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3)
2023(10424)
2022(8768)
2021(8062)
2020(6534)
2019(14807)
2018(14993)
2017(29042)
2016(15442)
2015(17406)
2014(17604)
2013(17485)
2012(16972)
2011(15861)
2010(16476)
2009(15798)
2008(15543)
2007(13974)
2006(13421)
2005(12848)
作者
(45904)
(38184)
(38054)
(36505)
(24338)
(17999)
(17376)
(14612)
(14515)
(13782)
(13213)
(12630)
(12519)
(12435)
(12040)
(11805)
(11175)
(11030)
(10929)
(10634)
(10107)
(9355)
(9193)
(8786)
(8728)
(8686)
(8424)
(8401)
(7708)
(7526)
学科
(88995)
经济(88910)
管理(41347)
(35678)
中国(27620)
(26576)
企业(26576)
地方(25474)
方法(24881)
数学(21542)
数学方法(21431)
(20964)
业经(18240)
(18162)
环境(16458)
(15874)
地方经济(15838)
(15742)
银行(15732)
(15715)
(15451)
(15388)
金融(15388)
农业(13853)
(13785)
(13164)
(13159)
贸易(13145)
(12627)
(11420)
机构
学院(234495)
大学(233979)
(111107)
经济(108864)
研究(91150)
管理(81499)
中国(71193)
理学(67079)
理学院(66241)
管理学(65418)
管理学院(64964)
(53388)
(51682)
科学(50410)
(46805)
研究所(41408)
财经(40216)
中心(39072)
(37412)
(36239)
经济学(35851)
北京(34598)
(34093)
(33866)
师范(33619)
(32314)
经济学院(31881)
(29992)
财经大学(29312)
业大(27761)
基金
项目(135074)
科学(105591)
研究(105145)
基金(95247)
(81315)
国家(80575)
社会(68751)
科学基金(67469)
社会科(65090)
社会科学(65074)
(52436)
基金项目(48993)
教育(47067)
(43577)
编号(42700)
资助(39272)
自然(38316)
成果(37056)
自然科(37054)
自然科学(37039)
自然科学基金(36337)
(36268)
课题(31425)
重点(30956)
发展(30396)
(30382)
(29920)
国家社会(28627)
(27189)
(27100)
期刊
(143448)
经济(143448)
研究(87056)
中国(54569)
(38775)
管理(33472)
(32899)
(30226)
金融(30226)
学报(30131)
教育(29915)
科学(29728)
经济研究(24174)
大学(23921)
业经(22153)
学学(22087)
农业(21945)
财经(21492)
技术(20760)
问题(19187)
(18746)
(15217)
国际(13808)
技术经济(13007)
世界(12700)
商业(12100)
改革(12046)
(12046)
经济问题(11992)
经济管理(11580)
共检索到395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国党  
本文建立了自然环境观的概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探究了自然环境观变革的动因,并沿着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探悉了国人自然环境观的历史变革。结果表明,科学的辩证的自然环境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同时折射出采取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模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保证这一历史结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长安  张玉芬  殷鸿福  杨巍然  黄长生  
长江中游流域的区域地貌、水系特征以及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 ,均表现为明显的轴对称特点 ,对称轴为南北向的幕阜山—罗霄山山脉。而分属于长江中游流域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的湖南省和江西省两省的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具有相似的对称性。不仅表现为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呈轴对称分布 ,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 ,以及在省内所处的地位 ,也呈对称性。自然环境的对称分布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对称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从对称性观点出发 ,武汉、长沙、南昌三个大城市正好位于对称三角形的顶点 ,可构成中国中部的经济金三角 ,其形成和发展对中部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湖南、江西两省自然环境的对称性 ,决定了两省经济发展的可比性 ,两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亮  
自然环境资源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依靠法律来实现区域自然环境资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关键一步。文章以典型的自然环境资源——森林资源为例,剖析了森林法与经济法关系,并探讨了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中的经济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等问题,以实现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曾建华  任仕元  
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环境中出版业的变革,提出了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琦  李桂萍  
山西经济落后有多种因素,但首要因素是观念的落后。促进山西经济的振兴,必须树立新的资源观;确立大开放、大市场观;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同时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观。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宁扬  赵宗博  
资本主义的发展 ,先后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阶段。当代资本主义借助经济全球化趋势 ,普遍组建国际垄断同盟 ,在国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以跨国公司为基本主体、以资本的国际流动为基本手段、集中代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国际垄断。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进行分析 ,明确其生成根源、功能作用和发展走向 ,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基本要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薛云奎  
论当代会计学科的发展与变革薛云奎发展与变革,在一般意义上是指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但具体到会计领域。它却还有更深层次的涵义。因为会计学科的建立不仅有其自身的量变与质变规律、而且她还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变迁有着甚为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从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会...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子丹  
作者在进行区域野外考察与参加国土资源规划图册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对该区的区域地理背景、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划分了三个主要的自然分区.对区域开发状况与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予以分析,提出了经济建设中的几个环境问题及部分解决意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学军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经济建设成就震惊世界。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色彩斑斓、跌宕起伏的经济建设70年,在不同的层面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艳  许永洪  
环境对效用的影响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环境直接进入效用函数,作为产生效用的因素;另一方面,环境的恶化会增加消费的成本,或让一些"对冲"环境影响的消费变得必须,从而使得总消费中产生效用的有效消费比重下降。文章构造了效用函数,在Ramsey-Cass-Koopmans经济增长模型中,给出了不同环境水平下经济增长的均衡存在性和均衡的效率等理论解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宇  董一一  
新经济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多元特征和动态发展的综合性概念,新经济发展及其带来的经济运行新变化给传统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政策目标、调控思维、调控模式和政策工具带来了新挑战。基于供给创新、需求变化及其互动的视角,以新产品生产为切入点,对"传统经济"与"新经济"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出新经济带来的主要变化及新冠肺炎疫情所产生的主要经济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以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目标,更加注意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防范,注重就业稳定和就业质量提升,不断创新和完善政策作用方式和工具,构建科学、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鲁品越  
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十五年来的经验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是以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为前奏的,同时也受客观存在的强烈制约。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国民经济再一次获得迅速发展。但是,也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甚至出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现象并存的苗头。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再一次受到相对滞后的农业的制约,它客观上需要我们在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上采取新举措,使农业的产业结构与农民的消费结构,以及整个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城乡布局上的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远军  
区域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建国以来,党和政府根据时代背景、政策环境、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呈现的模式是高度集权下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模式、区域“部分先富”的非均衡发展模式、新时期“统筹区域”的均衡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初步总结的基础上,就“统筹区域”的均衡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作了初步探索,以更好地协调、统筹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春富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中国会计信息新的生成条件;同时,会计信息质量的变革也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规范。本文就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变革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