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59)
2023(16546)
2022(14302)
2021(13226)
2020(11064)
2019(24995)
2018(25237)
2017(48878)
2016(26271)
2015(29213)
2014(29213)
2013(29072)
2012(27096)
2011(24566)
2010(24821)
2009(22868)
2008(22108)
2007(19741)
2006(17688)
2005(15842)
作者
(76875)
(63779)
(63588)
(60578)
(40750)
(30572)
(28755)
(24846)
(24009)
(22903)
(21734)
(21587)
(20501)
(20385)
(19675)
(19674)
(18951)
(18586)
(18368)
(18367)
(16024)
(15754)
(15298)
(14628)
(14492)
(14232)
(14218)
(14067)
(12908)
(12676)
学科
(120647)
经济(120535)
管理(80200)
(75988)
(62725)
企业(62725)
方法(48601)
数学(42018)
数学方法(41594)
中国(31516)
(28430)
(26816)
(25998)
地方(25492)
业经(24950)
技术(23544)
(21413)
环境(19579)
(19441)
农业(19426)
贸易(19424)
(18832)
(18541)
银行(18490)
理论(18060)
(17734)
(17610)
(17479)
金融(17478)
(16191)
机构
大学(382336)
学院(380568)
(161852)
经济(158491)
管理(149489)
研究(130962)
理学(128683)
理学院(127271)
管理学(125277)
管理学院(124579)
中国(97345)
(81388)
科学(79180)
(74061)
(66097)
研究所(59855)
财经(59055)
(58720)
中心(57724)
(55868)
业大(54834)
(53565)
北京(51833)
经济学(49727)
(48937)
师范(48485)
(47282)
农业(45800)
(45023)
经济学院(44615)
基金
项目(252206)
科学(198695)
研究(185229)
基金(183095)
(159462)
国家(158170)
科学基金(135611)
社会(117909)
社会科(111843)
社会科学(111813)
(98568)
基金项目(97093)
自然(87010)
自然科(84952)
自然科学(84932)
教育(84205)
自然科学基金(83453)
(82530)
资助(74836)
编号(74412)
成果(60496)
重点(56424)
(55732)
(55579)
(54779)
课题(51573)
创新(51353)
国家社会(48678)
教育部(47862)
科研(47757)
期刊
(182094)
经济(182094)
研究(118276)
中国(72817)
学报(58364)
管理(58052)
(55246)
科学(54664)
(52613)
大学(44150)
学学(41705)
教育(41273)
农业(36521)
技术(34881)
(34596)
金融(34596)
经济研究(30383)
财经(29634)
业经(28089)
(25433)
问题(23477)
技术经济(21239)
科技(19827)
(18984)
理论(18829)
图书(18398)
(18095)
现代(17465)
商业(17279)
实践(16808)
共检索到569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婕  
文章选取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动态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选取能源消费作为门限变量,基于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来量化分析我国技术创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门限效应与关联性。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结构会对碳排放的增量与存量产生正向显著作用。以"自主创新"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变量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以"技术模仿"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变量能够有效地抑制碳排放规模。同时我国仍将长期处于库兹涅茨曲线"上升阶段",当区域内经济增长达到"门限阈值"时,碳排放持续增长的趋势可能会得到有效抑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金哲  米娟  
文章采用索洛增长模型,对辽宁省自主创新、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联关系;短期中,滞后一、二期的经济增长自身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长期中,自主创新与技术转移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互为因果关系,短期内,技术转移是经济增长的原因;长期内,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自主创新与技术转移也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王明晖   蔡秀亭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王明晖   蔡秀亭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耿庆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引擎,本文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辨证分析中国技术创新的现状,然后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研究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鸣  兰秀文  
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离不开产业经济的支撑,如何壮大产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利用2000-2019年西部地区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VAR模型的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具体体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对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GDP贡献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高度正相关是单向的促进,换言之,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非来源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本文探究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为技术创新的积极效果提供了来自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鸣  兰秀文  
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离不开产业经济的支撑,如何壮大产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利用2000-2019年西部地区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VAR模型的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具体体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对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GDP贡献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高度正相关是单向的促进,换言之,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非来源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本文探究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为技术创新的积极效果提供了来自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证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殷林森  胡文伟  李湛  
基于我国1996—2005年的科技投入和产业发展的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科技投入情况,构建灰关联度模型,对我国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用图形模拟方法予以佐证。采取关联度模型对我国几个有代表性的省市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对产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 R&D 经费对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我国这些产业集中的发达地区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更有效率,而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对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的效率更高。提出我国不仅要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以集约型方式来引导科技投入科学流向,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小兰  
本文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进步作出了系统性评价与分析 ,指出我国经济低质量增长的基本原因在于 :人力资源匮乏 ,劳动力素质不高 ;企业缺乏创新动力 ,技术开发能力低下 ,技术创新支持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而解决这些矛盾则需要从更新技术创新理念、造就技术创新带头人才、营建更加宽松的技术创新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等方面入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靖学青  
文章运用2001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上海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及评价,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能力均较强,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较高,但是技术创新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增速较慢。上海R&D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而且其影响程度大于劳动力投入,但是仍然小于物质资本投入。R&D人力投入与财力投入相比较,R&D人力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更大。最后,论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青  葛翔宇  
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协整理论、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分析政府投入、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科研投入与技术创新两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双向因果关系,但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它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小红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及影响变化因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本文论证了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同模式,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框架,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在区域经济视角下研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动改善这些因素作用的效率,非常必要。论文首先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不同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区域经济视角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强调了政府、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不同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懿安  朱继业  李升峰  徐秋辉  
根据《IPCC国际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参考方法对长三角16个城市2005~2009年的工业碳排放进行核算,具体分析比较16个城市的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工业碳排放强度、工业碳排放变化率等影响因素,并通过关联性分析和脱钩分析对比城市工业碳减排现状与发展趋势,得出:(1)2009年长三角工业碳排放量达到20 979.79万t,其中煤炭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占主导,达到95.25%;(2)2005~2009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平均工业碳排放强度从1.25t/万元降低到0.88t/万元,上海的工业碳排放水平一直保持较低水平,江苏8个城市的工业碳排放强度较为接近,浙江省的7个城市工业碳排放强度差异明显;(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