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39)
2023(6499)
2022(5529)
2021(5249)
2020(4538)
2019(10416)
2018(10859)
2017(21264)
2016(11718)
2015(13044)
2014(13224)
2013(12856)
2012(11970)
2011(10983)
2010(11305)
2009(11139)
2008(11213)
2007(9970)
2006(9316)
2005(8883)
作者
(32045)
(26650)
(26602)
(25609)
(16797)
(12455)
(12144)
(10134)
(10055)
(9623)
(9083)
(8769)
(8720)
(8642)
(8401)
(8232)
(7786)
(7759)
(7736)
(7722)
(7011)
(6501)
(6426)
(6079)
(6033)
(6026)
(6022)
(5950)
(5314)
(5162)
学科
(43545)
经济(43461)
管理(37408)
(32675)
(27715)
企业(27715)
(18285)
方法(16857)
(15781)
中国(15770)
数学(14737)
数学方法(14590)
(12505)
(12430)
(11189)
银行(11180)
业经(10880)
体制(10823)
(10766)
(9466)
金融(9464)
(9245)
贸易(9239)
(9089)
(8350)
(8314)
财务(8294)
财务管理(8266)
(8121)
制度(8090)
机构
大学(169035)
学院(166832)
(72862)
经济(71311)
管理(61543)
研究(57374)
理学(51583)
理学院(51037)
管理学(50395)
管理学院(50067)
中国(46137)
(41341)
(36126)
财经(30868)
科学(30293)
(28399)
(27805)
(26085)
中心(25162)
研究所(24749)
北京(23655)
经济学(23170)
财经大学(22788)
(22046)
(21703)
师范(21528)
(20814)
经济学院(20769)
(20437)
业大(19755)
基金
项目(97846)
科学(77050)
研究(76540)
基金(70648)
(59988)
国家(59471)
科学基金(50498)
社会(49492)
社会科(46851)
社会科学(46841)
(37031)
基金项目(36821)
教育(36306)
编号(31739)
(31382)
自然(29701)
自然科(28920)
自然科学(28912)
资助(28629)
自然科学基金(28400)
成果(28176)
(24954)
(23397)
课题(22810)
重点(22196)
(20853)
(20852)
教育部(20655)
国家社会(20425)
(20362)
期刊
(88127)
经济(88127)
研究(60224)
中国(37369)
(32771)
管理(25829)
教育(22771)
(21233)
金融(21233)
学报(21062)
(20616)
科学(20368)
大学(17403)
财经(16434)
学学(15982)
经济研究(14348)
(14140)
技术(14082)
业经(13946)
农业(13101)
问题(12211)
(10549)
理论(9331)
国际(8809)
改革(8506)
(8506)
实践(8229)
(8229)
现代(7992)
商业(7989)
共检索到271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陈  顾海良  崔延强  
学位制度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文化交流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反映。为了提供学位制度理念的解释与实践的经验,本文试图从文化和制度两个层面来考察我国当代学位制度的传统及变革,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学位的本质和功能。在知识社会,学位不再囿于学术这个范畴,而被置于广泛的高深知识活动之中。高深知识包括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与实践知识,其活动包括高深知识的创造、传播与应用各个方面。在社会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雷彦兴  王德林  
美国的学位制度是在借鉴英、德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是其高等教育质量的指示器,善于借鉴又勇于创新是其独具特色之处。本文系统地概括了当代美国学位制度的六大特征:①学位层次:递进的主基调兼容适度的跨越性;②学位性质:正式学位为主体,非正式学位作补充;③学位类型:学术性与专业性交相辉映;④数量比例:热点突出,两性各具优势;⑤学位称谓:纷繁复杂中蕴含着惯例;⑥质控机制:民间机构作用显著,政府有限度间接调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康永久  
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研究在西方已成为高产的领域,并且出现了蔚为壮观的多种观点与视角的并存与竞争。在我国,公立学校制度作为一种问题域也已渐渐明晰起来,对公立学校变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也在逐步增加。但现有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需研究的问题也成堆。那种既有历史眼光,又有问题和参与意识,而且不放弃理性思考的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研究,正在面临着时代的召唤。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叶爽  
自由、平等、秩序、效率是户籍法律制度的重要价值表现。但自由与秩序、平等与效率之间也存在着价值目标冲突需要人们进行选择,我国户籍法律制度的演变体现了这种冲突和选择。以1958年、1978年为节点,我国户籍制度变革分别经历了自由迁徙时期、严格控制时期和渐进改革时期,价值取向也由原先的注重秩序、效率到更加注重自由、平等的人权保障。当下新一轮的户籍改革仍然存在公民自由迁移的障碍问题、剥离户籍背后利益引发的公平问题,需要沿着以正义为价值取向的改革路径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雷原  
一)中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20个年头。在这20年中,我国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近期并不可能改变的约束条件下,在各个可能的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和反复的试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土地制度形式,也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然而,不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家庭...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继明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的形成,我国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原则逐步转变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制度。单一按劳分配制度的确立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按劳分配作为公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一向被当作社会主义的唯一分配原则,谁否定按劳分配,谁就是否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以,伴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和全国单一公有制的建立,单一的按劳分配原则也开始在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冠岑  刘友兆  马贤磊  
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差距扩大和城乡发展失衡,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角度对目前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以及演变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新体制提出可行的改革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卜玉华  
集体主义教育一向是我国中小学班级工作的传统,但它一方面曾异化为管理主义,并产生了许多负面效果;另一方面也在历史变革中向着更为人性化和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新的历史条件要求我国的班级工作在扬弃传统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现代公民基本素养的教育。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魏杰  
不要随便称自己是CEO,因为你的企业必须彻底变革;不要盲目聘请CEO,因为你必须把董事长一半的权力和总经理全部的权力交给人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刁承湘  张雪君  陈渭  王亚平  
本文对我国医学学位制定的现状第一次作了较全面的调查,对现行的医学学位制度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分析;选择美、英、德、法、日五国的医学学位制度与我国作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医学学位制度提出了设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项贤明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和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现行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是学位分类体系不完善、学位制度与学历制度关系模糊、培养模式不合理、管理体制僵化等。制定《学位法》、改革管理体制、开展教学改革等,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贵廷   王彬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邹海燕  王平  
专业博士学位是一种应用型高级学位,这种学位适应社会对高级应用人才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改革现有博士生培养制度,建立专业博士学位的呼声不断。笔者对我国设置专业博士学位的必要性、主要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我国专业博士学位制度的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钧  朱旭东  
从历史的角度讨论了我国教师教育学位制度的形成,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学位制度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教师教育学科与专业设置及学位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江龙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是人民公社时期供给体制的延续。由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总体水平不足、结构失调等问题。本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从制度变革的角度,阐释了"城乡统筹、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