925)
2012(14234)
2011(13121)
2010(13579)
2009(12916)
2008(12353)
2007(11454)
2006(10605)
2005(9725)
作者
(39478)
(33138)
(32957)
(31318)
(21027)
(15483)
(14669)
(12620)
(12200)
(11690)
(11393)
(10702)
(10694)
(10650)
(10181)
(10054)
(9751)
(9501)
(9480)
(9018)
(8459)
(7974)
(7826)
(7580)
(7510)
(7370)
(7168)
(7092)
(6548)
(6392)
学科
(81191)
经济(81138)
管理(45352)
(45070)
(36178)
企业(36178)
方法(27490)
数学(24291)
数学方法(24181)
中国(21764)
技术(20281)
地方(18290)
(17080)
业经(15484)
(14906)
(13911)
技术管理(13393)
地方经济(13223)
(12465)
贸易(12452)
(12364)
银行(12347)
(12220)
(12079)
(11967)
农业(11909)
(11550)
金融(11550)
环境(10321)
产业(10098)
机构
学院(209364)
大学(208296)
(105811)
经济(104010)
管理(81271)
研究(72577)
理学(69224)
理学院(68554)
管理学(67824)
管理学院(67404)
中国(56300)
(47947)
(42667)
科学(38338)
财经(37813)
(35631)
经济学(34814)
(34244)
中心(31886)
(31709)
研究所(31596)
经济学院(31294)
财经大学(27893)
北京(27530)
(26234)
(25621)
(24870)
(24634)
业大(24607)
师范(24460)
基金
项目(127730)
科学(102703)
研究(97916)
基金(93664)
(79952)
国家(79336)
科学基金(68849)
社会(66850)
社会科(63731)
社会科学(63718)
(49894)
基金项目(48997)
教育(43919)
(40657)
自然(40060)
自然科(39197)
自然科学(39188)
自然科学基金(38535)
编号(37735)
资助(37134)
(32777)
成果(30487)
创新(29719)
(29622)
(29224)
国家社会(28784)
重点(28642)
课题(26766)
教育部(25880)
人文(25557)
期刊
(123802)
经济(123802)
研究(72396)
中国(42028)
(35338)
管理(35118)
科学(25282)
学报(24238)
(23692)
(22787)
金融(22787)
经济研究(22255)
技术(21480)
财经(20120)
教育(19699)
大学(19547)
学学(18536)
业经(18090)
(17594)
问题(16198)
农业(16115)
技术经济(14926)
(13689)
国际(11629)
科技(11617)
商业(11338)
统计(11023)
(10993)
经济管理(10396)
理论(10253)
共检索到330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文博  
我国当前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初级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尚未完成技术全面引进,在挖掘技术创新红利的道路上依然有很大的机会。因此,我国应该审时度势,抓住这一经济增长效应大幅增长的时期,努力挖掘技术潜力,顺利实现对于"经济新常态"的跨越。结合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不足和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应加速推动技术创新从外部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技术创新要素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制度与技术创新环境营造。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肖晶  
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创新能够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能够创造出新资源或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促进,能够衍生出新的知识和技术;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创新和转变,使得知识性要素的地位越发突出。美国的技术创新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呈波浪型上升态势。由于美国拥有完善的技术创新法律体系,拥有全面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技术的创新研发,从而使美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保证经济增长长久不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扬   睢党臣   孟望生  
提升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文章基于对各省级单位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量化评估,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省级层面的技术创新会抑制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自主的技术创新活动可能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构成阻碍;而引进外部技术再结合本土模仿创新的模式,则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效率的增长。具体到作用机理,技术创新之所以会限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它影响了绿色技术变化的效率;技术引进与模仿创新则通过提升绿色技术的效率追赶和变化,共同促进经济绿色增长效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耿庆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引擎,本文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辨证分析中国技术创新的现状,然后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研究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武俊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只有依靠技术创新 ,才能促进产业技术能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增长正在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技术创新是核心因素。因此 ,必须建立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促进经济发展 ,完成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小兰  
本文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进步作出了系统性评价与分析 ,指出我国经济低质量增长的基本原因在于 :人力资源匮乏 ,劳动力素质不高 ;企业缺乏创新动力 ,技术开发能力低下 ,技术创新支持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而解决这些矛盾则需要从更新技术创新理念、造就技术创新带头人才、营建更加宽松的技术创新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等方面入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成刚  杨兵  苗启香  
选取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具有动态、积极的正向连续性特征。在直接效应方面,本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呈显著正向影响,而周边地区技术创新呈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呈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呈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融合缓解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程度,提升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的促进效果。在间接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转型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中间传导环节,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为正向中介效应。本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周边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小于间接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力  刘敦虎  魏奇锋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整体创新绩效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协同共生的视角,以两阶段网络DEA为分析方法,以成都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动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效率值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时间上:在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的交互作用下,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的效率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态势,并符合地理邻近、技术邻近以及制度邻近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出阶段是创新效率提升的瓶颈,鉴于此,未来城市群发展需着力于政策协同、资源协同、空间协同,提高创新一体化程度,从而形成区域创新的整体规模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嫣然  吕寒  蔡建峰  
文章从数字经济的协同渗透效应和挤出效应出发,结合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利用2016—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验证了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并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且数字经济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未兵  傅元海  王展祥  
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的结果,并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仅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理论上,由于技术引进依赖、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和逆向溢出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受技术差距、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进行估计发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负相关,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中,要继续坚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玮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支撑创新发展的条件不尽相同,这也使得各地区创新发展的优势并不完全一致。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技术比较优势影响地区技术创新活动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技术创新只有结合地区的技术比较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的命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2009—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当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的技术比较优势时,将更有助于地区的经济增长;在考虑了不同的技术比较优势和经济增长指标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和中西部地区省份依据技术比较优势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为了更好地发挥创新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作用,技术创新应该在充分考虑本地区技术水平的条件下,遵循地区技术比较优势展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婕  
文章选取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动态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选取能源消费作为门限变量,基于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来量化分析我国技术创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门限效应与关联性。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结构会对碳排放的增量与存量产生正向显著作用。以"自主创新"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变量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以"技术模仿"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变量能够有效地抑制碳排放规模。同时我国仍将长期处于库兹涅茨曲线"上升阶段",当区域内经济增长达到"门限阈值"时,碳排放持续增长的趋势可能会得到有效抑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开明  
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的作用日益突出,城市在专业化与多样性、人力资本积累、信息交流网络形成、交易效率提高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生及扩散,城市化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推动经济增长。时序及横截面数据的相关分析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技术创新之间高度正相关,投入产出模型证实城市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多模型估计发现,城市化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当前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还不是十分明显,结论对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