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1)
2023(13898)
2022(12125)
2021(11264)
2020(9471)
2019(21715)
2018(22025)
2017(42308)
2016(23126)
2015(26249)
2014(26725)
2013(26403)
2012(24515)
2011(22577)
2010(22856)
2009(21238)
2008(20529)
2007(18284)
2006(16475)
2005(14747)
作者
(69806)
(57632)
(57621)
(54765)
(36710)
(27485)
(26209)
(22759)
(22018)
(20692)
(19503)
(19477)
(18629)
(18467)
(17836)
(17820)
(17153)
(17042)
(16518)
(16445)
(14646)
(14413)
(14003)
(13230)
(13189)
(12809)
(12809)
(12795)
(11824)
(11373)
学科
(109083)
经济(108966)
管理(65298)
(58474)
(47798)
企业(47798)
方法(43157)
数学(37457)
数学方法(37058)
中国(28199)
(25085)
地方(24300)
(23663)
(22596)
业经(21883)
(19960)
(16708)
贸易(16697)
理论(16584)
农业(16444)
(16189)
(16146)
银行(16141)
(15906)
(15520)
(15342)
环境(15339)
金融(15334)
地方经济(14911)
(14879)
机构
大学(342556)
学院(340435)
(141130)
经济(137996)
管理(130933)
研究(118877)
理学(112421)
理学院(111143)
管理学(109265)
管理学院(108648)
中国(88127)
(74075)
科学(73024)
(65310)
(60862)
研究所(55177)
(54213)
中心(52011)
财经(51818)
(50069)
业大(49690)
北京(47483)
(46805)
(44928)
师范(44482)
(43012)
经济学(42758)
农业(42558)
(40467)
财经大学(38258)
基金
项目(223287)
科学(173473)
研究(164399)
基金(159312)
(138873)
国家(137711)
科学基金(116548)
社会(101828)
社会科(96349)
社会科学(96321)
(87571)
基金项目(84357)
教育(75157)
自然(74877)
(73501)
自然科(73012)
自然科学(72991)
自然科学基金(71634)
编号(67853)
资助(66461)
成果(56265)
重点(49804)
(48939)
(48348)
课题(47528)
(45600)
创新(42570)
科研(42190)
项目编号(41718)
教育部(41690)
期刊
(163949)
经济(163949)
研究(106921)
中国(64292)
学报(54101)
管理(50211)
(48950)
科学(48938)
(47507)
大学(40375)
教育(38572)
学学(37980)
农业(33775)
技术(30665)
(30032)
金融(30032)
经济研究(26889)
财经(25705)
业经(25468)
(21998)
问题(21492)
技术经济(17759)
图书(17596)
理论(17474)
(16342)
(15954)
现代(15718)
科技(15709)
实践(15663)
(15663)
共检索到512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浩  朱冬元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和相应的统计调查制度及工作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举措。从循环经济评价、考核和预警三个角度制定的循环经济综合指标体系能全面准确地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作出定量描述,符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而为现实经济中各地区和各部门开展循环经济提供借鉴和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鲍长生  胡亭亭  胡本田  许跃辉  
经济布局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从比较优势、综合发展、可持续发展、动态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了经济布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晓丽  郭万山  
科学的城市经济活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分析和评价城市经济活力的基础。通过对城市经济活力的分析与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庄贵阳  潘家华  朱守先  
低碳经济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既需要理论指导也需要实际解决方案。虽然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日益成为共识,但各界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尚未形成共识,如火如荼的低碳经济实践也呼唤着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总结了学术界关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在对低碳经济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为维度的衡量指标体系,并结合现实需求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顺  
当今社会已进入人才经济社会,人才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环境,人才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综合考虑影响人才的各个要素和中国城市特点,在人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系统的、可操作性的、量化为主的人才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城市人才环境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续庆  
本文通过评述国内外主要采用的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这些体系采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以系统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拟定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并由此构建一套具有较强适用性的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智勇  
随着我国建设"两型社会"战略的提出,"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文章对"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发现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在框架、指标赋权及具体评价方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评价结果的稳健性也有待增强。由于生产、消费、流通领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根基,"两型社会"建设也有赖于科技创新和大幅提升生态承载力,因此未来的研究可基于"两型"生产、"两型"消费、"两型"流通、科技发展、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构建"两型社会"核心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银银  
文章首先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维度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并筛选指标体系,最后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发展的瓶颈和机遇。结果表明:(1)准则层指标按权重大小进行排序依次为:共享>开放>创新>绿色>协调;(2)指标层中权重较大的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GDP的OFDI、互联网普及率、海洋专业平均受教育程度、贸易开放度等;(3)多数省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等级在考察期间均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其中,广东、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浙江以及福建都表现为中高或高水平状态,仅河北、广西、海南处于低水平状态,但与中低水平的差距逐渐变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云云  张新华  李雪辉  
本文将主客观法相结合,依据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从理论上构建一个指标体系框架,结合结构方程和2014—2016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对理论模型指标体系进行拟合修正,从经济效益、创新发展、人民生活、可持续发展4个维度17个指标来构建相对合理的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物元模型对2016年全国31个省(区、市)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借助GIS技术将评价结果进行了空间可视化处理。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发展质量整体处于中低水平,且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不均衡,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逐渐递减趋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云琪  
本文首先根据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确定我国经济适度增长综合评价因素体系 ,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反映每个评价因素状况的具体指标的分析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提出了由 1 1类 5 9个指标组成的我国经济适度增长二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胡文华  
指标体系的选择是统计综合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对于整个评价活动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在具体的综合评价活动过程中,人们在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失真。本文针对人们在开展综合评价活动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的十大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群  
本文应用一种新兴的理论——属性理论模型对2000年我国宏现经济效益进行了多指标综合评价。使宏观经济效益综合指标体系质量评价与其他定量评价方法相比更加客观、合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东  吴贺新  张德  
首先探讨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和评价要素,以及建立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原则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41所高校1036名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总体信息素质综合水平为中等,信息意识相对较好,而信息观念与信息伦理一般,信息能力相对较差。评价结果还表明,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与学生年龄和受教育水平有明显相关性,与高中时是否学习过如何利用图书馆也有一定联系。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综合水平有显著差异。评价过程显示,本论文建立的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本适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