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13)
2023(12329)
2022(10373)
2021(9866)
2020(8228)
2019(18844)
2018(19157)
2017(36791)
2016(19916)
2015(22390)
2014(22593)
2013(22069)
2012(20385)
2011(18491)
2010(18974)
2009(17493)
2008(17381)
2007(16158)
2006(14283)
2005(12878)
作者
(57222)
(47198)
(47046)
(44906)
(30214)
(22605)
(21279)
(18191)
(17531)
(17405)
(15855)
(15814)
(15326)
(15103)
(14631)
(14431)
(14001)
(13962)
(13861)
(13421)
(11899)
(11626)
(11505)
(10809)
(10750)
(10632)
(10611)
(10545)
(9561)
(9386)
学科
(83199)
经济(83131)
(63658)
管理(62889)
(54050)
企业(54050)
方法(37561)
数学(32505)
数学方法(31883)
中国(24248)
技术(22607)
(22041)
业经(19870)
(19279)
(17782)
地方(15754)
(15445)
贸易(15433)
理论(15320)
(15166)
银行(15150)
(15059)
(14673)
(14516)
农业(14408)
技术管理(13879)
(13026)
金融(13025)
产业(13018)
(12418)
机构
学院(288779)
大学(284296)
(117653)
经济(115012)
管理(112851)
理学(96592)
理学院(95608)
管理学(93817)
管理学院(93257)
研究(91279)
中国(70476)
(60030)
(55564)
科学(54435)
(45633)
(44990)
财经(43938)
中心(41853)
(41291)
研究所(40806)
(39574)
业大(38920)
北京(38372)
(36709)
(36494)
师范(36352)
经济学(35351)
技术(33565)
(33138)
财经大学(32379)
基金
项目(182337)
科学(143997)
研究(136777)
基金(129619)
(111785)
国家(110854)
科学基金(95697)
社会(85412)
社会科(81192)
社会科学(81173)
(74011)
基金项目(67619)
教育(64672)
(61240)
自然(60818)
自然科(59486)
自然科学(59474)
自然科学基金(58466)
编号(56568)
资助(53968)
成果(46169)
(42986)
重点(41083)
课题(40436)
(40142)
(39837)
创新(39298)
项目编号(34877)
(34772)
国家社会(34458)
期刊
(133029)
经济(133029)
研究(86114)
中国(59575)
管理(47014)
(42799)
学报(39034)
科学(38308)
教育(38054)
(37619)
技术(31262)
大学(30498)
学学(28437)
(27506)
金融(27506)
农业(25760)
业经(23573)
财经(21697)
经济研究(21665)
(18783)
问题(17406)
技术经济(17218)
科技(15690)
统计(15442)
(15100)
商业(14827)
(14446)
(14287)
图书(14191)
(14176)
共检索到436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捷  霍国庆  
在分析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共性技术自身特点,提出产业共性技术是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需求视角,以及课题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调研访谈,识别出四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分别是"引领模式""定制模式""外溢模式""联盟模式",并对上述创新模式的应用前提、投资主体、理论依据、模式优势以及潜在风险等进行详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美平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近期提出的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因此,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视角,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该模式能够把自组织创新、集合原生创新、次生模仿创新整合到最佳技术创新状态,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成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靳茂勤  
本文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指导思想,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现实基础,就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种国际合作模式,即:产业联盟模式、产业集群模式和产业创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是为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可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天娇  邹国庆  
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何种创新模式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进而促进产业稳步发展,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模式选择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自主研发能力弱、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效率低下、产业化能力不强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建立一个面向世界、开放式的创新网络,通过内外部技术资源整合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的变革。开放式创新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打破产业技术发展瓶颈,实现产业发展与自身战略定位相匹配,向高端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式创新可采取三种模式,即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和整合型开放式创新模式。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放式创新发展,应加强相关政策扶持,实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双轮驱动,鼓励"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文元  张茜  张鑫  
本文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特性分析,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稳步快速发展,就要进行开放式创新。然后,本文提出衡量产业开放式创新模式的3个维度:伙伴类型开放度、创新阶段开放度和R&D战略开放度。通过对国内外开放式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文献的梳理归纳,本文总结出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3个维度的具体表现,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开放式创新模式。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冬梅  
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际截面数据,对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采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关统计调查,反映了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普遍偏低的问题,取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大部分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于技术创新水平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开发、通过区域相互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丽艳  苗成林  
更新整合的目的在于将分散的能力凝聚成核心能力。文章围绕该问题,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排序。通过考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更新整合策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不仅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赋权的主观性影响,解决了样本数量要求过高和评价指标数据分布条件的限制,而且能够筛选出恰当的更新整合对象,使更新整合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美平  
1.以自组织共生单元创新为主来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要从无序(低级有序)状态向有序(高级有序)状态演进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打破封闭、半封闭的平衡状态,营造非平衡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引进负熵。高校和专门科研机构恰好是一个自组织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水莲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较少关注企业微观层面与行业层面的系统分析,商业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跨层次系统解释工具。基于商业模式理论,总结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类商业模式:产品制造型、技术驱动型和市场满足型,并提出技术-产品-市场交互架构商业模式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优模式。最优模式的实现需要企业打破组织边界,建立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框架,形成灵活的立体创新网络,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动力来源、资源基础和合法化构建氛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水莲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较少关注企业微观层面与行业层面的系统分析,商业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跨层次系统解释工具。基于商业模式理论,总结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类商业模式:产品制造型、技术驱动型和市场满足型,并提出技术-产品-市场交互架构商业模式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优模式。最优模式的实现需要企业打破组织边界,建立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框架,形成灵活的立体创新网络,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动力来源、资源基础和合法化构建氛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志平  齐亚伟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其内在的自我发展规律与特征,大数据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政策约束与绿色发展相互掣肘;技术赶超时可能面临投资型陷阱;产业融合容易导致产业链陷阱。文章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约束、产业特征以及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突破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构建:以价值创造突破创新约束;以绿色价值管控突破政策约束;利用大数据的透明性进行信用评估突破融资约束;通过价值网络资源共享的价值联构突破惯性约束。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晓东  霍国庆  李天琪  袁永娜  
系统综述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简要评价我国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环境和信息资源服务能力,基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需求及其服务能力的组合分析,导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能力评价矩阵,讨论产业信息资源服务的6类关键要素,构建产业信息资源服务价值链,探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公益模式、商业模式和混合模式,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资源服务价值最大化的三个理论假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利政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的共识。如何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我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从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看,技术约束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内部约束。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水平的国际比较优势的视角,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所适宜的模式,指出选择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