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5)
- 2023(8776)
- 2022(7343)
- 2021(6811)
- 2020(5750)
- 2019(12769)
- 2018(12775)
- 2017(24775)
- 2016(13552)
- 2015(15203)
- 2014(15199)
- 2013(14824)
- 2012(13860)
- 2011(12559)
- 2010(12519)
- 2009(11785)
- 2008(11640)
- 2007(10639)
- 2006(9538)
- 2005(8688)
- 学科
- 济(48253)
- 经济(48186)
- 管理(36392)
- 业(33825)
- 企(25452)
- 企业(25452)
- 方法(21788)
- 银(20299)
- 银行(20153)
- 制(19877)
- 数学(19653)
- 数学方法(19540)
- 行(18893)
- 中国(17197)
- 农(15171)
- 财(14075)
- 融(13112)
- 金融(13105)
- 度(11916)
- 制度(11910)
- 贸(11646)
- 贸易(11637)
- 易(11394)
- 学(11064)
- 体(10970)
- 业经(10395)
- 业务(10117)
- 农业(9564)
- 银行制(8753)
- 体制(8076)
- 机构
- 大学(195401)
- 学院(194388)
- 济(79392)
- 经济(77681)
- 管理(71437)
- 研究(68241)
- 理学(60906)
- 理学院(60206)
- 管理学(59267)
- 管理学院(58922)
- 中国(58659)
- 农(43132)
- 科学(42461)
- 京(41799)
- 财(39835)
- 所(36016)
- 农业(34732)
- 业大(33157)
- 研究所(32839)
- 中心(31473)
- 财经(31377)
- 江(29550)
- 经(28482)
- 北京(26406)
- 经济学(24603)
- 院(24317)
- 州(23888)
- 银(23668)
- 财经大学(23394)
- 范(23217)
- 基金
- 项目(127415)
- 科学(97851)
- 基金(91758)
- 研究(88228)
- 家(82875)
- 国家(82172)
- 科学基金(67797)
- 社会(55955)
- 社会科(53019)
- 社会科学(53006)
- 省(49759)
- 基金项目(48818)
- 自然(44567)
- 自然科(43507)
- 自然科学(43486)
- 自然科学基金(42721)
- 划(42694)
- 教育(40187)
- 资助(37158)
- 编号(34868)
- 重点(28822)
- 成果(28227)
- 部(27963)
- 发(27064)
- 创(26590)
- 计划(25149)
- 创新(24973)
- 科研(24954)
- 课题(24605)
- 国家社会(23374)
共检索到298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小平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和发展的背景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不断对原有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市场体系。与金融市场发展相适应,我国也对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不断进行改革。金融支持逐渐从原先的以银行为中介或者为中心的间接融资向多元化融资发展。在此背景下,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开始得到发展,这为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创造了客观环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均华
与美国发达的影子银行体系相对比,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中国特色。本文着重探讨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状况、剖析其快速发展的动因和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从整体规模上看,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暂且无法确定。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货币政策转换和民间金融兴起成为影子银行迅速发展的原因。影子银行能够缓解二元制经济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升金融制度变革,同时如果任其发展,会引起局部金融动荡,降低投融资者对金融信用的信心。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规模状况 发展动因 实际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邓超 唐莹 杨文静
笔者基于国内影子银行现状,结合最新数据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笔者认为,应根据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体系不同组成部分稳定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正确把握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为金融自由化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健康成长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欧阳志刚 远旆帆 张圣
衡量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面临的金融压力,能够帮助银行监管的相关部门和政策决定者对传统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承受风险的压力状况做一个前瞻性的估计。本文综合考虑了我国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增长率,估算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压力指数。在理论分析影子银行金融压力与房价波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压力对房地产价格泡沫、房地产景气指数的传导效应。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泡沫化程度对于影子银行金融压力的冲击在短期内会产生明显的正响应,而长期来看金融压力的增大则会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继续膨胀,使房地产价格逐渐回归实际均值水平,影子银行信贷持续的扩张会对房地产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增武
影子银行体系的诞生模糊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窗口指导口径,比如2010年中央银行制定的信贷规模上限为7.5万亿元,但如果加上通过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的贷款投放规模,2010年的新增货币供应量将大幅提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云松 冯毅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使得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总量的迅速扩张,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信用创造和金融的稳定运行。文章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两面性,通过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根源和潜在风险,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钟磊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及现状影子银行体系又称"平行银行系统"或"准银行"1,它是指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机构、市场、工具和方法。从功能作用看,影子银行体系通过有形或无形实体发挥着信用中介的信贷融通职能;从风险角度看,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银行体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阳 张佳睿
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巨大的融资缺口,部分企业无法从正规的银行信贷渠道取得融资,从而转向影子银行等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同时,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金融机构规避监管套利的结果。影子银行的业务在监管视线之外,扩大了整个社会信用创造的范围,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并对政府的产业政策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影子银行对满足我国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简单地直接禁止或强制转型都是不可取的。利率市场化定价是消除利用利率双轨制进行融资套利的根本途径,是有效控制影子银行体系不合理扩张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风险 监管 融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书杰 夏云天 杨晴晴
如何准确界定影子银行业务属性并构建我国影子银行统计体系是监管当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通过深入分析、比较国内外影子银行的特点,从功能角度、监管角度和法律属性角度对我国影子银行做出更符合国情的界定,并从影子银行运作模式、监管覆盖和统计可行性角度出发,将影子银行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分析对统计指标设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统计原则、目的与方法、指标设置等方面提出我国影子银行统计体系建设的构想,初步构建指标体系框架。
关键词:
影子银行 概念界定 统计指标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乐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成为了国内外金融监管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业务范围逐渐扩展,融资规模不断膨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在探讨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影响,提出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系统性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春红 徐奎
本文选取1987-2012年的年度数据,从信贷需求的角度估测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以银行危机先行指标为基础,构建银行稳定性指标BSSI来监控中国银行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程度;模拟数据构造模型实证研究二者关系,得出影子银行发展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双重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 双重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淼
在我国,影子银行系统已经深深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影子银行的两部门金融系统的DSGE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子银行与小微企业、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问题。随后采用Bayes技术估计了稳态下模型中的参数,再对稳态下的模型施加外部冲击,可以观测到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传导途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DSGE模型 影子银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婧倩 许承明
影子银行体系作为现代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伴随着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变化,也给我国的金融稳定性带来了风险隐患。该文在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规模测算,继而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为例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动因;最后根据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监管框架之间的不一致性所引发的金融创新以及机构投资者对安全性资产的超额需求共同推动了影子银行体系在美国迅速发展。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政府支持的影子银行体系、"内部"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外部"影子银行体系组成,但其各自的信贷中介程序和复杂程度不尽相同。影子银行体系的迅速发展对美国以及全球金融体系都产生了重要而复杂的影响。尽管《多德—弗兰克法》为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旨在有效规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之路依然漫长。
关键词:
美国 影子银行体系 发展 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霞 朱玲
文章基于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影响的理论分析,选取2008年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影子银行会使新增信贷规模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影子银行会使信贷规模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预期发生偏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