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6)
- 2023(13580)
- 2022(11699)
- 2021(10881)
- 2020(9227)
- 2019(21179)
- 2018(20867)
- 2017(41515)
- 2016(22781)
- 2015(25462)
- 2014(25492)
- 2013(25324)
- 2012(23942)
- 2011(21838)
- 2010(21927)
- 2009(20622)
- 2008(20917)
- 2007(19012)
- 2006(16713)
- 2005(15363)
- 学科
- 济(89576)
- 经济(89473)
- 管理(63955)
- 业(63148)
- 企(49690)
- 企业(49690)
- 方法(42785)
- 数学(38430)
- 数学方法(38042)
- 农(26366)
- 财(26111)
- 中国(25393)
- 制(24736)
- 银(24319)
- 银行(24173)
- 行(22792)
- 贸(20835)
- 贸易(20823)
- 易(20344)
- 学(19236)
- 业经(18654)
- 融(18459)
- 金融(18457)
- 农业(17050)
- 地方(16020)
- 务(15839)
- 财务(15809)
- 财务管理(15770)
- 企业财务(14976)
- 度(14341)
- 机构
- 大学(332865)
- 学院(331911)
- 济(138997)
- 经济(136057)
- 管理(124974)
- 研究(115399)
- 理学(107012)
- 理学院(105799)
- 管理学(104053)
- 管理学院(103438)
- 中国(93614)
- 科学(71369)
- 京(69730)
- 财(67704)
- 农(66138)
- 所(60789)
- 研究所(55181)
- 中心(53724)
- 财经(53394)
- 业大(52958)
- 农业(52918)
- 江(50584)
- 经(48426)
- 北京(43915)
- 经济学(43247)
- 范(41096)
- 州(40691)
- 师范(40556)
- 院(40459)
- 财经大学(39697)
- 基金
- 项目(215745)
- 科学(168010)
- 基金(157187)
- 研究(151243)
- 家(139501)
- 国家(138346)
- 科学基金(116134)
- 社会(95911)
- 社会科(91033)
- 社会科学(91003)
- 省(83681)
- 基金项目(82761)
- 自然(76881)
- 自然科(75097)
- 自然科学(75068)
- 自然科学基金(73784)
- 划(71850)
- 教育(69523)
- 资助(65576)
- 编号(60012)
- 成果(49322)
- 重点(49150)
- 部(48293)
- 发(46223)
- 创(44555)
- 科研(42403)
- 创新(41807)
- 课题(41766)
- 计划(41126)
- 教育部(40713)
- 期刊
- 济(148902)
- 经济(148902)
- 研究(99884)
- 中国(61729)
- 农(59131)
- 学报(58291)
- 财(51642)
- 科学(50772)
- 融(47732)
- 金融(47732)
- 管理(43509)
- 大学(42542)
- 学学(40635)
- 农业(37964)
- 教育(29196)
- 财经(26915)
- 技术(25251)
- 经济研究(25194)
- 业经(24465)
- 经(22961)
- 问题(20476)
- 业(19817)
- 贸(18647)
- 理论(17188)
- 国际(16596)
- 版(16584)
- 技术经济(16243)
- 商业(15942)
- 统计(15536)
- 实践(15466)
共检索到498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恩涛 张小雅 翁玉颖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近年快速扩张,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传导机制和调控效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2003—2014年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和货币政策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影子银行的扩张,而影子银行确实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具有不同程度的滞后性,这对引导和规范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向前 孙彤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膨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2006—2014年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采用FA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目标受影子银行影响的效果。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在一定时期内减弱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加剧物价水平的不稳定性,降低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进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影子银行 货币供应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安
本文对银行竞争环境下影子银行效用与信贷成本之间的内在逻辑做了理论推导,并分析了银行竞争与影子银行之间的关系及其阻碍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文章选取国内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7年数据,对银行竞争与影子银行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一是中国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度不断提升,银行竞争促使影子银行规模快速攀升,实际社会融资规模提高;二是银行竞争越强,信贷成本越低,影子银行效用越高,影子银行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冲击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具有周期性递减的特点;三是影子银行规模的提升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具有实质性影响,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缓释作用可能引发流动性陷阱。最后,得出相关启示:通过引导差异化经营等方式降低银行业竞争成本与弱化同质化竞争,通过强监管政策抑制影子银行规模的大幅攀升,对存量影子银行规模采取稳中有降的指导政策,逐步降低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缓释作用,保障货币政策产出函数的预期一致性,防范经济进入流动性陷阱。
关键词:
银行竞争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脉冲响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蓓 陈晓东 李成
货币政策调控能否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对经济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银行产权异质性决定的市场风险偏好,通过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揭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在影子银行存在与否两种情形下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当金融市场不存在影子银行时,股份制银行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敏感性高于国有银行,主要源于两类银行的股东构成不同,高管任命和考核机制迥异;为了规避监管约束,金融市场催生出影子银行,隐性放松了银行贷款条件,导致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但影子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差异性,发展初期对贷款替代率较高,资金60%以上进入实体经济,对经济的边际贡献显著,其中,股份制银行的贷款替代尤为突出。此时,影子银行虽削弱了货币政策有效性,但也缓解了强硬政策"一刀切"迫使银行抽资断贷对经济的损伤;伴随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加强,部分资金转向"同业",此时影子银行对经济的贡献降低,但资金涌入资本市场推高了资产价格泡沫,积聚了大量金融风险。因此,与单一加强监管相比,持续深入的金融改革才是彻底化解金融风险、解决影子银行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运佳
基于2006年1月~2014年3月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银行信贷传导机制以及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阻碍主要集中在对M2指标有效性以及M2向利率、银行信贷、资产价格等中间变量的传导阶段;在不同的传导机制中,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间变量向最终目标传导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提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振 曾辉
本文通过引入银行和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对传统的IS-LM模型进行修正来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选用我国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信贷、利率的传导效果造成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具有扩张作用,但也存在影子银行资金不具有长期效应等问题,应客观对待,注意防控其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德发 胡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和投融资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影子银行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影子银行突破了传统金融监管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投资者和融资者的需要,有利于优化市场资金配置的结构。但是事实证明,影子银行自主性的发展确实对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兆旺 刘阳 王琛玥
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使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6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的面板数据,研究商业银行资本约束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资本约束越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越好,而对于股份制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情况正好相反;经济增速越快,资本约束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越强;资本约束越弱,扩张性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越好,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不受资本约束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货币当局实施宏观金融调控,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敏感性,有针对性地使用调控工具;银行业监管机构要考虑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在经济周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存 杨大光
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不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此,应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中介指标倾斜。同时,调整准备金的统计口径,提高再贴现工具的效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浩
审慎使用货币政策,以实现"外堵热钱,内防通胀,把好流动性的总闸门"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货币内生性的视角,对对冲型货币政策的由来和运行特点及正负效应进行理论疏导,准确界定了国内外流动性环境变化对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的制约和影响,并提出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增强商业银行绩效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铭利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影子银行已经部分取代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流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由传统的狭义传导转变为广义传导。国内尚缺乏对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这将导致对货币政策效力估计不足,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证明广义信贷传导渠道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路径,并对狭义和广义两种信贷传导渠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相对于狭义信贷传导渠道显著提高了企业外部融资水平。因此,影子银行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力,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需要监测更广义的信贷才能保证货币政策效果。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 广义信贷传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亘 鲁靖
本文通过CC-LM模型和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结论表明:影子银行的发展会推动经济增长、扩大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并且根据Granger因果分析,在现阶段,影子银行不是CPI和利率水平的Granger原因;但从脉冲响应的结果来看,影子银行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所以我国应当积极引导影子银行发展,使其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也应当将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纳入监管范围。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云松
构建VAR模型与VECM模型,探讨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的动态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表明:(1)短期来看,货币政策调控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增大了银行资金流动性而降低了影子银行体系规模;(2)长期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为影子银行发挥信用创造功能提供更多货币基础,对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均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3)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增加了政策调控与监管难度;(4)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的动态循环机制使得三者之间具有了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特征。研究能够丰富货币政策、影子银行与银行信贷作用机理的经验证据,为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机构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霞 朱玲
文章基于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影响的理论分析,选取2008年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影子银行会使新增信贷规模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影子银行会使信贷规模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预期发生偏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