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2)
2023(7734)
2022(6547)
2021(5968)
2020(4865)
2019(11028)
2018(11147)
2017(21515)
2016(11597)
2015(13338)
2014(13523)
2013(13663)
2012(13306)
2011(12398)
2010(12880)
2009(12133)
2008(11952)
2007(10949)
2006(10262)
2005(9773)
作者
(37189)
(30810)
(30643)
(29112)
(19471)
(14586)
(13925)
(11916)
(11605)
(11157)
(10457)
(10238)
(10050)
(9931)
(9629)
(9506)
(9067)
(8889)
(8887)
(8843)
(8050)
(7669)
(7558)
(7032)
(6998)
(6944)
(6941)
(6921)
(6291)
(6120)
学科
(55820)
经济(55767)
管理(29215)
(28846)
中国(21495)
(20152)
企业(20152)
地方(18124)
方法(17027)
(16925)
数学(14666)
数学方法(14553)
业经(12816)
(12492)
银行(12475)
(12224)
(11992)
(11358)
金融(11358)
农业(11329)
(11323)
(10681)
(10651)
(10550)
贸易(10534)
地方经济(10242)
(10146)
环境(9361)
技术(8314)
(8064)
机构
学院(177866)
大学(176179)
(73685)
经济(71927)
研究(68027)
管理(61992)
中国(54344)
理学(50916)
理学院(50233)
管理学(49392)
管理学院(49061)
科学(41534)
(40292)
(36959)
(35983)
研究所(32150)
(30589)
中心(30478)
(28927)
财经(27822)
北京(26894)
(25871)
师范(25600)
(24978)
业大(24578)
(24428)
(23830)
农业(23773)
经济学(22281)
(21219)
基金
项目(106033)
科学(82412)
研究(79122)
基金(74027)
(64762)
国家(64192)
科学基金(52985)
社会(48604)
社会科(46047)
社会科学(46041)
(42311)
基金项目(38896)
(36224)
教育(35373)
编号(33040)
自然(32724)
自然科(31818)
自然科学(31810)
自然科学基金(31179)
资助(30371)
(29650)
成果(28159)
重点(24769)
课题(24218)
发展(23739)
(23317)
(22893)
(21541)
创新(20262)
(19947)
期刊
(93572)
经济(93572)
研究(60710)
中国(41157)
(29204)
学报(26390)
科学(25365)
(25273)
管理(25090)
(22876)
金融(22876)
教育(21644)
农业(20142)
大学(19769)
学学(18372)
业经(16948)
技术(16195)
经济研究(15141)
财经(13487)
问题(12971)
(11597)
(10439)
(10202)
商业(9587)
国际(9429)
图书(9307)
理论(9301)
资源(8818)
技术经济(8814)
现代(8721)
共检索到294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杜金富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推行贷款证制度至今,人民银行推动我国征信系统建设已历经近20年时间。在此期间,从纸质的贷款证到电子化系统,从各地分散建设到全国联网,从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到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雅婷  
2006年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实现全国联网运行以来,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金融发展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监管存在盲区、省级及省级以下征信部门既是监管者又是被监管者等。为促进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发展,应赋予地方人民银行对征信系统的监测权限,分离地方征信管理部门与征信中心,加大对地方征信中心建设的人员与经费投入,实现人民银行总行与地方征信统计数据的资源共享。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晶  李育冬  
百行征信与央行征信中心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体现了"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体系。从百行征信的市场环境、行业格局、产业链结构、核心竞争力、面临挑战等方面,对百行征信的现状及市场化发展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展望,能为方兴未艾的市场化个人征信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欣彦  
南非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信用市场和征信体系,尤其是南非的小额信贷市场和小额信贷征信服务更具特色。总结南非征信体系在统一的法律与监管机构、消费者信用信息异议的非司法处理机制、消费者教育等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值得我国征信行业关注与借鉴的内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剑锋  巢敬辉  
我国征信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实质性发展阶段,但征信业的建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征信业究竟如何 构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此提出了基本的构想和发展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思敏  
我国征信业的发展格局以信贷信息为主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我国征信业的支柱为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人民银行于1997年开始筹建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经过20年的发展,该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联网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包括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逐步收录了以银行信贷信息为主,以社保、公积金、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课题组  岳改枝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信用市场经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已逐步走向成熟,征信体系初见成效,且市场化运作模式基本形成。但由于传统的信用观念影响,政府、银行、企业、个人对征信市场的标准化发展在认识上重视不一,操作上"摸石头过河,"因此,我国的征信供给市场不规范,征信需求市场不成熟,征信体系还不够完善。为推动征信体系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对征信供需两大市场进行基础性的培育和规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思敏  
我国征信业的发展格局以信贷信息为主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我国征信业的支柱为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人民银行于1997年开始筹建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经过20年的发展,该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联网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包括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逐步收录了以银行信贷信息为主,以社保、公积金、环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勇  
通过对新旧征信系统发展脉络、功能差异以及两大征信系统(企业与个人)多方面对我国金融业信息化进程影响的研究,以期为下阶段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推进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建平  刘晓芬  林东阳  
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于2009年5月22日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使用,宣告着以贷款卡为标志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时代的结束。本文从新旧系统发展脉络、功能差异以及两大征信系统(企业及个人)等多方面对我国金融信息化进程进行全面梳理及回顾,以期为下阶段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推进提供经验。
[期刊] 征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晏露蓉  
在对福建省内260家金融机构和近千户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刻剖析目前我国征信系统在数据质量、产品开发、数据应用、权益维护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未来征信系统发展的战略构想,即建设一个多层次、多方位、开放度高、多机构共同运营的系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稻葵  刘淳  庞家任  
本文建立了考察金融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评估模型,并以金融基础设施中极为重要的征信系统为例,量化评估了金融基础设施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通过模型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所有底层数据以及针对21家全国性银行和257家地方性金融机构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征信系统促进了宏观经济中的总消费和总投资,并估算出征信系统对GDP增长的贡献占比为4.28%,相当于0.33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旅萍  
本文作者通过对英国征信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的学习考察,对英国征信机构信用信息采集内容和征信管理原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提出了加快我国征信业发展的借鉴思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平  
当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引发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以数据处理为核心的征信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大数据浪潮的洗礼。本文在对大数据及大数据征信的基本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数据对我国征信市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远军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经济金融发展和信息科技进步为我国征信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征信业有其现实的基础和特点,综合比较国外征信业的发展模式,我国征信业应采取适度监管下的公共征信机构和社会征信机构并存,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