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3)
- 2023(14705)
- 2022(12424)
- 2021(11559)
- 2020(9814)
- 2019(22897)
- 2018(22936)
- 2017(44929)
- 2016(24477)
- 2015(27958)
- 2014(28205)
- 2013(28001)
- 2012(26567)
- 2011(24334)
- 2010(25168)
- 2009(23424)
- 2008(23474)
- 2007(21520)
- 2006(19028)
- 2005(17586)
- 学科
- 济(112789)
- 经济(112691)
- 业(68301)
- 管理(67496)
- 企(54253)
- 企业(54253)
- 方法(48012)
- 数学(42270)
- 数学方法(41597)
- 中国(32469)
- 农(31164)
- 地方(27190)
- 业经(24765)
- 财(24575)
- 制(21768)
- 学(21435)
- 贸(20865)
- 贸易(20849)
- 农业(20553)
- 易(20195)
- 银(19534)
- 银行(19501)
- 行(18783)
- 融(18273)
- 金融(18271)
- 理论(16789)
- 技术(16524)
- 和(16385)
- 环境(15287)
- 地方经济(15260)
- 机构
- 学院(364160)
- 大学(361783)
- 济(151393)
- 经济(148047)
- 管理(137181)
- 研究(125706)
- 理学(116837)
- 理学院(115476)
- 管理学(113279)
- 管理学院(112590)
- 中国(96359)
- 京(77940)
- 科学(76851)
- 财(70401)
- 所(65359)
- 农(62032)
- 研究所(58864)
- 中心(57100)
- 江(56450)
- 财经(55223)
- 业大(52745)
- 北京(50070)
- 经(49751)
- 范(48742)
- 农业(48646)
- 师范(48260)
- 经济学(45946)
- 州(45717)
- 院(44711)
- 经济学院(41373)
- 基金
- 项目(229712)
- 科学(179605)
- 研究(168056)
- 基金(163726)
- 家(142393)
- 国家(141185)
- 科学基金(119788)
- 社会(104710)
- 社会科(99370)
- 社会科学(99341)
- 省(91559)
- 基金项目(85502)
- 教育(78139)
- 划(76921)
- 自然(76741)
- 自然科(74931)
- 自然科学(74910)
- 自然科学基金(73567)
- 编号(69579)
- 资助(69127)
- 成果(57532)
- 发(53937)
- 重点(52237)
- 部(50529)
- 课题(49240)
- 创(47598)
- 创新(44513)
- 科研(43665)
- 发展(43145)
- 教育部(42969)
- 期刊
- 济(173531)
- 经济(173531)
- 研究(109182)
- 中国(74594)
- 农(57611)
- 学报(55058)
- 财(53403)
- 管理(52340)
- 科学(51594)
- 教育(42201)
- 大学(41514)
- 学学(38932)
- 农业(38902)
- 融(37184)
- 金融(37184)
- 技术(33829)
- 业经(30154)
- 经济研究(28113)
- 财经(27410)
- 经(23598)
- 问题(23430)
- 业(21001)
- 统计(19925)
- 技术经济(19362)
- 贸(19076)
- 商业(18417)
- 策(18070)
- 理论(17393)
- 图书(17386)
- 版(16476)
共检索到556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利政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的共识。如何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我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从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看,技术约束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内部约束。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水平的国际比较优势的视角,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所适宜的模式,指出选择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战略性 新兴产业 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学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处于产业初期,对本国、本地区有重大、长远影响,能够带动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它具有指向性、外部性、创新性、风险性、地域性的特点。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四种类型,它的发展既艰难又具有风险。多数企业是从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裂变、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中走上新兴产业的道路,但多数企业中途夭折,难再形成产业。因此要注重其特性,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努力形成具有本国、本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霞 朱克实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引领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后发国家应结合自身条件和需求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以技术追赶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契机,以技术标准战略为核心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话语权,以国际化为导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在具体的政策选择上,要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整合行业研发资源;加强组织协调与合理规划,推动产业良性发展;强化知识产权助推战略,完善产业发展促进机制。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后发国家 政策取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佳刚 袁宇心
利用内容分析法搜集从2004年到2013年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数据,利用文献法在政府统计报告中收集各区域的环境数据,采用灰色理论和熵权法测算分析各环境因素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从宏观上看,科技因素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最大,这表明科技力量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开放水平对新兴产业发展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新兴产业更多的是内向型发展模式。从产业上看,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大,这说明区域经济要具有一定规模才能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从空间分布看,西南、西北、华南和东北的新兴产业发展受人才供给水平的影响较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兴产业 发展环境 灰色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靳晓东 谭运嘉 李静
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有待加强,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在保持和延续传统产业竞争力的同时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是我国当前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产业关联度分析显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部门的关联度较高,但目前增长动力不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纪建强 陈晓和
国防工业可采取"裂变"、"融合"、"嫁接"和"移植"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调整装备采办制度,改革国防工业融资机制,完善国防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防范政策、市场、金融与政治风险。
关键词:
国防工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模式
[期刊] 预测
[作者]
乔玉婷 曾立
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面临的迫切问题。要改变过去尾随式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规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洞化,亟需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是"面向两类需求,依托两种资源,服务两个市场"的现实需要。本文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国防科技工业的依赖性和专用性的程度归结为依托型、互动型和嵌入型三类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最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军民融合 产业结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涂文明
该文在解读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基础上,从国家战略层、区域集聚层和技术-产业层三个层面探讨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发展路径,剖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三种实践模式,即突破性技术创新驱动型、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型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升级型,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提供的创新设计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即是处于领先市场地位还是滞后市场地位,将直接影响该国或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本文将从领先市场的视角,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征与机理,阐述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和企业角色的定位,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靳茂勤
本文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为指导思想,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的现实基础,就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种国际合作模式,即:产业联盟模式、产业集群模式和产业创新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是为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可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际合作模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胡剑波 古世奎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产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对象。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初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新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决定性促进和导向作用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我国经济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背景 策略研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洪昌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陷入了"高端产业、低端制造"的困境。虽然头顶高端产业的名头,但在全球产业链中却被低端锁定,因此选择合适的产业培育模式与发展路径,对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至关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存在着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及民间主导型三种基础模式,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进程,还可以采用产业技术路线图牵引的产业自主创新驱动模式、模块化创新驱动模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模式、加速器培育模式等几种特殊培育模式,还可以通过加强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等途径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彦 李清云 李华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融资渠道的灵活应用与创新。因此,文章基于产业发展视角,主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周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产业发展周期 战略性新兴产业 融资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世举 杨雄 赵亮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大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但同时,应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比较优势,注意潜在风险和发展机遇并存,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开发、有序发展,预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文章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坚持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差别发展、因地制宜;三是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适度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