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5)
2023(9775)
2022(8221)
2021(7674)
2020(6125)
2019(14092)
2018(13688)
2017(26839)
2016(14459)
2015(15999)
2014(16130)
2013(16100)
2012(15475)
2011(14389)
2010(14986)
2009(14237)
2008(13942)
2007(12808)
2006(12031)
2005(11324)
作者
(42048)
(34725)
(34679)
(32983)
(22172)
(16384)
(15812)
(13327)
(13289)
(12733)
(11864)
(11361)
(11159)
(11137)
(10934)
(10749)
(10188)
(10130)
(10087)
(10083)
(8968)
(8627)
(8426)
(8004)
(7953)
(7910)
(7902)
(7703)
(7070)
(6848)
学科
(65113)
经济(65038)
(40758)
管理(39255)
(27692)
企业(27692)
中国(24601)
(24267)
地方(20060)
方法(19673)
数学(17397)
数学方法(17123)
农业(16710)
(15500)
业经(15205)
(14955)
(14429)
银行(14416)
(14087)
(13699)
贸易(13684)
(13278)
(13221)
金融(13221)
(11782)
(11517)
地方经济(10993)
环境(10307)
(10257)
及其(9304)
机构
学院(212172)
大学(208141)
(92886)
经济(90766)
管理(77533)
研究(77317)
理学(64269)
理学院(63513)
管理学(62608)
中国(62290)
管理学院(62182)
(46790)
(45068)
科学(43228)
(39188)
中心(35183)
财经(34770)
研究所(34534)
(34279)
(33255)
(31301)
(30046)
北京(29962)
师范(29821)
(28161)
经济学(28114)
(27589)
业大(26384)
农业(25357)
财经大学(25258)
基金
项目(124390)
研究(98072)
科学(97625)
基金(86977)
(73529)
国家(72792)
社会(61876)
科学基金(61610)
社会科(58650)
社会科学(58638)
(49656)
教育(44585)
基金项目(44117)
编号(41814)
(41289)
资助(36590)
成果(36361)
自然(35717)
自然科(34772)
自然科学(34764)
自然科学基金(34107)
(33318)
课题(30400)
重点(27910)
发展(27680)
(27581)
(27202)
(25683)
(25411)
(25276)
期刊
(117360)
经济(117360)
研究(74180)
中国(48580)
(33453)
(32930)
管理(31058)
(30127)
金融(30127)
教育(28441)
科学(25848)
学报(25830)
农业(22594)
业经(21429)
大学(20722)
技术(19322)
学学(19209)
经济研究(19148)
财经(17099)
问题(15779)
(14743)
(13499)
国际(12063)
商业(11334)
理论(10913)
技术经济(10604)
(10512)
现代(10347)
(10282)
论坛(10282)
共检索到352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双怡  冯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发展推动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准扶贫五个阶段。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着三大困境:国家政策推进诉求与基层行政实践的矛盾、区域发展诉求与薄弱基础条件的矛盾、贫困户利益诉求与政治文化尚未完成现代转型的矛盾。新时代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应着力构建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再造与提升扶贫对象自身的能力,具体应从发展农村普适性教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细化产业带动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入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润高  
随着法律对农村各类土地主体和权利界定的完善,以及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建立,各地政府借助行政手段圈定移民安置区域的开发扶贫模式遇到了越来越大的法律阻碍,需要承担的行政成本也急剧上升,导致各地扶贫开发逐渐步入端头。针对这种困境,文章认为,应结合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态势,利用农业人口替代转移规律,将移民安置选址从传统的"四荒"地转向大城市、特大城市郊县区,开辟市场化机制下的自发性移民脱贫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玮  
精准脱贫是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重要历史任务,也是必须跨越的特有关口。当前,距离实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仅有一步之遥,脱贫攻坚战步入冲刺期。要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必然要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和思维方式,科学把握精准扶贫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厘清现阶段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现实难题,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政策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传岩  
2012年新扶贫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必将给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指出,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思路和机制,通过提高扶贫对象瞄准和扶贫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扶贫产业和项目选择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以及推进政策协调等措施实现扶贫政策创新,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马健云  陈恩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经历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以全面发展为指向的规范发展阶段和以精准聚焦为核心的精准发力阶段。在此过程中,教育扶贫的独特价值与核心作用备受重视,教育扶贫政策体系日臻完善。但与此同时,教育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政策效益的合理释放。因此,在当下教育扶贫精准发力阶段,须以强化政策认知内化精准扶贫理念,以精准理念驱动形成精准扶贫机制并以精准扶贫机制推进多元主体共治,通过重塑顶层设计、引领扶贫攻坚、规范政策执行过程来提升政策效益,突破当前教育扶贫领域的现实困境,确保我国扶贫攻坚战略的高效能实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花弘毅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罗霄山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以来,中央出台了系列金融扶贫政策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对2010~2014年罗霄山片区和全国金融支持经济增长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片区金融支持经济增长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原因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政策的有效传导提出意见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劲  
规划是我国政策过程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机制。学术界对于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央的起草制定阶段,地方实践操作阶段的讨论还较少涉及。中国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扶贫开发是重要的实践领域。文章基于一个"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案例的考察,探讨发展规划的地方运作策略及其实践困境,从而延展出对完善发展规划机制的讨论。研究表明,"作为理念的规划"和"作为实践的规划"是一对无法分割却又颇具张力的命题,发展规划实践运作过程中的条线化控制策略、组织化动员策略以及简单化操作策略虽然自上而下推动了规划从理念到实践的快速落实,但随之产生的规划制定的理想化陷阱、规划实施的形式化风险以及规划落地的负激励效应等现实困境则限制了规划的实践效果。破解这一实践难题,必须返回到规划作为一种社会变迁机制的本质属性层面寻求答案,将规划视为具有系统复杂性、长远渐进性和动态调整性的政策过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元江  
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扶贫开发政策,仍是各级财政部门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跨世纪的扶贫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绩,为实现脱贫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子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土地政策也已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实质上,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始终与我国的土地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在扶贫开发、扶贫攻坚和脱贫攻坚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1978年~1985年:土地经营制度变革推动减贫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印发,这是在国家层面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会明  张钰欣  吉宇琴  顾莉丽  
2020年后,深度贫困区域、支出型贫困群体和持久性贫困人口将会成为扶贫开发新的目标群体。在扶贫开发目标上,应以农民增收富裕为贫困人口基本目标,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贫困区域发展目标,以持续发展确保脱贫不返贫为贫困户永久目标。在扶贫开发政策上,要坚持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融合相贯通,坚持强化外部支持与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建立起政府、社会、农户参与联动的持续脱贫机制,确保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姜会明  张钰欣  吉宇琴  顾莉丽  
2020年后,深度贫困区域、支出型贫困群体和持久性贫困人口将会成为扶贫开发新的目标群体。在扶贫开发目标上,应以农民增收富裕为贫困人口基本目标,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贫困区域发展目标,以持续发展确保脱贫不返贫为贫困户永久目标。在扶贫开发政策上,要坚持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融合相贯通,坚持强化外部支持与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建立起政府、社会、农户参与联动的持续脱贫机制,确保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玉  
本文从贫困识别、扶贫项目选择、扶贫资源投入整合、公共供给等方面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可操作的对策,旨在提高扶贫开发效益,有效改善贫困群体民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国强  方相林  
探讨了“九五”期间扶贫开发的战略选择、开发重点与对策。结合河南实际,提出了开放式扶贫方针,以开放促开发,实行三带、三促、三结合、两个主攻方向的战略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对外开放,加强劳务输出,搞好计划生育,缓解人地矛盾等是“九五”期间扶贫开发的重点。
[期刊] 求索  [作者] 田先红  
农民家计模式与家庭贫困的形成有着密切关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计模式呈现出家庭生命周期缺乏明显节点、家庭发展缺乏理性规划、代际分工不够明确和低积累、高消费等特征。农民贫困的性质主要是家庭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动力潜能未能充分释放而形成的贫困。因此,对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精准扶贫的重点应该是引入市场机制、充分释放农民家庭劳动力的潜能。国家可以通过专项帮扶、教育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产业扶贫思路等措施来更好地实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目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严以绥  
本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新疆干旱荒漠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贫困问题进行分析,揭示贫困的关键是系统的封闭性,贫困的成因主要是:区位性贫困、观念性贫困和结构性贫困。提出了对应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