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09)
2023(4931)
2022(4204)
2021(3701)
2019(7285)
2018(7518)
2017(15465)
2016(7884)
2015(9278)
2014(9478)
2013(9866)
2012(9909)
2011(9484)
2010(9911)
2009(9821)
2008(9427)
2007(8730)
2006(8397)
2005(7966)
2004(7119)
作者
(25506)
(21334)
(21009)
(20328)
(13529)
(9970)
(9750)
(8149)
(7989)
(7615)
(7377)
(6979)
(6904)
(6715)
(6513)
(6494)
(6164)
(6163)
(6109)
(5807)
(5682)
(5172)
(5111)
(4937)
(4849)
(4796)
(4546)
(4439)
(4309)
(4058)
学科
(62548)
经济(62505)
管理(20893)
方法(18677)
(17769)
数学(16800)
数学方法(16756)
中国(15720)
地方(15676)
(12598)
企业(12598)
地方经济(12113)
(10870)
(10643)
业经(10022)
(9529)
贸易(9521)
(9409)
(9217)
银行(9210)
(9200)
(8993)
(8671)
金融(8671)
(8497)
(7671)
环境(7194)
经济学(6994)
农业(6872)
(6799)
机构
大学(136045)
学院(135228)
(73667)
经济(72361)
研究(52474)
管理(47459)
中国(41935)
理学(39227)
理学院(38791)
管理学(38389)
管理学院(38122)
(33782)
(29009)
(27243)
科学(26702)
财经(26219)
经济学(24785)
研究所(23954)
(23507)
经济学院(22070)
中心(22024)
(20548)
北京(19622)
财经大学(19132)
(18001)
(17474)
(16639)
师范(16562)
(16458)
科学院(15578)
基金
项目(72034)
科学(56078)
研究(55572)
基金(52132)
(43993)
国家(43673)
社会(37703)
科学基金(36105)
社会科(35796)
社会科学(35788)
基金项目(26656)
(26438)
教育(24122)
资助(22361)
编号(22027)
(21899)
自然(19569)
成果(19363)
自然科(19004)
自然科学(18998)
自然科学基金(18643)
(17746)
(16947)
重点(16179)
国家社会(16037)
课题(15663)
(15517)
发展(15415)
经济(15375)
(15226)
期刊
(94076)
经济(94076)
研究(51920)
中国(24829)
(23348)
管理(20377)
(18097)
金融(18097)
经济研究(16913)
(16302)
科学(15578)
学报(15339)
财经(14460)
问题(12908)
业经(12830)
(12676)
大学(12089)
(11864)
技术(11652)
学学(11442)
农业(10850)
国际(10830)
教育(9370)
技术经济(9176)
世界(8298)
统计(8162)
经济问题(8009)
商业(7992)
理论(7837)
经济管理(7736)
共检索到228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含琳  
不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把对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和结构分析作为经济学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历届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对经济发展主要矛盾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提出了大量著名的论述,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主要矛盾理论体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如何准确判断和把握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深入研究矛盾的内涵、形式和作用机制,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这不仅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繁荣,而且对于国家经济战略和政策体系的创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关系,认为认识判断和决策化解主要矛盾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并重的方针,注重对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区别不同情况和不同区域,进行分类指导,选择多元的战略和政策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2013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宽松政策推动世界经济缓慢回升,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国内"稳增长"政策继续发挥作用,企业由"去库存"逐步转入"补库存",宏观经济运行延续温和复苏态势,总体以"平稳"开局。然而,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潜在财政金融风险不断累积须引起重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荀大志  叶柏寿  方向东  
自1988年9月开始进行经济调整以来,中国经济从严重过热运行转向持续低负增长然后又逐步回升,经历了改革以来没有过的变化。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萎缩与萧条的低谷,但市场疲软、需求不振、经济循环不畅、经济效益低下的矛盾并没有消除,与此同时新的通货膨胀因素又在积聚,这使宏观经济政策选择越来越陷入两难困境。为了使经济恢复正常、合理的增长,需要进一步启动最终需求,但进一步启动最终需求又存在着引起通货膨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中立  
今年前8个月,我国股市持续下跌,主要股票指数下跌幅度均在20%左右。下跌的速度和幅度虽不是我国股市历史上最大的,但投资者损失却是最大的,股价持续下跌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让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及机构投资者血本无归。当前股市的内在矛盾是杠杆资金规模过大,股市里的杠杆资金规模与三年前,也就是2015年股市剧烈震荡前大致相当,但股市所处的外部环境更加不容乐观,处置不当将导致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尤其值得警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仇保兴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八对矛盾,即土地的分散、细碎化经营和现代化农业需要规模经营的矛盾;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乡镇企业活力退化和现代企业要求机制创新的矛盾;农业技术推广的老体制和农民对科技新需求的矛盾;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机制不全和当前农业基础设施短缺的矛盾;家家生产、村村“冒烟”和城乡、工农、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矛盾;农业的高风险和低保护程度的矛盾;现代农业需要高组织度、需要政府推动和当前基层组织软、弱、散的矛盾。本文针对上述八个相互关联的矛盾,就解决矛盾的对策作了探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逄锦聚  
坚持运用政治经济学基本原则分析和判断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可知,虽然经济发展困难客观存在,但有理由对我国经济充满期待和自信。首先,几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实保证。其次,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发轫、产业结构的调整给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再次,以经济体制为重点的全面改革不断深化,为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最后,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为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全局性保证。在肯定有利因素、把握基本态势的同时,也应正视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这些矛盾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总量性的,是相对过剩矛盾而不是绝对过剩矛盾,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赖德胜  李长安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就业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如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矛盾、国民经济重型化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的矛盾、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的矛盾等,成为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困难和障碍。只有在认真分析这些阻碍就业扩大的矛盾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就业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卫兴华  赵海虹  
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并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新中国建立以来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有其复杂性与特殊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表现。我国进入新时代是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根据的解读有待商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渐进的,有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这种转化有其特殊性,具有连接性和发展性,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关系。而以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往往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根本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培勇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无疑是党的十九大立足于全局而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的丰富内涵,当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加以理解,但经济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和角度。因而,站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立场上,围绕我国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保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党的基本路线和工作方针,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时期,二是主要矛盾判断反复时期,三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矛盾时期,四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时期。基于对这四个阶段主要矛盾的判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时期的经济工作路线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1978年之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尽管中间出现误判和曲折,但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梦想没有变,集中力量建设国家重大工业项目;1978年以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加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经济规模跃升全球第二,贸易规模全球第一,实现了建党百年之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党的十九大以后,党领导中国人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更加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以新发展格局开创新时代的发展空间,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工业化的更高形态。总结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成功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