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809)
- 2021(1695)
- 2019(3714)
- 2018(4096)
- 2017(9156)
- 2016(5090)
- 2015(5859)
- 2014(5936)
- 2013(6275)
- 2012(6286)
- 2011(6113)
- 2010(6352)
- 2009(6475)
- 2008(6491)
- 2007(6268)
- 2006(5979)
- 2005(5595)
- 2004(5083)
- 2003(5152)
- 2002(5043)
- 学科
- 济(23228)
- 经济(23201)
- 管理(14221)
- 业(13252)
- 中国(9876)
- 企(9730)
- 企业(9730)
- 方法(9689)
- 数学(8312)
- 数学方法(8274)
- 制(7785)
- 农(6607)
- 银(6519)
- 银行(6517)
- 行(6322)
- 财(6292)
- 贸(5843)
- 贸易(5838)
- 易(5736)
- 融(5049)
- 金融(5048)
- 体(4677)
- 税(4619)
- 学(4504)
- 业经(4314)
- 税收(4307)
- 收(4275)
- 制度(4065)
- 度(4065)
- 策(3976)
- 机构
- 大学(87646)
- 学院(85291)
- 济(38304)
- 经济(37495)
- 管理(29138)
- 研究(28693)
- 中国(24257)
- 理学(23444)
- 理学院(23183)
- 管理学(22962)
- 管理学院(22790)
- 财(22349)
- 京(19180)
- 财经(17018)
- 经(15129)
- 所(15035)
- 科学(14829)
- 江(13396)
- 北京(13163)
- 研究所(12885)
- 范(12577)
- 师范(12536)
- 经济学(12500)
- 财经大学(12343)
- 中心(12076)
- 经济学院(11259)
- 州(11233)
- 系(10303)
- 师范大学(10018)
- 农(9632)
- 基金
- 项目(39658)
- 研究(32983)
- 科学(30268)
- 基金(27727)
- 家(22668)
- 国家(22452)
- 社会(20699)
- 社会科(19562)
- 社会科学(19556)
- 科学基金(17993)
- 教育(15474)
- 编号(14682)
- 省(14359)
- 成果(14279)
- 基金项目(14095)
- 划(12489)
- 资助(11972)
- 课题(10354)
- 部(10034)
- 性(9278)
- 自然(9113)
- 项目编号(8955)
- 自然科(8804)
- 自然科学(8799)
- 发(8792)
- 教育部(8792)
- 重点(8763)
- 社科(8720)
- 自然科学基金(8635)
- 年(8498)
共检索到143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鲁保林 陆茸
关于本轮产能过剩的特征、性质、根源与治理方案等,本文研究认为:(1)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已经由局部向整体恶化。(2)产能过剩主要是由于国内外需求急剧萎缩引致的,不能完全归因于体制性缺陷。(3)政府与市场关系失衡未能有效防范,甚至加剧了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4)从"补短板"的角度看,相当一部分过剩产能可以转化为"有效产能"。(5)治理产能过剩应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一方面增加有效供给,适应和引领需求结构转型;另一方面扩大有效需求,支撑和带动供给能力提升。
关键词:
周期性过剩 补短板 政府与市场 供需两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安东 张宏博
中国式产能过剩呈现出大范围、大规模与长时间等不同于西方国家产能过剩的重要特征。本文借鉴了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关于资本积累模式的分析方法,以利润率作为核心变量,构建了一个理解中国式产能过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跳出政府-市场的二元划分研究视角,为理解中国式产能过剩提供了宏观上的结构性视角。研究认为,中国长期以来持续的大量投资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升。但由于投资的长期性,大量投资形成的滞后产能难以及时调整适应快速的经济结构变迁与发展模式交替带来的供需关系变化,由此造成了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本文计算了中国1981-2018年两大部类的比重与利润率,与产能过剩的特征事实相结合,为上述分析提供了相应的经验支持。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产能过剩是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其背后反映出中国独特的发展历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业樑 盛文军
本文在界定产能过剩概念基础上,分析了产能过剩的经济效应,深入探讨了产能过剩的经济金融成因,最后就缓解产能过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信贷扩张 企业投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智
2013年12月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如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水泥产业研究部主任高智认为,当前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对经济社会发展危害极大。应采取五大措施化解水泥过剩产能:加强宏观调控,遏制产能扩张;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淘汰力度,降低总产能;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延伸产业链,引导消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研究》课题组 赵昌文 许召元 袁东 廖博
本文基于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以及存在的经济风险。本文发现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二是享受过多的政策优惠,三是由于国内或国外原因导致市场需求骤降。我国本轮产能过剩是经济周期因素与经济体制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叠加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自行化解,短期内需要通过扩大需求、促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促进供需平衡;但长期看,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产能利用率 产业特征 经济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牛发亮 李平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和原因,认为现阶段我国产能过剩是结构性过剩,以采矿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产能过剩要远超过其他制造业,有的行业还表现出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现象。最后,本文针对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的紧迫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建议。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价格扭曲 退出机制 产能合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前荣
当前,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低迷、外需放缓、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深化阶段的背景下,我国工业领域需求与生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严重,且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绝对过剩。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盛文军
本文试图对处于体制转轨特殊阶段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给出一个全新的解释,在界定产能过剩概念基础上,借鉴相关文献,参照和修正Betancourt(1985)的模型,给出了衡量产能过剩的理论标准。文章最后就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能过剩 经济效应 成因解析 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万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健
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识产能过剩的内涵及形成机理,产能过剩是一种经济现象,其正面效要远远大于其负面效应,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一些领域所谓的产能过剩只是暂时的虚假的现象。因此,对于一些领域出现的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要急于盲目干预,而应审慎对待,否则会导致供给不足,引发物价上涨。
关键词:
产能过剩 生产过剩 需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晓华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产能过剩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从潜在、阶段性过剩转变为实际和长期性过剩,从低端、局部性过剩转变为高端、全局性过剩,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既有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的体制原因,又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的结果。针对当前严重的产能过剩,本文提出若干产业政策改进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韦朕韬 张腾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高铁开通、资源错配与工业产能过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借助CES生产函数,通过数理模型加以说明。然后利用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相关面板数据,采用Tobit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高铁开通能够提升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缓解工业产能过剩。并且,高铁开通对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幅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即呈现出U形特征。然而,无论劳动力错配还是资本错配,均会加剧工业产能过剩。(2)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每增加一条高铁线路,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4.32%,而中西部地区每增加一条高铁线路,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6.15%。基于高铁时速差异,每增加一条"G"开头的列车线路,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5.94%,而每增加一条"D"开头的列车线路,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5.67%,二者差距不大。(3)利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高铁开通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力错配和资本错配,从而缓解我国的工业产能过剩程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焱林 温湖炜
准确衡量和判断真实的产能过剩程度及其成因是科学化解产能过剩的前提。本文利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1980—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考察产能过剩的成因。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表现为一般性、局部性和周期性;近几年的产能过剩呈现出复杂性、全局性甚至长期性特征,并且有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蔓延的趋势。三个层次的因素共同推动制造业产能过剩,而研发创新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的机制尚未奏效,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治理出现"久治不愈"现象。矫正体制性扭曲、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秋菊 唐新明
基于200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对其生产环节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并测算了省际销售环节的产能利用率,进而得到我国省域工业产能利用率。然后,根据产能过剩指数与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2001—2019年我国省际工业产能过剩指数。主要结论包括:(1)整体来看,2001—2019年中国工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0.56%,存在轻度产能过剩。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绝大部分省域的产能利用合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且中部地区绝大部分省域为中度产能过剩,西部地区绝大部省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2)从时间上看,我国产能过剩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即产能过剩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略有缓解。(3)究其原因,主要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区域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区域资源配置与政策环境差异等。因此,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协调区域科技发展水平,推进高质量国际投资与区域制造业分工优化相融合与协调发展,以破解我国区域性产能过剩的困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史贞
如何治理产能过剩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普遍存在,其形式和成因多样化以及化解复杂。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等也都经历过产能过剩,并都采取了一定措施进行化解,主要措施包括扩大内需、增加出口、促进产业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收入分配改革;鼓励兼并重组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大自贸区建设及对外投资协定谈判等。
关键词:
产能过剩 治理 国际经验 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