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7)
- 2023(11887)
- 2022(9369)
- 2021(8778)
- 2020(7339)
- 2019(16325)
- 2018(15950)
- 2017(32318)
- 2016(17411)
- 2015(19775)
- 2014(20002)
- 2013(19647)
- 2012(18140)
- 2011(16087)
- 2010(16694)
- 2009(16428)
- 2008(16145)
- 2007(14645)
- 2006(13572)
- 2005(12834)
- 学科
- 济(67806)
- 经济(67717)
- 业(55579)
- 管理(54813)
- 企(43293)
- 企业(43293)
- 财(34435)
- 中国(32791)
- 银(29662)
- 银行(29655)
- 融(29104)
- 金融(29104)
- 行(28481)
- 方法(25456)
- 制(23689)
- 农(23183)
- 数学(22679)
- 数学方法(22374)
- 务(18362)
- 财务(18314)
- 财务管理(18257)
- 企业财务(17413)
- 业经(16950)
- 地方(16487)
- 农业(14780)
- 体(14479)
- 贸(14351)
- 贸易(14336)
- 易(14073)
- 财政(14062)
- 机构
- 学院(243523)
- 大学(240880)
- 济(108085)
- 经济(105657)
- 管理(91545)
- 研究(80565)
- 中国(76288)
- 理学(75648)
- 理学院(74944)
- 管理学(73896)
- 管理学院(73423)
- 财(65927)
- 京(50602)
- 财经(47020)
- 经(42263)
- 科学(42053)
- 所(40111)
- 中心(39824)
- 江(39202)
- 研究所(34555)
- 财经大学(34342)
- 经济学(34325)
- 北京(33328)
- 农(32968)
- 州(31821)
- 银(31329)
- 经济学院(31021)
- 融(30287)
- 银行(30136)
- 金融(29734)
- 基金
- 项目(140253)
- 研究(110759)
- 科学(110385)
- 基金(101015)
- 家(83992)
- 国家(83189)
- 科学基金(71916)
- 社会(71251)
- 社会科(67555)
- 社会科学(67537)
- 省(54003)
- 基金项目(51299)
- 教育(50403)
- 编号(46904)
- 划(44487)
- 资助(42993)
- 自然(42011)
- 成果(41183)
- 自然科(41012)
- 自然科学(41002)
- 自然科学基金(40272)
- 课题(32740)
- 部(31983)
- 重点(31132)
- 性(30935)
- 发(30777)
- 国家社会(29098)
- 项目编号(29080)
- 创(28719)
- 制(28419)
- 期刊
- 济(127158)
- 经济(127158)
- 研究(88899)
- 财(54644)
- 中国(53167)
- 融(51290)
- 金融(51290)
- 管理(34881)
- 农(31978)
- 学报(27454)
- 科学(26470)
- 教育(25250)
- 财经(24287)
- 大学(22665)
- 学学(21154)
- 经济研究(21050)
- 经(20643)
- 业经(20437)
- 农业(20000)
- 技术(19672)
- 问题(17428)
- 贸(15573)
- 理论(14609)
- 国际(14057)
- 实践(13060)
- 践(13060)
- 会计(12781)
- 财会(12588)
- 现代(11796)
- 技术经济(11561)
共检索到407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阎坤 陈新平
潜在债务是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而在整个潜在债务链条中,金融业又占了绝大比重,所以控制金融风险就成了防范和化解我国财政风险的重要一环。 作为当前处理金融风险问题的特殊模式,金融风险财政化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对政府职能的一项客观要求,也是现行财政金融管理体制下的一种制度安排。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一事一议”的金融风险化解方式正逐渐暴露出其体制性缺陷和不尽合理的地方,存在着诸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以及地方“倒逼”中央财政等问题。因此,如何借鉴国际相关经验,构建相关法律框架,建立潜在债务风险监控体系,进而弥补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运作模式之不足是本文的分析重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彭高旺 李里
金融风险财政化是我国处理金融风险问题的一种特殊模式,带有很强的体制转轨特征,从本质上来说,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范畴,这就决定了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客观必然性。金融风险财政化存在着诸多弊端,对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公共风险 财政 金融风险财政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崔光庆
财政赤字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适度的财政赤字,对一国经济的增长起着推动作用,过度的、巨额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乔天锋 任亚娟 李保东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出让金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在土地转让中获得了大量收入,又通过财政担保和土地抵押等方式获取巨额银行贷款,造成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土地财政"逐渐演变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之一。定西市"土地财政"现状一是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随着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实行,我国大多数城市建起了土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乔天锋 任亚娟 李保东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出让金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在土地转让中获得了大量收入,又通过财政担保和土地抵押等方式获取巨额银行贷款,造成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土地财政"逐渐演变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之一。定西市"土地财政"现状一是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随着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实行,我国大多数城市建起了土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素珍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控制金融风险。近年来,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营,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金融体系中仍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势必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本文认为,从宏观金融稳定的角度来看,我国当前金融风险控制中应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能与投资者风险补偿机制问题,跨市场、跨系统金融风险监管及监管当局之间的有效协调机制问题,金融危机应急处理机制问题。本文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有针对性地...
关键词:
中国 金融风险 控制 问题与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秦海林
为了消弭金融风险的巨大负外部性,政府总是会在关键时刻采取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措施,这是政治经济市场上一系列制度博弈的均衡解。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中,如果初级行动团体能够打动次级行动团体,推出可以有效实现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外部收益的制度装置,那么,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政府行为就会出现。基于logit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财政体制改革、金融深化和对外开放会显著影响政府对金融风险财政化的行为选择,而且这种冲击效应还在分税种改革前后截然不同。因此,政府在利用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同时,还需要尊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原则,进行配套的制度创新和促成制度耦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兴罗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呈现高度的相关性,探讨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的相互关系、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原因以及防范与化解措施,不仅有助于为人们提供实现自己有目的的活动选择相对更好的实现方式或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平 李恒
由于财政、金融都具有社会资金分配的功能,因此,财政和金融的体制环境、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相互作用和影响,具有复杂的资金渗透性和关联性,存在着转嫁风险的机制和微观基础。在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是特殊国情下的制度安排,但同时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倾向也日益严重,金融风险已经成为财政风险的重要内生变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弘力
金融体制稳定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金融稳定离不开宏观经济的稳定 ,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是形成金融风险的重要根源。本文主要研究财政政策与金融体系稳定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 ,在体制转轨时期 ,为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稳定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一方面 ,财政政策应促进经济稳定 ,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 ,财政政策要在处置不良资产、重组金融机构等化解存量金融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财政政策 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潘锡泉 周峰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金融领域"脱实向虚"现象"涛声依旧"、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存量去化缓慢、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有增无减三个方面,其背后的根源是,外源性风险溢出和内源性转型承压双重叠加、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监管缺位与监管过度并存、地方政府激进的举债行为,以及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教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基于此,本文从九个方面提出了政府如何做好下一步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详细治理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复初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秦海林
金融风险财政化和财政风险金融化,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抑制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但是,在长期内这些风险还是会以更加猛烈的方式释放出来,向上提升宏观经济风险,威胁一国经济安全,并最终抑制经济增长。这个推断,不仅在一个最优化的模型中得到证明,而且也为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协整检验所部分证实。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霞 刘岳洋
通过熵值法构建区域金融风险指数,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均会抬升区域金融风险,且金融分权的影响更大;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具有协同效应,使区域金融风险进一步上升;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区域、地方债务规模和分权匹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此,提出提高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度、降低金融分权程度并促使地方政府金融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