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1)
2023(12166)
2022(10083)
2021(9284)
2020(7822)
2019(17464)
2018(17039)
2017(33271)
2016(17859)
2015(19985)
2014(19940)
2013(19656)
2012(18223)
2011(16469)
2010(16562)
2009(15861)
2008(15017)
2007(13808)
2006(12443)
2005(11475)
作者
(54171)
(44556)
(44509)
(42427)
(28210)
(21385)
(20363)
(17330)
(17300)
(15899)
(15324)
(14909)
(14335)
(14032)
(14011)
(13908)
(13169)
(13108)
(13064)
(12948)
(11074)
(11036)
(10979)
(10334)
(10113)
(10027)
(10005)
(9838)
(9074)
(8825)
学科
(70711)
经济(70627)
管理(50447)
(47848)
(37781)
企业(37781)
(34700)
银行(34554)
(33002)
(31472)
金融(31465)
方法(30366)
中国(27638)
数学(27558)
数学方法(27408)
(25352)
(21046)
(19548)
(15439)
贸易(15423)
(15079)
业经(14842)
(14441)
制度(14435)
(14258)
(13554)
地方(13143)
(13053)
财务(13017)
财务管理(12994)
机构
大学(254683)
学院(253851)
(109290)
经济(106979)
管理(94937)
研究(87776)
中国(80656)
理学(80370)
理学院(79520)
管理学(78374)
管理学院(77925)
(55640)
(53659)
科学(51316)
(50355)
(45283)
财经(43886)
中心(42884)
研究所(40850)
农业(40229)
(39907)
业大(39515)
(38393)
(35431)
经济学(35182)
北京(34126)
银行(34035)
财经大学(32983)
经济学院(32159)
(31709)
基金
项目(163949)
科学(127298)
基金(119795)
研究(115463)
(106329)
国家(105451)
科学基金(88640)
社会(74601)
社会科(70968)
社会科学(70949)
(63558)
基金项目(63302)
自然(57468)
自然科(56179)
自然科学(56157)
自然科学基金(55161)
(53847)
教育(52186)
资助(49552)
编号(45242)
重点(36956)
成果(36573)
(36331)
(34967)
(34649)
创新(32535)
科研(31863)
课题(31654)
国家社会(31442)
教育部(30918)
期刊
(117144)
经济(117144)
研究(80304)
(55406)
金融(55406)
中国(51089)
(44781)
学报(44633)
(42083)
科学(38221)
管理(34250)
大学(33063)
学学(31824)
农业(27486)
财经(22937)
教育(20594)
经济研究(20175)
(19560)
业经(19244)
技术(18390)
问题(16169)
理论(15092)
(14183)
(13815)
国际(13672)
实践(13607)
(13607)
商业(12956)
(11793)
技术经济(11555)
共检索到399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欧阳志刚  远旆帆  张圣  
衡量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面临的金融压力,能够帮助银行监管的相关部门和政策决定者对传统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承受风险的压力状况做一个前瞻性的估计。本文综合考虑了我国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增长率,估算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压力指数。在理论分析影子银行金融压力与房价波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压力对房地产价格泡沫、房地产景气指数的传导效应。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泡沫化程度对于影子银行金融压力的冲击在短期内会产生明显的正响应,而长期来看金融压力的增大则会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继续膨胀,使房地产价格逐渐回归实际均值水平,影子银行信贷持续的扩张会对房地产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单畅  韩复龄  李浩然  
通过信用创造增强效应、风险承担意愿增强效应和资产替代增强效应,影子银行体系较传统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变动具有特殊的作用机理,文章以此为理论基点和研究出发点,采用影子银行规模、传统银行信贷规模、影子银行贷款利率、房地产价格等指标,选用我国2010-2014年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实证检验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短期互动关系和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得出相比银行而言影子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强度更高,且影响方向相反的结论,同时基于此结论对政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贾月华  侯金丹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贾生华  董照樱子  陈文强  
基于2002至2014年的季度数据,本文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影子银行对房地产市场及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效果。实证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上升促进了房价的抬升及房地产投资额的扩大,扩大了社会信贷供给,降低了利率水平;进一步的反事实模拟分析还发现影子银行抑制了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削弱了房价和房地产投资规模对紧缩型货币政策的响应程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邓超  唐莹  杨文静  
笔者基于国内影子银行现状,结合最新数据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应根据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体系不同组成部分稳定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正确把握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为金融自由化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成长和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知博  贾甫  韦静强  
房地产金融风险主要是由银行体系的房地产信贷风险所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上,由商业银行体系引起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商业银行机制不完善所引起的风险;第二类是房地产金融风险错配或未达到最优配置边际条件所引起的风险。研究发现,银行体系的"主场效应"造成了资本市场抑制,而在房地产金融资本市场抑制下必然会出现第二类风险。基于此,制度设计者既要完善现有的房地产融资模式,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又要引进新的融资模式,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最优配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程建胜  
随着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推进,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还存在许多制度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小平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和发展的背景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不断对原有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市场体系。与金融市场发展相适应,我国也对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不断进行改革。金融支持逐渐从原先的以银行为中介或者为中心的间接融资向多元化融资发展。在此背景下,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开始得到发展,这为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创造了客观环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亚明  王虹珊  
在金融加速器、价格摩擦和投资成本的基础上,将影子银行和房地产市场纳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利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的结构参数,同时分析了金融和实体两类冲击对我国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利率冲击是引致我国房价变动和影子银行规模的重要因素,生产率冲击则能解释房地产规模、通货膨胀、投资增长等变量的波动。脉冲响应结果表明,两类冲击都会使得房价和影子银行规模呈现相反的变动趋势。福利分析结果显示,关注房价波动和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都可以提高社会福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宝林  潘焕学  
影子银行通过房地产泡沫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该机制包括信用生成、抵押品、资产替代和风险传染渠道。实证研究发现,在2003Ⅰ-2012Ⅳ期间内,影子银行在长期内导致房价显著上涨。在引入影子银行和构建金融压力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实证测度了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SVR模型表明,在引入相关内生变量后,房地产泡沫膨胀显著引起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加。为此,须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切断其信用过度扩张源头,创新其信用监管手段,完善该体系金融安全网建设,全面推进房地产综合调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旭  王詠雪  张璇  
本文梳理了影子银行与我国房地产融资结构的关系,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变化与影子银行规模、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等指标间的关系,探讨了影子银行与房地产融资结构的作用关系和机制。实证发现我国房地产资金来源中的非银行贷款和其它资金与影子银行、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中的一部分通过各种非银行信用中介机构间接流入了房地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旭  王詠雪  张璇  
本文梳理了影子银行与我国房地产融资结构的关系,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变化与影子银行规模、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等指标间的关系,探讨了影子银行与房地产融资结构的作用关系和机制。实证发现我国房地产资金来源中的非银行贷款和其它资金与影子银行、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中的一部分通过各种非银行信用中介机构间接流入了房地产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云松  冯毅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使得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总量的迅速扩张,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信用创造和金融的稳定运行。文章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两面性,通过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根源和潜在风险,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霖  
近年来,影子银行规模膨胀、房地产泡沫是影响中国金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多个衡量金融稳定性的基础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金融稳定性指标。进而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针对中国2008年1月—2016年12月的相关经济数据,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规模与房地产价格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房地产价格和影子银行规模相互促进,彼此的膨胀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鉴于此,中国现阶段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并积极采取政策措施以抑制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除此以外,还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来抑制影子银行规模与房地产价格相互促进的效应,以维护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