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8)
2023(5309)
2022(4347)
2021(4124)
2020(3306)
2019(7231)
2018(7352)
2017(13923)
2016(7372)
2015(8339)
2014(8242)
2013(8350)
2012(8158)
2011(7568)
2010(7788)
2009(7532)
2008(7286)
2007(6582)
2006(6081)
2005(5579)
作者
(22722)
(19085)
(18831)
(18079)
(11819)
(9065)
(8547)
(7291)
(7051)
(6678)
(6425)
(6288)
(6062)
(6018)
(5848)
(5648)
(5584)
(5504)
(5445)
(5400)
(4895)
(4616)
(4538)
(4372)
(4251)
(4232)
(4174)
(4173)
(3810)
(3796)
学科
(32462)
经济(32426)
(17097)
管理(16518)
(14694)
中国(12822)
方法(11851)
(10966)
企业(10966)
数学(10858)
数学方法(10782)
农业(9673)
(9194)
业经(8760)
(8437)
(7790)
贸易(7783)
(7621)
(7175)
银行(7166)
(6991)
(6678)
(6303)
地方(6246)
(6124)
税收(5928)
(5874)
(5686)
金融(5686)
收入(5082)
机构
学院(114690)
大学(113651)
(47642)
经济(46524)
研究(41804)
管理(39092)
中国(33268)
理学(32817)
理学院(32401)
管理学(31865)
管理学院(31647)
(25104)
(24685)
科学(24594)
(21577)
财经(19327)
研究所(19310)
(18750)
中心(18488)
(17418)
(17280)
(16644)
师范(16520)
北京(16204)
(15336)
业大(15066)
经济学(15031)
农业(14449)
财经大学(14164)
(14119)
基金
项目(68953)
科学(53538)
研究(52301)
基金(49291)
(43077)
国家(42710)
科学基金(34859)
社会(33090)
社会科(31181)
社会科学(31175)
(26222)
基金项目(26070)
教育(23317)
(22548)
编号(22304)
自然(20849)
自然科(20263)
自然科学(20258)
自然科学基金(19866)
资助(19442)
成果(18755)
(16082)
重点(15986)
课题(15552)
(15404)
(13756)
(13648)
国家社会(13647)
科研(13149)
项目编号(12998)
期刊
(58761)
经济(58761)
研究(38894)
中国(20614)
(19532)
学报(17037)
科学(16672)
(16509)
管理(13843)
农业(13498)
(13478)
金融(13478)
大学(13130)
学学(12390)
教育(11469)
业经(11370)
经济研究(9925)
财经(9347)
问题(8578)
(8268)
(8039)
技术(7917)
国际(7175)
商业(6357)
理论(6346)
现代(5735)
实践(5691)
(5691)
(5638)
农业经济(5411)
共检索到179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昌用  
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是当前我国城乡差距的三大历史背景。市场化改革推动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从计划性和跨越式转向自发性和渐进式,总体上取得了成功,而融入全球化潮流则加速了这一过程。但是,涉农领域市场化的滞后造成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短板——农村劳动力和人口的稳定城市化滞后。随着城市对农民工限制的取消、农业税的取消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速度的加快,户籍制度的实际影响大大削弱,农村土地制度才是深化涉农领域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由于市场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中西部地区是当前我国涉农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翁东玲  
以出口为异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雁形模式、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策  
进入2011年后,我国工业运行经历了一个季度的快速增长,4月份开始出现放缓迹象。这主要与库存周期性调整、局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及政府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中堂  
实现现代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普遍愿望,也是当时美国"冷战"的产物。现代化理论宣传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主张通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所以曾遭致环境保护主义和许多"左"的理论批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此理论无法使国家持续发展。所以,经过二三十年热潮后,各种现代化理论均已走上终结。中国共产党人对西方现代化理论持一种独特的理解。在现代化的测度和衡量方面,应以国家为单位。到2050年之前,我国的现代化目标只是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使用联合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人类发展指标体系,完全可以确定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在世界各国中的位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小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相当突出。从城市扩张的视角,原因在于城市扩张过程的异化,致使土地城镇化先于人的城镇化,造成缺乏农民参与的外生城市化。本文阐述了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产生机理,从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进公共服务,提升农民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内生城镇化发展模式和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收敛的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焕峰  刘心怡  
首先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变进行初步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时间上呈现波动上升而后略有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地理分布上呈现"西高东低"的高低集聚特征。随后对城乡收入差距在人口、产业、社保、土地、农村发展等方面的时空特征予以分析,采用空间误差回归模型(SEM)来估计区域间溢出效应,显示城镇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发展、社会保障、加强城市建设均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同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分析了区域间的时空异质性,结果显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时空异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焕峰  刘心怡  
首先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变进行初步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时间上呈现波动上升而后略有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地理分布上呈现"西高东低"的高低集聚特征。随后对城乡收入差距在人口、产业、社保、土地、农村发展等方面的时空特征予以分析,采用空间误差回归模型(SEM)来估计区域间溢出效应,显示城镇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发展、社会保障、加强城市建设均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同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分析了区域间的时空异质性,结果显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时空异质性,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高,应注重农村内生能力提高,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西部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为落后,应继续加强城镇建设,推动人口城镇化,提升土地利用状况,完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将产生"倒U型"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嘉珏  何丽霞  
梅花与牡丹均为中国传统名花,其文化内涵之丰富,又居于名花之首。梅花、牡丹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花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象征意义。但在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她们又都带有吉祥、喜庆的寓意。梅文化与牡丹文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成为中国花文化的一大特色。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卢盛峰  陈思霞  卢洪友  
非工资性收入不平等已经日益成为中国居民间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八次入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以及Logit二元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家庭背景、职业特征对居民户获得非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背景较好、财产水平较高,以及户主在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居民户能够以更大概率获得,并实际获得了更高的非工资性收入;来自政府部门的非工资收入一定程度上具有"亲弱性"特征,而来自企业和私人的非工资收入,以更大概率并更多地被社会背景好、受教育水平高、财产水平高以及户主在政府和国有单位工作的居民户所获得;户籍以及财产禀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景初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过大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推进城乡消费市场一体化对于解决当前我国主要矛盾、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至关重要。为厘清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的演变特征,本文以收敛模型为研究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存在α收敛,但不存在绝对β收敛,在控制了变量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变量后,才能实现条件β收敛。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闫凤娟  田燕妮  
从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出发,梳理《公共图书馆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制定《公共图书馆法》的必要性,解读了《公共图书馆法》的内容,进而对《公共图书馆法》产生的现实意义进行阐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策  
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仍延续去年放缓的态势,实际增速出现回升。这主要与投资品价格大幅放缓有关。从投资结构角度看,既有优化的方面,也存在恶化的问题。综合总量和结构特征,必须认识到,当前投资增速的放缓既有客观因素,又有调控作用;投资放缓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莫旻丹  
共享经济是经济发展到更高级阶段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自我调适的必然结果。共享经济平台发源的背景,既与消费主义盛行、生产和需求不匹配、经济衰退等经济因素有关,也与环境污染、人际隔阂、企业和社会团体难以兼顾效率与社会功能等社会文化因素相关,还与信息技术发展、零售型共享平台兴起、社交平台出现等现实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对于共享经济平台而言,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基础是共享经济平台与传统企业的边界,线上线下同时发生交易是共享经济平台与零售型共享平台的边界,以数据信息作为行为内容是共享经济平台与服务提供者的边界。共享经济平台主要具有以下特征:从市场主体看,市场结构高度集中而非分散竞争,市场行为复杂而非具有规律性,市场绩效多重而非单一;从治理主体看,主体目标一致而非分歧,行为方式交互而非独立,资源配置共享而非独占,责任共担而非独担;从伦理主体看,接入机会平等而非精英化,运营动力源于合作而非独力,影响范围全面而非单一,成果分配共赢而非零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国辉  姚金海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模型构建实证检验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土地财政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其扩大效应在东中西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依次增加;同时,城镇化还会强化土地财政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但提高城镇化本身则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土地财政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还存在城镇化的门槛特征,在城镇化率较高阶段,提高土地财政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弱于城镇化率较低阶段;土地财政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有扩大效应。研究建议稳步提高城镇化率,统筹土地财政资源,加大财政涉农支出比例,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晨菁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城乡消费不平衡的现实情况,运用实证分析法,探究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数字经济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城乡消费差距缩小,数字经济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消费差距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提高创新能力、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城乡交流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