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9)
- 2023(16607)
- 2022(14211)
- 2021(13054)
- 2020(11193)
- 2019(25527)
- 2018(25444)
- 2017(49645)
- 2016(26844)
- 2015(30167)
- 2014(30177)
- 2013(30202)
- 2012(27658)
- 2011(24837)
- 2010(25064)
- 2009(23698)
- 2008(23681)
- 2007(21282)
- 2006(19168)
- 2005(17431)
- 学科
- 济(114769)
- 经济(114597)
- 业(100892)
- 管理(94940)
- 企(89308)
- 企业(89308)
- 方法(50518)
- 数学(40681)
- 数学方法(40251)
- 财(36820)
- 农(34938)
- 业经(33418)
- 中国(29651)
- 制(27555)
- 务(25331)
- 财务(25260)
- 财务管理(25222)
- 企业财务(23934)
- 农业(23891)
- 技术(21455)
- 贸(20588)
- 贸易(20574)
- 理论(20323)
- 体(20142)
- 和(20097)
- 地方(20061)
- 易(19995)
- 学(19550)
- 划(18884)
- 银(18701)
- 机构
- 学院(395288)
- 大学(393781)
- 济(163013)
- 管理(160343)
- 经济(159535)
- 理学(137768)
- 理学院(136359)
- 管理学(134381)
- 管理学院(133646)
- 研究(126576)
- 中国(98099)
- 京(83804)
- 财(80595)
- 科学(74942)
- 财经(63449)
- 所(62964)
- 农(62669)
- 江(59187)
- 经(57475)
- 中心(57022)
- 研究所(56315)
- 业大(56299)
- 北京(53124)
- 农业(48722)
- 经济学(48529)
- 范(48354)
- 师范(47960)
- 州(47350)
- 财经大学(46938)
- 院(45898)
- 基金
- 项目(257323)
- 科学(203541)
- 研究(192293)
- 基金(187529)
- 家(161290)
- 国家(159882)
- 科学基金(138825)
- 社会(122067)
- 社会科(115692)
- 社会科学(115665)
- 省(100366)
- 基金项目(99475)
- 自然(88919)
- 教育(87367)
- 自然科(86814)
- 自然科学(86794)
- 自然科学基金(85266)
- 划(82972)
- 编号(78857)
- 资助(76791)
- 成果(64245)
- 部(57460)
- 重点(56615)
- 创(55193)
- 发(54334)
- 课题(53651)
- 制(51058)
- 创新(50931)
- 国家社会(49955)
- 教育部(49677)
- 期刊
- 济(186875)
- 经济(186875)
- 研究(120494)
- 中国(74146)
- 财(64398)
- 管理(63692)
- 农(58708)
- 学报(56071)
- 科学(53327)
- 大学(43714)
- 学学(41251)
- 农业(40327)
- 教育(40065)
- 融(37548)
- 金融(37548)
- 技术(35437)
- 业经(32342)
- 财经(31760)
- 经济研究(28400)
- 经(27134)
- 问题(24764)
- 业(22117)
- 技术经济(21241)
- 理论(19561)
- 现代(19449)
- 贸(19048)
- 商业(18613)
- 科技(18347)
- 财会(17725)
- 实践(17536)
共检索到591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梦婷 毛成辉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快递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测算,从耦合视角出发,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两行业耦合关系的合作收益效应,结果表明:2010-2019年我国快递业与制造业的耦合水平整体较高,并且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缓慢上升过程,但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快递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关系对两行业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但是,两行业的关联程度与协同关系所产生的合作收益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收益变化还会受到各行业发展规模的影响,在不考虑发展规模影响的情况下,合作收益效应及负面影响均存在被高估的风险。据此提出要从市场供需结构出发,优化调整快递业与制造业的供给规模,根据地区发展实际,协调两行业间的经济合作关系,促进行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快递业 制造业 耦合关系 合作收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丽 张琳
针对不同国家碳排放责任的争论,从发展的角度研究不同国家由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驱动本国产业变化从而影响碳排放非常有必要。本文以制造业碳排放为对象,分别选取了9个老牌发达工业化国家和9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分析制造业规模、制造业高碳负荷行业以及制造业碳排放格局的特征及其时空演化。研究发现全球制造业呈现了由欧美向日本转移、欧美日向亚洲四小龙转移、欧美日亚洲四小龙等向中国大陆转移的三个阶段。同时,以化工、焦炭、基本金属制造业、非金属矿产品、碱性金属以及纺织业为主的高碳负荷行业也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弓宪文 王勇
制造业和物流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两业协调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模型,以全国31个省区2003-2013年间两业发展数据为样本,对其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化看,我国两业耦合协调度在上升的过程中经历了若干波动,总体呈现从低度耦合协调向中、高度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从空间分异看,我国各省区两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研究从系统论的视角指出,应从制造业、物流业、政府及外部环境着手,提升两
关键词:
物流业 制造业 产业结构 空间分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邵慰
浙江省作为加工制造业的强省,金融危机以来的发展困境一直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但是与加工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浙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滞后却一直被各界所忽视。加工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对于浙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深入分析了浙江加工制造业发展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指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滞后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短板,并严重制约了浙江加工制造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加工制造业与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加工制造业 协同 机制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保平 贺海峰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同时制造业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具体支撑和应用空间。对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阶段的理论模型和融合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中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模型分析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漫长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对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进行科学测度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加强驱动要素的投入以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融合发展 系统耦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鹏斌 李雪 吴伟伟 于渤
以2010—2018年山东制造业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物理学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的耦合状态,并考察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的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正向影响,且在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中,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的耦合协调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内部研发 外部研发 研发耦合 制造业升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梁树广 张芃芃 臧文嘉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分析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以下简称“三链”)的耦合协调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我国制造业“三链”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发展态势维稳向好,但地区间差异较大;(2)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存在互促互进、协同升级的耦合互动关系;(3)资金链良性运转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优化升级。最后,文章从减小地区间差异、保障资金链稳定运行、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互相衔接、推动“三链”耦合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蕾
制造业转型目前存在数字化与服务化滞后的双重困境,企业数字化与服务化的耦合是实现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基于历年的投入产出表,发现中国各省市制造业数字化与服务化发展存在耦合协调的问题。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方面揭示制造企业数字化与服务化交互对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数字化与服务化在生产率提升上具有明显的交互效应,且数字化与嵌入式或连续型服务化的交互效应更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两者的交互效应表现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的地区、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以及成长期企业。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制造业数字化与服务化的交互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鉴于此,本文提出了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和服务化耦合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凯 李世杰
我国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一直游离于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证研究之外,本文在国内外研究人员产业集群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装备制造产业特点,提出耦合的研究视角。文章借鉴系统耦合的思想,把装备制造业集群要素间的经济联系和内在产业关联抽象为制造企业耦合、集群产业耦合以及区域社会网络耦合三层结构,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结合集群耦合度模型,研究装备制造业集群的耦合机理和影响集群要素耦合度的因素。并以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促进集群要素耦合的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琪 郭红满
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发展形势,从而引出论题。接着对流通业和制造业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进而对两大产业间的竞争、协作、耦合关系的特点及关系的形成原因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对于制造业和流通业间耦合关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描述,并对两大产业在耦合发展上的四种表现形式,即规模、潜力、结构、效率的特征及意义进行了论述,最后针对如何促进流通业和制造业间的耦合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彭晖 周贞
流通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制造业的联系十分紧密。流通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竞争、合作与耦合关系,制造业对流通产业的发展起支撑作用,流通产业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起拉动作用,通过分析流通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以及二者耦合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了流通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的表现形式及意义,并提出促进我国流通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业 制造业 耦合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龚雪 荆林波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藏、港、澳、台)的截面数据,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考察“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得出:2009—2020年,全国“两业”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濒临失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协调程度日渐提高;不同区域和省份的“两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沿海经济区的“两业”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在东北、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北部沿海、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影响不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呈现负相关。因此,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两业”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龚雪 荆林波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藏、港、澳、台)的截面数据,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考察“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得出:2009—2020年,全国“两业”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濒临失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协调程度日渐提高;不同区域和省份的“两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沿海经济区的“两业”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在东北、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北部沿海、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影响不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呈现负相关。因此,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两业”耦合协调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路丽 刘慧
文章基于2010—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耦合协调度及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各省份具体情况差异显著;多数省份耦合协调水平属于良好协调,整体表现为“高低阶段省份少、中间阶段省份多”的“橄榄型”模式,且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效应。基于此,提出推动区域合作互动、鼓励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打造“两业”协调平台载体、整合区域都市化与城市集聚区,以进一步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路丽 刘慧
文章基于2010—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耦合协调度及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省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各省份具体情况差异显著;多数省份耦合协调水平属于良好协调,整体表现为“高低阶段省份少、中间阶段省份多”的“橄榄型”模式,且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效应。基于此,提出推动区域合作互动、鼓励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打造“两业”协调平台载体、整合区域都市化与城市集聚区,以进一步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