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0)
- 2023(11748)
- 2022(9900)
- 2021(9140)
- 2020(7439)
- 2019(16964)
- 2018(16748)
- 2017(33161)
- 2016(17941)
- 2015(20096)
- 2014(20234)
- 2013(20339)
- 2012(19541)
- 2011(17997)
- 2010(18670)
- 2009(17497)
- 2008(17443)
- 2007(15963)
- 2006(14684)
- 2005(13694)
- 学科
- 济(84604)
- 经济(84528)
- 业(52627)
- 管理(50838)
- 企(40779)
- 企业(40779)
- 方法(28891)
- 中国(27777)
- 农(25356)
- 数学(24790)
- 数学方法(24521)
- 地方(23726)
- 业经(20097)
- 财(19282)
- 制(18402)
- 银(16977)
- 银行(16961)
- 农业(16749)
- 行(16511)
- 贸(16060)
- 贸易(16044)
- 融(15670)
- 金融(15670)
- 易(15562)
- 学(14779)
- 策(14574)
- 地方经济(13552)
- 发(13254)
- 技术(13163)
- 产业(12759)
- 机构
- 学院(268100)
- 大学(264903)
- 济(118008)
- 经济(115499)
- 管理(100476)
- 研究(97228)
- 理学(84485)
- 理学院(83526)
- 管理学(82354)
- 管理学院(81816)
- 中国(75679)
- 财(57436)
- 京(57179)
- 科学(55777)
- 所(49836)
- 研究所(44445)
- 财经(43989)
- 中心(43267)
- 农(43108)
- 江(42608)
- 经(39708)
- 北京(37198)
- 范(36189)
- 经济学(35927)
- 师范(35877)
- 业大(35320)
- 院(34768)
- 州(34462)
- 农业(33312)
- 财经大学(32314)
- 基金
- 项目(163466)
- 科学(129218)
- 研究(123904)
- 基金(116851)
- 家(100548)
- 国家(99643)
- 科学基金(84702)
- 社会(79342)
- 社会科(75410)
- 社会科学(75395)
- 省(64563)
- 基金项目(60367)
- 教育(56083)
- 划(54049)
- 自然(51723)
- 自然科(50462)
- 自然科学(50449)
- 编号(50318)
- 自然科学基金(49555)
- 资助(48859)
- 成果(42710)
- 发(41376)
- 重点(36983)
- 课题(36669)
- 部(36656)
- 创(34084)
- 发展(34054)
- 展(33504)
- 性(33160)
- 国家社会(32339)
- 期刊
- 济(142218)
- 经济(142218)
- 研究(88914)
- 中国(57232)
- 财(41658)
- 农(41369)
- 管理(40365)
- 学报(36089)
- 科学(35752)
- 融(33933)
- 金融(33933)
- 教育(31364)
- 大学(27954)
- 农业(27950)
- 学学(26143)
- 业经(25037)
- 经济研究(23133)
- 技术(23116)
- 财经(22102)
- 问题(19409)
- 经(19126)
- 贸(16253)
- 国际(14455)
- 业(14129)
- 商业(14031)
- 技术经济(13881)
- 现代(13188)
- 理论(12947)
- 世界(12816)
- 坛(12542)
共检索到429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向倩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战略性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根据产业创新力、产业引领力、产业持续力、产业聚集力、产业碳减力五力特征正确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要筑牢市场、科技、资本三大支撑力,最后要强化政策举措落实力,通过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特征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世举 杨雄 赵亮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大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同时,应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比较优势,注意潜在风险和发展机遇并存,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开发、有序发展,预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文章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坚持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差别发展、因地制宜;三是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新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决定性促进和导向作用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我国经济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背景 策略研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谭中明 李战奇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将经济增长的关注点转向新兴产业,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旨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经济制高点。我国也积极地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但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必须充分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殊融资需求和现行金融体系的缺陷,创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模式,成立科技银行,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债券市场;开发保险新品种,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保险机制。
关键词:
金融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科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姝
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发展困境,如技术水平不高、资金匮乏、市场需求不旺等,迫切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扶持。因此,为把握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本文从产业政策、企业发展以及市场培育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未来发展的主导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培育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政策 发展方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涛 雷志明 王繁荣
通过以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为例,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与俄罗斯、印度这两个亚洲新兴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进行对比,进一步指出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际化 现状和问题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涛 雷志明 王繁荣
通过以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为例,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与俄罗斯、印度这两个亚洲新兴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进行对比,进一步指出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际化 现状和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詹华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程度较低:产业空间布局不集聚、关键技术协同突破能力不强、金融资源催化效率不高、政府助推机制缺乏针对性。因此,必须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技术线路图进行设计,在助推民营企业进入、完善投融资体系、创新扶持方式、扩大市场需求以及精化公共服务提供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政策优化。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规模化 策略选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宏超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背后却存在产业布局的同构化和碎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低端化和粗放式,产业市场的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等多种隐患。隐患的形成是地方政府、企业、国际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消除隐患需要政府在政绩观和发展观、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区域合作、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保障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霞 朱克实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引领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后发国家应结合自身条件和需求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以技术追赶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契机,以技术标准战略为核心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话语权,以国际化为导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在具体的政策选择上,要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整合行业研发资源;加强组织协调与合理规划,推动产业良性发展;强化知识产权助推战略,完善产业发展促进机制。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后发国家 政策取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兴志 韩超 赵文霞 邓菁 齐鹰飞 曹志来 郭晓丹 万丛颖 李姝 王建林 王岭 王雅洁 李少林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是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从产业升级的发展模式与升级的实现形式出发,论述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及其形成路径。根据中国实践,讨论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并对低碳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了分析。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胡剑波 古世奎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对象。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初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张廷建
2011年11月,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实现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作为强有力支撑。作为后发地区的河南省,应结合资源禀赋特征,积极探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适宜体制与路径,以实现产业赶超和经济持续增长。一、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河南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隽秋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立足于自身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选择在国内市场有比较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在重点发展风电产业、煤炭清洁利用产业、煤层气液化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中,要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效益。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选择 新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茴 段进
通过理论模型的推演,探讨了政府补贴对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格局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补贴形式的效果差异。研究发现,当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存在时,政府补贴将会有效提高新兴产业的规模,并倒逼传统产业转型,但补贴的额度不能无限制扩张,否则将损害社会福利;从补贴方式来看,价格性补贴的作用是均衡的,但产量补贴能够强化产业中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