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72)
2023(12040)
2022(10695)
2021(10217)
2020(8526)
2019(20020)
2018(20090)
2017(39776)
2016(21701)
2015(24517)
2014(24879)
2013(24598)
2012(22764)
2011(20738)
2010(20901)
2009(19462)
2008(18834)
2007(16714)
2006(14973)
2005(13443)
作者
(62787)
(51648)
(51291)
(49232)
(33078)
(24614)
(23462)
(20238)
(19715)
(18691)
(17561)
(17334)
(16492)
(16413)
(15954)
(15938)
(15473)
(15425)
(14988)
(14726)
(12871)
(12802)
(12450)
(11704)
(11664)
(11560)
(11555)
(11515)
(10405)
(10152)
学科
(85201)
经济(85101)
管理(62902)
(60360)
(49015)
企业(49015)
方法(39315)
数学(34177)
数学方法(33774)
中国(26136)
(24554)
(22356)
业经(18730)
(17501)
(17445)
贸易(17432)
(17431)
地方(17356)
(16990)
农业(16063)
(14736)
银行(14693)
(14344)
(14065)
(14002)
理论(13973)
技术(13328)
环境(13328)
(13103)
财务(13039)
机构
大学(312022)
学院(311370)
(125864)
管理(125834)
经济(123014)
理学(108496)
理学院(107284)
管理学(105650)
管理学院(105074)
研究(103495)
中国(78116)
(66970)
科学(62785)
(60135)
(51741)
财经(47528)
研究所(46787)
(46579)
中心(46294)
(45394)
业大(44167)
北京(43142)
(43090)
(41451)
师范(41149)
(37675)
(37068)
经济学(36919)
农业(36369)
财经大学(35207)
基金
项目(205880)
科学(161524)
研究(154628)
基金(148066)
(127328)
国家(126232)
科学基金(108239)
社会(95355)
社会科(90291)
社会科学(90270)
(79777)
基金项目(78604)
教育(70957)
自然(69879)
自然科(68163)
自然科学(68146)
(67314)
自然科学基金(66899)
编号(65090)
资助(61793)
成果(53933)
(46014)
重点(45377)
课题(44551)
(43971)
(42228)
项目编号(40075)
教育部(39491)
创新(39222)
人文(38876)
期刊
(140219)
经济(140219)
研究(96835)
中国(56511)
管理(46676)
学报(44669)
(42838)
科学(42338)
(42052)
教育(36940)
大学(34111)
学学(31782)
(29905)
金融(29905)
农业(29497)
技术(26821)
业经(23715)
财经(22520)
经济研究(22278)
(19118)
问题(18819)
图书(16890)
理论(16774)
实践(15426)
(15426)
技术经济(15322)
(15093)
现代(14776)
科技(14554)
(14542)
共检索到460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宜勇  顾严  
明确就业潜力增长点,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于促进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增长,以及吸纳劳动者能力,对于应对“十一五”期间严峻的就业形势,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继续把扩大就业机会作为全社会的努力目标,重视宏观政策促进就业的效果,完善全国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增加就业岗位与提高就业质量并重,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就业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芳东  
本文通过国际对比,分析我国居民消费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研究限制居民消费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居民消费的基本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开宇  羊文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永锡  丁任重  刘恒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元竹  
公益部门已是发达国家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文章指出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公益部门的发展将为扩大就业提供新途径,并为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勤  王东海  蒋代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  
The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hindrance to the present enlargement of domestic demands of China,the keys of enlarging and fostering present domestic demands,as well as the relevant channels and measures.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凤桂  陈伟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陆域资源对经济增量的承载率越来越小,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就业增长点成为政府、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引入重心概念,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模型和中国沿海各省区海洋经济发展数据和涉海就业人口数据,计算出了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重心与涉海就业人口重心动态演变过程,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运用区域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海洋经济就业贡献度、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等角度对地区差异展开分析。研究表明:①我国海洋经济重心与涉海就业人口重心均出现了"中心偏离"现象,海洋经济重心由东南偏移转向东北偏移,说明中国区域海洋经济高密度区由南往北移动,涉海就业人口重心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云珠  黄桦  
在对山西与全国及部分地区的劳动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山西劳动就业存在劳动力总体素质低、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有偏差等问题。在新时期,山西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从单一产业就业向三产并举就业转变,努力扩大就业容量;积极创优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就业促进工作的五个转变,推动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天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于2002年4月28日在京共同召开了“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对策研讨会”。有关政府部门、高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付畅  吴方卫  
论文测算了我国能源作物和农林废弃物等原料的燃料乙醇转化潜力,发现2015—2030年我国燃料乙醇的理论生产能力将从6 364×104t增长到1.18×108t,可行的产量水平将在1 387.9×104t以上。如果能实现这一产量,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的石油供求矛盾。今后提高燃料乙醇生产能力的可行策略主要有以下方面:加强边际土地资源评估和开发,促进能源作物的规模化利用,通过利益引导加强秸秆能源化利用,延长林木采伐加工产业链,在农村地区发展沼气等新型能源替代薪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雄辉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基点,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扩大内需首要是扩大消费需求,从最终消费需求的构成看,包括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并且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从消费需求内部结构入手,分析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研究扩大我国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角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邱崇明  
由于我国的失业问题虽有结构性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一个总量问题,因此,仅靠推行再就业工程和建立失业生活保障制度是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努力创造就业机会。这方面可供选择的对策有:发展农村小城镇,以较低成本创造大量非农就业岗位;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部门对农民的就业吸引力;加快住房制度及相关配套改革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细分来创造需求,扩大经济规模;正确处理提高产业结构层次与多安排劳动力之间的矛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第三产业;扶持劳动力吸纳能力强的小企业发展;运用税收、货币和收入政策来促进就业规模的扩大;根据税收征管能力的改善情况,适当控制劳动力市场化的进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红霞  赵黎明  曹惠  
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文章认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而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还应制定有利于就业的科技政策,完善科技投入机制,以扩大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