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622)
- 2022(3268)
- 2021(3403)
- 2020(2954)
- 2019(6940)
- 2018(7520)
- 2017(14710)
- 2016(8409)
- 2015(9737)
- 2014(10146)
- 2013(9875)
- 2012(9614)
- 2011(8858)
- 2010(9316)
- 2009(9244)
- 2008(9399)
- 2007(8599)
- 2006(8117)
- 2005(7718)
- 2004(6769)
- 学科
- 济(31262)
- 经济(31211)
- 管理(20904)
- 业(18206)
- 企(14603)
- 企业(14603)
- 制(12807)
- 中国(12632)
- 方法(12465)
- 数学(10891)
- 数学方法(10681)
- 财(9305)
- 农(9185)
- 体(8801)
- 银(8656)
- 银行(8648)
- 行(8378)
- 体制(7466)
- 贸(7165)
- 贸易(7158)
- 融(7043)
- 金融(7043)
- 易(7031)
- 税(6681)
- 学(6449)
- 业经(6426)
- 教育(6379)
- 税收(6348)
- 收(6296)
- 理论(6214)
- 机构
- 大学(124741)
- 学院(123076)
- 济(49983)
- 经济(48727)
- 研究(44887)
- 管理(40767)
- 中国(36547)
- 理学(33133)
- 理学院(32729)
- 管理学(32080)
- 管理学院(31842)
- 财(28874)
- 京(28126)
- 科学(25300)
- 所(23809)
- 财经(21023)
- 研究所(20763)
- 江(20192)
- 中心(19825)
- 北京(19175)
- 范(18864)
- 经(18856)
- 师范(18711)
- 农(18038)
- 州(16156)
- 院(15635)
- 经济学(15430)
- 财经大学(15319)
- 师范大学(15127)
- 教育(14508)
- 基金
- 项目(63457)
- 研究(50922)
- 科学(47552)
- 基金(42549)
- 家(36188)
- 国家(35825)
- 社会(29377)
- 科学基金(28637)
- 社会科(27559)
- 社会科学(27549)
- 教育(25831)
- 省(24096)
- 编号(23038)
- 成果(21598)
- 基金项目(21425)
- 划(20950)
- 资助(18822)
- 课题(16947)
- 自然(16503)
- 自然科(16003)
- 自然科学(15996)
- 自然科学基金(15680)
- 部(15304)
- 重点(14601)
- 年(14347)
- 性(14077)
- 发(13790)
- 项目编号(13727)
- 教育部(13150)
- 大学(12728)
共检索到212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仲建维
所谓"国情派"认为新课程改革是以西方理论和话语为平台,来构建中国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话语框架,并以此指导中国的学校课程和教学实践。在对此加以否定的同时,"国情派"为课程改革确定了三个方向来寻求理论基础:重新回到凯洛夫教育学主线、回归文化传统寻找课程教学理论资源和扎根现实教育国情。但回到凯洛夫教育学主线是走不通的僵路,回归传统和扎根实践却又非所谓"国情派"所独倡,而是教育学人共同标举的永恒课题,不过这两个方向,并不能否定学习和借鉴西方课程教学理论这一教育主潮。
关键词:
课程论争 课程教学本土化 凯洛夫教育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
当前大学课程研究和改革的状况需要我们反思:大学课程的整合究竟是整合什么?加强人文教育就是要增加人文课程吗?怎样才能让课程保持"常新"?对现行的大学课程改革应有新的认识和思路。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课程整合 人文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尤其是受制于文化心理积淀不足、教师准备不足等方面因素,新课程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速战速决的。新课程改革所赋予基础教育的新思路、新使命、新方法的实现,以及可能带来的基础教育的新局面与新范式的形成,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完成。新课程改革的路径在于明确课程与教学认识论的当代视野、立场与逻辑,建立恰切的课程改革方法论和建立“研究与发展”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文化心理 教育观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阎亚军 王月芬
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生观,在现实实施中存在着一定的悖论与偏差。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在实践中经常演变为学生无约束地极度膨胀自己所谓的个性,进而滑向极端的自由;而教师则因为种种理念、理论、舆论的限制,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成了学生无限自由发展的"推波助澜"者。我们应冷静反思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科学、客观地认识学生,不能将学生过于理想化。否则,各种所谓的先进教育观念或理论将成为教师的"镣铐",最终阻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良 刘茜
新课程改革的思维方式中不乏简单性思维的倾向,主要表现为机械线性思维、二元对立思维以及还原论思维。走出简单性思维的困顿,应走向课程改革的复杂性逻辑,即强调课程改革的非线性品质、两重性逻辑以及关系思维的旨趣。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简单性思维 复杂性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若芍 刘世峰
本文界定了“环境教育”的概念,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阐明了这种教育的理论依据,并对我国“环境教育”课的开设提出概略的构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序 管浏斯
知识本身的重要性决定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居于核心地位。然而由于对真正的"知识"和考试中的"符号"两个概念的混淆,导致了新课改对知识教育的激烈批判。"三维目标"的提法未认清"知识"、"过程"与"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客观上知识地位的下降,因此无法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基础教育改革只有保证了知识的核心地位,才能够取得成效。
关键词:
知识 符号 教学 新课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齐军 李如密
教学时空变革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教学时空变革典型,其主要是围绕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和激活教学空间、如何更有效地超越教学时间的限度和逾越教学空间的限制来开展变革的。在变革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工具理性、教学习惯、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影响而出现了形式化、功利化等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段作章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评价改革遭遇难以自拔的困境:呈愈演愈烈之势的应试教育,评价目标的多元性与考试功能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课程评价改革目标的理想化与现实教育条件相脱离等等,致使课程评价改革层层衰减,改革方案难以贯彻落实到实处。要使课程评价改革走出困境,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正确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遏制应试教育的泛滥,为学校推进课程评价改革“减压”“松绑”;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发挥考试对课程评价改革的导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
关键词:
课程评价 改革 困境 超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牟树青 于主姮 崔运政
一、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财政与部门间的关系难以理顺。部门预算改革的本质特征就是改变了原来按财政资金性质和部门交叉管理的方式,以部门为依托构建新的预算管理体系。从近几年的部门预算改革实践看,财政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还没有很好的理顺。 1.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主的“被动”预算。我国目前的部门预算主要是依靠部门来编制的。财政部门只是在部门上报预算的基础上,根据财力状况酌情砍压,最终汇总编制财政总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辉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研究参与面与研究的质量、研究重点与特色、研究理念与培养目标、校本研究与《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研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的现状,并就培智课程改革研究的理性、课改管理与指导性、课改支持系统三方面的缺失进行反思和展望,为我国《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推行和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培智学校 课程改革研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韩华球
文化是德育课程的母体。德育课程作为文化之一分子,必然要受制于并促动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与转型。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层面反思,我国德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具有教育出发点和基础性质的民族精神——"刚健自强、厚德载物";德育教材内容应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并根据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其与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如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相契合。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超越灌输与启发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树立"德育大课程观"。
关键词:
文化 德育课程 民族精神 核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国友 李椿
萌发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价值论之争,实际上是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宣战,为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迎来了春天。随着历史条件的显著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的充分发展,劳动价值论开始了一元与多元的争论。新劳动价值一元论则是在继承劳动创造价值这一本原的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而多元论则试图夸大物化劳动的条件作用,片面强调效率,弱化公平,推崇市场至上。十多年的论争昭示世人: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就是不断被后人超越。
关键词:
反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劳动价值论 争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小俊
本文从社会行动伦理的角度反思我国长期以来教育改革的两条基本路径:在"信念伦理"下的教育改革只是"理想化"地追求某种"教育价值信念"而忽视改革的可行性,从而使改革路径陷入自身合理性的危机;而在"责任伦理"下的教育改革路径往往只关注"技术合理性"而忽视改革的"价值合理性",从而又使改革陷入了"正当性"的危机。超越教育改革路径的前提是必须要对"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这两种改革的伦理立场进行超越,以"价值共识基础上的责任自觉"作为改革行动的伦理立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彭彩霞
从国外对于大规模教育改革的反思来看,都凸显出教育改革身处困境之中。改革的循环与钟摆现象、形式化与表浅化、短暂性等是其表征。究其原因,涉及学校的保守性、教育体系本身及与外部关系的复杂性、决策者与实施者的隔阂、持续支持的缺乏等多个方面。要超越困境,需要重新理解"抵制"、促进决策者与实施者之间的相互调整、关注持续性与本地化等。
关键词:
大规模教育改革 改革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