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6)
- 2023(16513)
- 2022(14181)
- 2021(13330)
- 2020(10986)
- 2019(25287)
- 2018(25348)
- 2017(48799)
- 2016(26536)
- 2015(29883)
- 2014(30033)
- 2013(29906)
- 2012(28106)
- 2011(25710)
- 2010(26132)
- 2009(24071)
- 2008(23773)
- 2007(21335)
- 2006(19175)
- 2005(17333)
- 学科
- 济(113840)
- 经济(113728)
- 管理(76379)
- 业(74666)
- 企(60347)
- 企业(60347)
- 方法(45697)
- 数学(38772)
- 数学方法(38358)
- 中国(34454)
- 农(31613)
- 地方(28290)
- 业经(26516)
- 财(25798)
- 学(24311)
- 制(22217)
- 农业(21321)
- 贸(20281)
- 贸易(20263)
- 银(19892)
- 银行(19846)
- 易(19637)
- 行(19134)
- 技术(19086)
- 和(18821)
- 融(18648)
- 金融(18647)
- 环境(17869)
- 理论(17824)
- 发(16427)
- 机构
- 大学(387745)
- 学院(386791)
- 济(154881)
- 经济(151328)
- 管理(150374)
- 研究(135989)
- 理学(128639)
- 理学院(127130)
- 管理学(125072)
- 管理学院(124352)
- 中国(102198)
- 京(85063)
- 科学(84496)
- 财(72456)
- 所(69863)
- 农(64488)
- 研究所(63325)
- 中心(60383)
- 江(58316)
- 财经(57151)
- 业大(56998)
- 北京(54749)
- 范(52873)
- 师范(52383)
- 经(51722)
- 农业(50407)
- 院(49328)
- 州(47940)
- 经济学(45591)
- 财经大学(42310)
- 基金
- 项目(254913)
- 科学(199391)
- 研究(187434)
- 基金(182229)
- 家(159004)
- 国家(157639)
- 科学基金(133914)
- 社会(116192)
- 社会科(110112)
- 社会科学(110084)
- 省(100158)
- 基金项目(96623)
- 自然(86545)
- 教育(85012)
- 划(84491)
- 自然科(84389)
- 自然科学(84367)
- 自然科学基金(82834)
- 编号(77195)
- 资助(75150)
- 成果(63719)
- 发(58073)
- 重点(57173)
- 部(55799)
- 课题(53921)
- 创(52891)
- 创新(49320)
- 科研(48027)
- 教育部(47209)
- 项目编号(47201)
- 期刊
- 济(178283)
- 经济(178283)
- 研究(118440)
- 中国(79626)
- 学报(60994)
- 农(59070)
- 管理(57673)
- 科学(57043)
- 财(52483)
- 教育(45673)
- 大学(45206)
- 学学(42102)
- 农业(41129)
- 融(37052)
- 金融(37052)
- 技术(33345)
- 业经(30841)
- 经济研究(27960)
- 财经(27566)
- 问题(23834)
- 经(23567)
- 图书(22940)
- 业(21425)
- 科技(20005)
- 理论(19319)
- 技术经济(19114)
- 现代(18197)
- 贸(18135)
- 商业(18131)
- 资源(18069)
共检索到588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郭春侠 叶继元 朱戈
在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科技报告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科技报告的研究成果作了梳理,总结出典型作品、核心刊物和不同阶段的研究主题;同时结合实地走访相关部门与机构,发现在现有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推行的同时,科技报告资源开发与服务有一定实效的情况下,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据此提出:加强科研人员撰写科技报告的培训;加强对过往科技报告的回溯建库;构建科技报告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完善相应知识产权法规等配套措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卫平 赵良浩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法测算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进而考察企业能力、要素投入、政府作用、市场结构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效率不高且呈现下降趋势,但部分行业转化效率相对稳定,行业间的效率差异亦逐渐缩小。企业资金实力、科技成果转化实力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正相关,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与之负相关;市场垄断势力越强,转化效率越高;此外,政府支持、科技人员数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显著相关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熊斌 葛玉辉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与之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考虑采取开发政策制定、高层次人才开发、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及"产学研"深化合作等策略加以解决。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人力资源 人才开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玮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柱性产业,必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使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整体转化能力偏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系统与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困境,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应增强法律制度保障、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扶持中介服务类机构发展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投资风险系统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海霞 张治河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投入与产出角度对2009—2011年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并没有实现最优,且不同产业间以及同一产业内部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1)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及生物医药部分依托产业,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存在低效或者无效;(2)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部分依托产业,存在严重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基于此,提出了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叶锐 杨建飞
阐述了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以动态的视角分析两者的依存关系,并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抽象为非线性微分动力系统。研究表明:由平衡点的稳定性条件可知,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发展程度对系统平衡的贡献大于它们之间转化因素的作用。若当两者中任何一方面临困境时,都可以通过另一方平稳发展来保持系统稳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遵循技术发明、成果转化和产业兴起的基本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新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决定性促进和导向作用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我国经济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背景 策略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烁 程家瑜
为突破重大技术难题,引领未来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的领域广,产业发展阶段的要素不同,针对这一问题,论文阐述了当前科技的发展方向,分析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S"曲线上的发展情况,针对不同产业的发展阶段,提出运用不同类型的产业技术路线图技对产业进行规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殷琪 薛伟贤
技术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而产学对接有利于技术创新。在解析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对接的基础上,运用哈肯协同学理论构建产学对接评价模型,测算我国2003~2012年产学对接度及对接协调度,结果表明产学对接处于对接拮抗而对接协调度渐次提高,并提出产学对接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谢清河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纷纷加快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力图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内在机理,考察了国际上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探讨了我国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菲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战略意义。本文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比较优势、关联效应和持续发展五个维度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识别指标体系,同时提出基于Weaver-Thomas模型和组合赋权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选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白千文
目前学界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已经形成共识,但在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其中,地方培育重点是否应该冲破中央政府确定的范畴,银行和资本市场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融资出路,政府介入程度多深比较适合等问题是争论的焦点。该文提出,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方培育重点要在七大产业具体分项中选择,金融部门要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根据创业主体特点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政府介入程度要根据扶持内容、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水平来确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研究 述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晓梅 黄鲁成 王凯
文章利用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 Space,对从CSSCI数据库中下载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篇名的记录进行分析,绘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献共引、关键词共现、期刊共引、作者共引等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究热点,研发外溢、创新系统、知识产权等是该领域的前沿问题。9篇经典文献构成的核心理论演化路径显示"金融支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理论演进的"主线"。文章为研究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计量方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霍国庆 李捷 王少永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是处在成长初期的战略产业,而战略效应则是判断和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据。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各级指标,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而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预测模型。然后,应用李克特量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23个子产业的战略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相关数据和结果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及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霍国庆 李捷 王少永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是处在成长初期的战略产业,而战略效应则是判断和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据。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各级指标,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而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预测模型。然后,应用李克特量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23个子产业的战略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相关数据和结果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及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