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06)
- 2023(17922)
- 2022(15322)
- 2021(13958)
- 2020(11856)
- 2019(26619)
- 2018(26294)
- 2017(50534)
- 2016(27791)
- 2015(31014)
- 2014(30351)
- 2013(30038)
- 2012(28341)
- 2011(25782)
- 2010(26067)
- 2009(24215)
- 2008(24464)
- 2007(22437)
- 2006(19788)
- 2005(17727)
- 学科
- 济(115802)
- 经济(115688)
- 管理(81727)
- 业(81330)
- 企(66485)
- 企业(66485)
- 方法(50069)
- 数学(43201)
- 数学方法(42743)
- 农(32162)
- 中国(32080)
- 财(28887)
- 业经(26529)
- 学(26062)
- 地方(25211)
- 技术(23992)
- 制(23132)
- 贸(22471)
- 贸易(22462)
- 易(21847)
- 农业(21485)
- 银(20010)
- 银行(19928)
- 行(19073)
- 融(18546)
- 金融(18543)
- 环境(18160)
- 理论(17895)
- 务(17824)
- 财务(17785)
- 机构
- 学院(409216)
- 大学(408952)
- 济(166152)
- 经济(162718)
- 管理(152709)
- 研究(143056)
- 理学(131854)
- 理学院(130261)
- 管理学(127972)
- 管理学院(127189)
- 中国(105567)
- 科学(91732)
- 京(86757)
- 农(78552)
- 财(75821)
- 所(75134)
- 研究所(68774)
- 业大(66006)
- 中心(64155)
- 江(62713)
- 农业(62546)
- 财经(60857)
- 经(55146)
- 北京(54202)
- 范(53486)
- 师范(52814)
- 院(51152)
- 经济学(51112)
- 州(49734)
- 经济学院(46389)
- 基金
- 项目(273446)
- 科学(214038)
- 基金(197314)
- 研究(192602)
- 家(175952)
- 国家(174489)
- 科学基金(146823)
- 社会(122308)
- 社会科(116037)
- 社会科学(116000)
- 省(108956)
- 基金项目(104689)
- 自然(96632)
- 自然科(94418)
- 自然科学(94381)
- 自然科学基金(92755)
- 划(92507)
- 教育(88737)
- 资助(79962)
- 编号(75650)
- 重点(63045)
- 成果(61383)
- 创(60733)
- 发(60494)
- 部(59835)
- 创新(56307)
- 课题(54128)
- 科研(52681)
- 计划(52451)
- 国家社会(50666)
- 期刊
- 济(180931)
- 经济(180931)
- 研究(115574)
- 中国(79016)
- 学报(73884)
- 农(70739)
- 科学(65905)
- 财(57755)
- 管理(56977)
- 大学(54054)
- 学学(51356)
- 农业(47967)
- 教育(43123)
- 融(36900)
- 金融(36900)
- 技术(35118)
- 财经(30496)
- 业经(30447)
- 经济研究(29595)
- 业(26354)
- 经(26317)
- 问题(24493)
- 科技(21623)
- 技术经济(21585)
- 版(21276)
- 贸(20508)
- 商业(19455)
- 业大(18957)
- 统计(18625)
- 理论(18181)
共检索到601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楠 李星 吴婷
基于2011—2020年10年的序列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9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区域比较,得出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四个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增长幅度排名靠前;(3)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能力、环保投入强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绿色技术能力这两组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极强的解释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楠 李星 吴婷
基于2011—2020年10年的序列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9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区域比较,得出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四个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增长幅度排名靠前;(3)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能力、环保投入强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绿色技术能力这两组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极强的解释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雯 徐嘉祺
文章对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仍然较低,且呈现出反"S"型的变动趋势,这与技术水平的变动密切相关,说明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仍然处于技术的引进和模仿阶段,自主创新能力较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并且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研发费用支出的影响为负,研发从业人员的影响也不显著,所以随着新设备的引进以及"干中学"的持续,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效率会得以显著提升,从而明显优于其技术水平的变化。
关键词:
战略新兴产业 绿色技术创新 影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萍 徐之琦
作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底座,数字新基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理论层面系统梳理数字新基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采用2013~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具体作用效果与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有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结论在经内生性检验后仍成立。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新基建能通过促进知识共享与增加绿色金融扶持等途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因此,应构建集群式数字新基建格局、采取差别化数字新基建战略、探索数字新基建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多维路径,不断拓展数字新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技术创新融合的广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霏 鲁志国 高粼彤
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31个省份104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DEA-BCC模型、Theil指数和ESDA法揭示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并结合SPLM模型剖析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西部地区高于东中部地区;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趋于均衡,东、中、西三大地区内部差异较大;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东弱西强”梯度分布,空间关联模式主要表现为H-H型或L-L型;政府创新资助显著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且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中西部地区、高强度创新资助下,政府创新资助对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且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曹建飞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双赢的核心驱动力,文章采用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其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22年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三大地区呈现中部>东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差异较期初下降,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财政分权、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闫俊周 齐念念
运用专家访谈和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及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并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验证了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系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主要由企业知识(技术)吸收能力和研发(人员、费用)投入强度两大子因素系统构成;市场需求强度和宏观经济状况作为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系统的起点,是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政府和企业应全面系统地认识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同时集焦于关键影响因素的提升和管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项本武 齐峰
本文使用2004~2011年中国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6个样本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测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并进一步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活动存在技术无效率;样本行业技术效率值差异很大,极不平衡;在控制行业异质性后,行业平均企业规模、对外开放度及行业盈利能力对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影响;国有产权比重对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苑清敏 冯冬
采用泰尔指数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三大经济区11个沿海省市在2001~2010年间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区域内和区域间结构分解分析,并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存在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各省市产业发展不均衡。研究期内,我国海洋新兴产业的生产效率略有下降,技术变化率起着明显的抑制作用,技术效率有所降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邢红萍 卫平
本文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主要结论为:①我国总体基础研究长期投入不足、结构失衡,企业的研发(R&D)资金投入较少,并且主要投向了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极少;②企业的主要创新方式为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较少,影响重大技术的突破;③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是研发资金短缺和创新团队中人员流动过快、整体素质不高以及技术人才缺失。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只能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为辅、弥补市场的失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成
文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而言,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特征。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结果显示,政府研发投入和产业创新集聚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而产学研合作关系强度和金融支持对产业创新的作用不显著,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补足的短板。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应支持产业发展国际领军企业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创新新机制、创新产业发展财政税收支持模式。
关键词:
计量经济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春林 郭爱君 张永年 钟方雷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微观数据,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数,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空间面板分位数模型等方法,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呈现“高高-低低”的集聚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在350~450km处分布密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省际交界相邻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省内相邻城市;同时随着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呈现递减特征。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创新支持和市场化水平均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春林 郭爱君 张永年 钟方雷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微观数据,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数,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空间面板分位数模型等方法,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呈现“高高-低低”的集聚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在350~450km处分布密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省际交界相邻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省内相邻城市;同时随着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呈现递减特征。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创新支持和市场化水平均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