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89)
2023(5267)
2022(4320)
2021(4168)
2020(3364)
2019(7565)
2018(7554)
2017(15553)
2016(8197)
2015(9486)
2014(9421)
2013(9453)
2012(8919)
2011(8069)
2010(8239)
2009(8065)
2008(8020)
2007(7326)
2006(6925)
2005(6483)
作者
(23060)
(19003)
(18795)
(18329)
(11958)
(8783)
(8748)
(7094)
(7065)
(6879)
(6416)
(6282)
(6087)
(5869)
(5867)
(5820)
(5553)
(5538)
(5422)
(5271)
(4812)
(4763)
(4482)
(4470)
(4398)
(4303)
(4216)
(4085)
(3734)
(3698)
学科
(30496)
经济(30461)
管理(22253)
(20792)
(19514)
银行(19369)
(18110)
(17594)
(16042)
企业(16042)
方法(12873)
中国(12776)
(11774)
金融(11773)
数学(11687)
数学方法(11626)
(10977)
制度(10975)
业务(10154)
(9885)
(9529)
银行制(8918)
(8032)
(7656)
贸易(7646)
(7537)
业经(7347)
体制(7092)
农业(5869)
(5818)
机构
学院(116270)
大学(115661)
(50559)
经济(49324)
管理(42810)
中国(40080)
研究(38677)
理学(34933)
理学院(34590)
管理学(34242)
管理学院(34015)
(29791)
(25036)
财经(22597)
(22538)
银行(21546)
(20435)
(20010)
科学(19468)
(19090)
中心(18983)
(18445)
财经大学(16914)
北京(16724)
研究所(16558)
(16412)
经济学(16050)
(15543)
(15392)
金融(15121)
基金
项目(64836)
研究(52044)
科学(50283)
基金(46079)
(38541)
国家(38199)
社会(32739)
科学基金(31880)
社会科(31039)
社会科学(31030)
(24189)
基金项目(23883)
教育(23866)
编号(22588)
(20755)
成果(19616)
资助(18993)
自然(18006)
自然科(17519)
自然科学(17513)
自然科学基金(17211)
课题(15688)
(15387)
(14653)
(14625)
重点(14461)
项目编号(14180)
(13654)
教育部(13423)
(13367)
期刊
(59380)
经济(59380)
研究(43745)
(32278)
金融(32278)
中国(23577)
(22108)
管理(16402)
(15621)
学报(13191)
科学(12553)
教育(12195)
财经(11590)
大学(10751)
业经(10206)
学学(10098)
经济研究(9829)
(9794)
农业(8845)
技术(8801)
理论(8520)
问题(8437)
(8318)
国际(7894)
实践(7802)
(7802)
商业(6206)
现代(5828)
农村(5761)
(5761)
共检索到197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鹏  
监管套利是我国影子银行过度膨胀的重要诱因。金融机构通过横向交叉套利和纵向资本套利达到了规避资本充足性监管、绕开信贷规模限制、逃避流动性约束和弱化存款准备金限制等目的。为遏制影子银行监管套利活动,本文建议在资本监管中引入预先承诺制,建立资本充足性区间管理的弹性机制,强化影子银行业务的微观审慎监管,将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尽快从机构监管过渡到功能监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鹏  
监管套利是我国影子银行过度膨胀的重要诱因。金融机构通过横向交叉套利和纵向资本套利达到了规避资本充足性监管、绕开信贷规模限制、逃避流动性约束和弱化存款准备金限制等目的。为遏制影子银行监管套利活动,本文建议在资本监管中引入预先承诺制,建立资本充足性区间管理的弹性机制,强化影子银行业务的微观审慎监管,将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尽快从机构监管过渡到功能监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万晓莉  郑棣  郑建华  严予若  
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高速发展已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监管套利的视角,以商业银行为主线,结合相关金融监管措施与影子银行的业务数据,就中国影子银行套利模式的演变路径进行了研究,将其分为单一通道与多重通道模式,并详细剖析了其监管套利的动因。研究发现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套利模式的演变是与监管措施不断博弈的结果,但根本动因体现为监管资本套利、存贷比套利以及信贷额度和投向套利,最后本文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贾月华  侯金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百花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其根源是银行最优资本和监管资本要求的不一致。在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仍然面临监管资本套利的问题。监管资本套利在对银行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应从短期、中期和长期对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管理和监管分阶段进行改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南希  王剑  
以银行理财为典型的影子银行业务在我国快速发展,由此引发的监管套利问题受到广泛关注。2018年以来,"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多项文件陆续出台,致力于消除影子银行的监管套利空间。文章在回顾影子银行监管套利模式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对新规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表外理财资产回表会造成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的恶化,尤其会给部分非国有银行带来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沈庆劼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作为巴塞尔协议一个未曾预料的结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非常迅速。本文回答了三个逐层递进的问题:商业银行是否会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商业银行如何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资本套利会给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最后依据结论的政策含义,向监管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宝林  刘百花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路  陈珏津  
什么力量驱动了中国影子银行活动在2011年后的高速发展?本文从地方债务和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2008—2010年的“四万亿”财政刺激时期向商业银行借入大量债务。2012年债务逐步到期后,面临日益严格监管的商业银行选择通过影子银行业务继续为融资平台提供融资,从而推动了影子银行的发展。随后,本文基于中国商业银行和融资平台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1)商业银行在财政刺激时期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敞口越大,2012年后进行的影子银行活动的规模越大;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银行样本中。(2)在面临严格监管的情况下,融资平台更多地通过影子银行工具进行融资,以偿还到期债务。(3)非国有银行积极从事影子银行的现象体现在区域性经营样本、高市场化程度地区样本以及东中部地区样本中。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影子银行运行规律、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制订相应监管政策具有理论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红贵  
本文对监管套利的内涵,特别是当前基层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揭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综合监管、平台监管、依法监管和责任监管的四大政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莉亚  黄叶苨  周边  
本文通过构建理财产品供给-需求模型,得到提升理财产品透明度能够缓解影子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但不一定会抑制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发展的理论结果。利用2006—2016年理财产品的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监管套利是商业银行大力扩张表外理财业务的动因之一,银行透明度和理财产品透明度的提高能够缓解监管压力导致的影子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行为,但不必然会抑制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发展。基于此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国绪  
存贷比监管在我国的金融监管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商业银行具有巨大影响。目前,无论是从货币供应量控制角度而言,还是从流动性的微观审慎监管角度而言,存贷比监管的意义都已经较为有限。由于存贷比分子中的贷款并不包括表外业务、同业业务等非贷款科目,而资产在不同科目之间的转移成本又相对有限,所以存贷比指标约束下的监管套利难以避免。在西方国家,监管套利的主要对象是资本充足率;但在我国,监管套利的主要对象是存贷比。本文旨在分析存贷比监管套利的运作模式与运行逻辑,并对制度的矫正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庆劼  
监管资本套利,产生于巴塞尔协议资本监管框架的缺陷,是一种利用资本监管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制度内部的不协调性,运用某种手段在不改变实际风险水平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行为。通过对以下问题的探讨: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所获得的收益在银行与资金需求方之间的配置比例;针对某种资产的监管资本套利,对其他资产供求双方所产生的隐性套利收益的表现形式及其归属程度;由商业银行异质性所导致的监管套利顾客现象;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市场对于套利者与非套利者的逆向选择等等,认为银行监管部门应适当引导符合政策意图的套利行为,提高政策引导调控能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沈庆劼  
监管资本套利,是一种利用资本监管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制度内部的不协调性,运用某种手段,在不改变实际风险水平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行为。作为巴塞尔协议一个未曾预料的结果,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非常迅速。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套利所获得的收益,在银行与资金需求方之间的配置比例;某种资产的监管资本套利对其他资产供求双方所产生的隐性套利收益的表现形式及其归属程度;由商业银行异质性所导致的监管套利顾客现象;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市场对于套利者与非套利者的逆向选择。到目前为止,无论国内外,都尚未有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过研究,所以文章所研究的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倩  
理财产品作为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的工具,其运营模式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本文对商业银行利用理财产品进行监管套利的诱因及其具体模式进行研究,利用银行会计分录和流程分析方法探讨其运作机理,发现我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较低,利率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监管机制分散僵硬等弊端是造成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套利的深层次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