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5)
- 2023(13092)
- 2022(10981)
- 2021(10058)
- 2020(8332)
- 2019(18709)
- 2018(18518)
- 2017(35967)
- 2016(19566)
- 2015(21754)
- 2014(21978)
- 2013(21517)
- 2012(20248)
- 2011(18779)
- 2010(19017)
- 2009(17988)
- 2008(17520)
- 2007(16132)
- 2006(14803)
- 2005(13584)
- 学科
- 济(93899)
- 经济(93801)
- 管理(55393)
- 业(49562)
- 企(38093)
- 企业(38093)
- 方法(33107)
- 数学(29689)
- 数学方法(29448)
- 中国(25945)
- 制(24439)
- 银(23796)
- 银行(23650)
- 农(23442)
- 行(22361)
- 地方(21384)
- 财(21000)
- 学(18498)
- 业经(18008)
- 融(17730)
- 金融(17723)
- 贸(16480)
- 贸易(16467)
- 易(16006)
- 农业(15256)
- 体(14683)
- 度(13983)
- 制度(13977)
- 地方经济(13762)
- 环境(13314)
- 机构
- 学院(287500)
- 大学(286335)
- 济(130075)
- 经济(127410)
- 管理(106231)
- 研究(103757)
- 理学(89973)
- 理学院(88989)
- 管理学(87642)
- 管理学院(87121)
- 中国(85057)
- 财(61961)
- 科学(60534)
- 京(60290)
- 所(53469)
- 农(53405)
- 研究所(48192)
- 财经(48121)
- 中心(46964)
- 江(44809)
- 经(43522)
- 业大(42354)
- 农业(42228)
- 经济学(41009)
- 北京(38435)
- 经济学院(36769)
- 院(36570)
- 州(35491)
- 范(35441)
- 财经大学(35387)
- 基金
- 项目(180526)
- 科学(140777)
- 基金(130476)
- 研究(130224)
- 家(114651)
- 国家(113674)
- 科学基金(95607)
- 社会(84453)
- 社会科(80090)
- 社会科学(80071)
- 省(70224)
- 基金项目(67834)
- 自然(60396)
- 划(59229)
- 教育(59173)
- 自然科(58962)
- 自然科学(58941)
- 自然科学基金(57895)
- 资助(54023)
- 编号(51781)
- 成果(42873)
- 重点(40798)
- 发(40194)
- 部(40037)
- 创(37080)
- 课题(36978)
- 国家社会(35137)
- 创新(34829)
- 科研(34138)
- 教育部(34129)
- 期刊
- 济(152069)
- 经济(152069)
- 研究(94494)
- 中国(57700)
- 农(48277)
- 学报(46020)
- 财(45463)
- 融(43526)
- 金融(43526)
- 科学(41096)
- 管理(39957)
- 大学(34482)
- 学学(33017)
- 农业(30681)
- 教育(26793)
- 经济研究(26305)
- 财经(25015)
- 业经(23726)
- 技术(23568)
- 经(21589)
- 问题(20099)
- 贸(16831)
- 国际(15644)
- 技术经济(15161)
- 业(14990)
- 理论(14495)
- 商业(14289)
- 统计(13961)
- 世界(13147)
- 现代(12837)
共检索到454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存 杨大光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证明影子银行体系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有较大冲击。我国影子银行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鉴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是在我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是复杂的,既有拓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优化实体经济的投资结构、将闲置资金转为储蓄和增强资金流动性的积极影响,也有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起实体经济空心化和加剧实体经济风险积聚的消极影响。应从控制影子银行规模、规范影子银行内部业务、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健全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等方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实体经济 融资 监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存 杨大光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证明影子银行体系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有较大冲击。我国影子银行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鉴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是在我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是复杂的,既有拓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优化实体经济的投资结构、将闲置资金转为储蓄和增强资金流动性的积极影响,也有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起实体经济空心化和加剧实体经济风险积聚的消极影响。应从控制影子银行规模、规范影子银行内部业务、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健全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以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路径并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实体经济 融资 监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毛志宏 哈斯乌兰
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化进程的推进,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实体企业将大量的现金资产投入到影子银行业务参与资金空转套利,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大行其道。以2007-2018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现金持有经济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会损害现金持有的竞争效应,弱化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对于市场套利动机、融资约束水平、内部控制质量以及地理区域存在异质性的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现金持有的竞争效应和价值效应也会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影响。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管理层合理优化企业现金管理机制,对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影子银行化 现金持有 竞争效应 价值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盛松成 何雨霖 蒋一乐
2016年底金融监管从严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增速明显下降。动态判断影子银行对经济金融的影响是规范影子银行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备工具。为此,本文从金融账户的角度出发,构建"影子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这一指标,并测算其对债券价格的影响。本文发现,影子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在2006年至2011年间一直上升,之后明显下降直至2016年底,其后保持稳定并有小幅改善。当这一力度减弱时,企业债信用利差将出现明显下降,尤其是高等级企业债。基于这一指标构建的经验判定可以为如何规范影子银行发展提供初步参考,从而引导影子银行发展在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达到平衡。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实体经济 力度 债券价格 变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刚 常浩然 周一
<正>民营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对内开放的试验田,是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试点九年来,民营银行规模利润稳步增长,经营相对稳健。特别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业务,不断发掘市场中尚未被满足的金融需求,积极利用金融科技解决小微金融服务中的痛点和难点,初步探索出一些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业务模式,部分银行已具备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亚娟 钱文沁
动态判断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利于规范影子银行发展,有效防控金融性风险。本文通过构建TVP-VAR-SV模型,从货币政策的三类中介目标(广义货币量、信贷规模和利率)实时捕捉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两步传导中的时变特征,对比了不同货币传导渠道下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1)影子银行与三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很强的同期相关性,对实体经济和通胀的波动影响滞后大约2期左右;(2)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对货币供应量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降低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和可控性,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3)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具有时变影响,这种双传导效应一方面抑制了信贷规模的扩张,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通胀的预期。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影子银行 时变参数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亚娟 钱文沁
动态判断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利于规范影子银行发展,有效防控金融性风险。本文通过构建TVP-VAR-SV模型,从货币政策的三类中介目标(广义货币量、信贷规模和利率)实时捕捉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两步传导中的时变特征,对比了不同货币传导渠道下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1)影子银行与三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很强的同期相关性,对实体经济和通胀的波动影响滞后大约2期左右;(2)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对货币供应量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降低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和可控性,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3)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具有时变影响,这种双传导效应一方面抑制了信贷规模的扩张,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通胀的预期。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影子银行 时变参数模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存 杨大光
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不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此,应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中介指标倾斜。同时,调整准备金的统计口径,提高再贴现工具的效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小平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和发展的背景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不断对原有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市场体系。与金融市场发展相适应,我国也对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不断进行改革。金融支持逐渐从原先的以银行为中介或者为中心的间接融资向多元化融资发展。在此背景下,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开始得到发展,这为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创造了客观环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荣茂 蒋怡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子银行逐渐发展壮大,其"信用创造"功能及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特点,不可避免地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建立S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信贷渠道的影响有限,对广义货币供应量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对此,监管机构必须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测与引导;货币当局应扩展宏观观测指标,并加强价格型调控;央行应规范商业银行行为,提供融资便利,以便发挥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正向影响,减少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负向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扬
现代贸易金融是由结构性贸易金融产品、自偿性授信安排、现金流管理和金融科技作为支撑,为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所提供的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本文通过梳理贸易金融的内涵、历史沿革、功能特点及其核心机理框架,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背景,从汇率避险、金融普惠性、金融支持产业升级、控制信贷杠杆、降低不良资产率等五个角度,分析了贸易金融在这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贸易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践困境,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改善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毓
供给侧改革的明确,意味着我国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从偏重"三驾马车"的需求管理向供给和需求双重管理转变。随着宏观调控思路的调整,必将对参与经济的各主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经济提升之关键所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核心,必须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为目标,更好地服务客户,有效支持并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随着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亚楠
金融是万业之母,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近年来,银行业的信贷结构出现失衡现象,多家银行的客户群过度集中在政府背景类客户和房地产企业,服务产业的意识不强,导致全国制造业贷款占比低。银行业服务实体企业中存在的问题银行服务实体企业的定位摇摆不定。清晰的市场定位是银行服务实体企业的根本。这突出表现在,一些银行过于追求规模和发展速度,资源向政府背景类客户、房地产企业倾
关键词:
银行业 服务实体 实体企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伟 李树生
利用相关月份数据,通过构建SVAR模型检验了我国影子银行与利率市场化、实体经济发展景气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新的金融生态模式,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是利率管制、金融创新和经济内生综合作用的产物;影子银行通过一系列金融创新业务客观上对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提升实体经济景气程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影响是不稳定的,容易出现波动。应正确看待我国影子银行的存在,逐渐淡化"影子银行"的概念,而解决影子银行发展的根本之策在于消除利率管制和鼓励创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荣卫 郝德勇 王纯洁
本文基于我国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测算其规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2—2014年的月度数据和结构VAR模型(SVAR)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些年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规模均以较为平稳的速度增长;影子银行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但总体来看其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规模过度扩张将会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弱化其信用中介功能,对金融稳定产生负向冲击效应。最后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规模测算 经济发展 金融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