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90)
- 2023(16158)
- 2022(13792)
- 2021(12879)
- 2020(10878)
- 2019(25265)
- 2018(25161)
- 2017(48995)
- 2016(26699)
- 2015(30254)
- 2014(30373)
- 2013(29847)
- 2012(28184)
- 2011(25924)
- 2010(26350)
- 2009(24858)
- 2008(24875)
- 2007(22645)
- 2006(20660)
- 2005(19056)
- 学科
- 济(125809)
- 经济(125670)
- 业(78128)
- 管理(75170)
- 企(56404)
- 企业(56404)
- 农(49999)
- 方法(44476)
- 数学(38886)
- 数学方法(38519)
- 中国(33371)
- 农业(32944)
- 业经(29680)
- 财(29487)
- 制(29400)
- 地方(28646)
- 学(22473)
- 贸(21049)
- 贸易(21036)
- 银(20640)
- 银行(20610)
- 体(20445)
- 易(20410)
- 行(19791)
- 融(18716)
- 金融(18711)
- 环境(17106)
- 策(16846)
- 发(16723)
- 和(16653)
- 机构
- 学院(388572)
- 大学(386488)
- 济(170789)
- 经济(167210)
- 管理(145953)
- 研究(136148)
- 理学(123858)
- 理学院(122479)
- 管理学(120640)
- 管理学院(119890)
- 中国(106545)
- 京(81798)
- 财(80995)
- 科学(78833)
- 农(73417)
- 所(69206)
- 中心(62774)
- 财经(62319)
- 江(61885)
- 研究所(61721)
- 农业(56420)
- 业大(56355)
- 经(56134)
- 经济学(52150)
- 范(51939)
- 北京(51842)
- 师范(51527)
- 州(48432)
- 院(47909)
- 经济学院(46621)
- 基金
- 项目(242091)
- 科学(190123)
- 研究(183440)
- 基金(173862)
- 家(149500)
- 国家(148141)
- 科学基金(126150)
- 社会(117494)
- 社会科(110965)
- 社会科学(110931)
- 省(95146)
- 基金项目(91947)
- 教育(83754)
- 划(78874)
- 自然(77372)
- 编号(76870)
- 自然科(75440)
- 自然科学(75419)
- 自然科学基金(74078)
- 资助(69850)
- 成果(64399)
- 部(54674)
- 重点(54451)
- 发(54202)
- 课题(52931)
- 创(49948)
- 制(48600)
- 国家社会(48200)
- 性(47283)
- 教育部(46988)
- 期刊
- 济(206666)
- 经济(206666)
- 研究(124260)
- 中国(83002)
- 农(72894)
- 财(63317)
- 学报(55547)
- 管理(53406)
- 科学(53063)
- 农业(48546)
- 融(43370)
- 金融(43370)
- 大学(43368)
- 教育(42504)
- 学学(40623)
- 业经(35383)
- 技术(34160)
- 财经(31925)
- 经济研究(31652)
- 问题(28065)
- 经(27604)
- 业(24552)
- 贸(20969)
- 技术经济(20519)
- 世界(20435)
- 版(19025)
- 理论(18925)
- 现代(18397)
- 经济问题(18124)
- 商业(17784)
共检索到612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国胜 陈瑛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是经济利益而非公平、公正在起主导作用,因此着眼于权利配置与利益分配的新政治经济学更适合指导其改革。从演化逻辑来看,户籍制度改革是政治经济系统的需求驱动并带有利益协调的特征,改革进展是经济主体之间的博弈结果。在利益分化的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经济主体的利益需求具有异质性特征,其行为博弈不存在"帕累托的最优解"。因此,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就需要以公平、正义的逻辑来重组户口背后的利益格局与权利配置,具体包括:以权利配置、利益重组为价值取向,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内容,以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的户籍为重点对象,以合理引导区域之间与城市之间的差异化利益、取消历史累积的不合理利益...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改革 利益 农民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胜 陈瑛
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制度改革是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调整。如果改革一方面会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另一方面又需要依赖既得利益者自行削减其利益,制度改革就会出现"制度悖论"。我国户籍制度也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现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已跨越"帕累托改进"阶段并进入了"存量利益"调整阶段。目前,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不但诱发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博弈困境,而且引致了制度改革的"制度悖论"。因此,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就需要以保障农村户籍利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消城镇不合理的户籍利益、引导市场逻辑的差异化利益与规模性(地区性)的户籍利益为思路,全面协调并重组户籍利益;通过构建顶层约束机制、大城市的联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锟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还称不上是一次彻底的、成功的改革,与加速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它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和能力,提高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门槛和成本,人为地造成了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对立,成为阻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制度瓶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以去利益化、城乡一体化、迁徙自由化为目标和方向,在中央的统一规划下,剥离户口所附着的福利功能,恢复户籍制度的本真功能,同时改革嵌入户籍制度之中的其他二元制度,整体推进。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户籍制度 配套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一南
户籍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表现为其人口迁移限制和城市福利分配歧视这两大特殊职能的相互对立运动,二者对立运动的形式又内生于工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起人口自由有序迁移与城市福利非歧视性分配的制度组合,以适应工业化进程发展到结构调整阶段时扩大内需的客观需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在于通过缩小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避免在自由迁移条件下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只有在农村转移人口有序迁移的条件下,城市内部基于户籍的福利分配歧视才有可能消除,进而才能实现农民市民化所带来的内需增长红利。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内生逻辑 政策选择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光辉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以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政策的出台,为农民工提供了向现代城市居民全面转移的机遇,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人口走出农村地域限制,发挥其生产创造潜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劳动力要素投入,伴随而来的是农村人口如何融入城镇生活、生产,即"市民化"问题。以制度性因素为切入点,构建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逻辑框架,并基于2011-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数据,先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考察多重制度性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效应,再运用断点回归模型着重分析户籍制度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随着户籍约束的减弱,农民工向城市居民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由于受到地区差异与财政支出状况等因素的调节作用,户籍制度改革正效应的大小有所变化,但结论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应该适度、合理地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红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而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进 胡春田 方振瑞
本文构建出一个具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二元经济体系下农民工迁移、户籍制度改革及周期性波动因素如何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基于2000—2012年季度数据的贝叶斯估计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对实际数据具有很高匹配度,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乡区生产技术进步与宽松型货币政策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差距;(2)城乡居民偏好冲击分别解释了各自消费的大部分波动,城镇居民收入的大部分波动可由城区生产技术冲击所解释,乡村居民收入波动的主要解释因素为劳力迁移成本冲击;(3)若政府调整现行户籍制度以降低农民工迁移成本,不论从长期还是短期而言,都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而且还可以缩小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飞武 傅晨
农民工的户籍制度改革意愿是户籍制度改革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31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析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工(78.4%)希望户籍制度改革,其中:是否有子女上学、城镇购房计划、承包地、想落户城镇及就业城市对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意愿有显著影响;子女教育和升学问题是农民工希望户籍制度改革的最重要原因;农民工不希望户籍制度改革则主要是担心失去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以及今后在城市的生活成本上升等后续问题。
关键词:
农民工 户籍制度 改革意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立芳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形成、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维持了城乡社会稳定等。但户籍制度带来农民被边缘化,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违背了公民迁徙自由等基本权利、农民身份遭歧视、削弱了农民的进城积累、抑制了农民需求条件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成为农民市民化之必须,改革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相应的配套服务的展开、城市和谐共生和完善法律制度等相关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文
本文利用1997年北京市外来人口普查资料和有关调查统计资料,以极具典型和代表意义的北京市为例,对大城市外来劳动力的群体特征、外部就业环境、城市的潜在需求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认识中国现时期这一重要人口现象作出了理论思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桂宏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户籍制度多年来一直被学者认为是影响农民工问题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通过社会调查和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在不同时期对农民工问题的影响并不相同。在农民工问题形成之初,户籍制度起着身份歧视和限制就业等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化机制完善,户籍制度对农民工问题影响作用弱化。因此,针对这种变化,改善农民工问题也要通过多种手段逐步解决。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农民工问题 影响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谢锐勤 谢俊平
我国户籍制度经历了一个由酝酿形成到严格控制再到一定程度放开的历程,其基本特征是渐进有序地从隔离走向开放。从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看,人口流动和城市就业应逐步从区别待遇走向国民待遇、从户籍限制走向迁徙自由,特别是低素质劳动力应当获得同等的迁徙和就业权利。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政策演进 价值取向 迁徙自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守宝 王全美
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源于农民的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是农民工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工身份决定其不能成为完全的劳动力商品,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农民工的职业决定其对农业产业化带来负面影响。破解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矛盾的途径,是政府创造条件分化农民工,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双赢。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 职业 二重性 政治经济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蹊 尹宁波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表现和原因及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 ,农民工的就业歧视表现为工资歧视、雇用歧视、职业歧视三方面 ,其深层原因是 :市场失灵和个人偏见导致对农民工的工资歧视 ,长久以来对农民的歧视性就业制度和政策导致对农民工的雇用歧视和职业歧视 ,且后者是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实质性和根本性的原因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歧视 制度根源 权益保护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丹 李霄敏
在长期以来形成传统户籍管理体制下,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格局,造成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在各种权益分配和实现方式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体现为各种不平等。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吁我国户籍制度必须作出积极的回应。户籍改革是我国未来国家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牵涉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更是其权益实现方式的一次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
户籍改革 农民权益 社会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国光
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农民与市场的呼唤林国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劳动力市场是“当前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要“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要“打破地区封锁、城乡分割的状况”,“使各种经济资源在更大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