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9)
2023(9018)
2022(7679)
2021(7131)
2020(6263)
2019(14321)
2018(14495)
2017(27952)
2016(15669)
2015(18008)
2014(18202)
2013(17849)
2012(16911)
2011(15572)
2010(15915)
2009(15207)
2008(14919)
2007(13504)
2006(12142)
2005(11189)
作者
(50080)
(41786)
(41279)
(39169)
(26188)
(19816)
(18940)
(16299)
(15738)
(14970)
(14251)
(13831)
(13673)
(13436)
(13347)
(12661)
(12360)
(12210)
(12182)
(11899)
(10518)
(10507)
(10505)
(9589)
(9534)
(9361)
(9246)
(9110)
(8719)
(8434)
学科
(65027)
经济(64921)
管理(45484)
(39287)
(32218)
企业(32218)
方法(31765)
数学(28490)
数学方法(28048)
中国(19851)
(16600)
(16518)
(16506)
(15977)
(12467)
银行(12425)
(12208)
(12003)
业经(11929)
(11745)
贸易(11737)
(11445)
金融(11437)
(11412)
环境(11159)
理论(10739)
地方(10726)
农业(9909)
(9606)
(9353)
机构
大学(236267)
学院(233365)
(92065)
经济(89970)
研究(84619)
管理(84238)
理学(72061)
理学院(71165)
管理学(69382)
管理学院(68992)
中国(64208)
科学(54119)
(51556)
(45797)
(45733)
(45685)
研究所(41447)
业大(38360)
中心(36945)
农业(36534)
(35791)
财经(35383)
北京(33174)
(31953)
(30863)
(30086)
师范(29639)
(28680)
经济学(28155)
(26523)
基金
项目(151511)
科学(117230)
基金(108738)
研究(105019)
(97767)
国家(97008)
科学基金(80308)
社会(64880)
社会科(61267)
社会科学(61250)
(59605)
基金项目(56350)
自然(53939)
自然科(52657)
自然科学(52636)
自然科学基金(51664)
(51354)
教育(49410)
资助(46725)
编号(41512)
成果(35128)
重点(34919)
(33469)
(31976)
课题(30856)
(30748)
计划(29873)
科研(29663)
创新(28845)
教育部(27763)
期刊
(104180)
经济(104180)
研究(70283)
中国(49409)
学报(44496)
(41144)
科学(38525)
(33461)
管理(32949)
大学(32723)
学学(31012)
农业(27651)
教育(26385)
(22809)
金融(22809)
技术(19930)
财经(17929)
经济研究(17293)
业经(16710)
(15369)
问题(14408)
(14140)
统计(13718)
(12072)
业大(11981)
(11817)
(11712)
技术经济(11248)
决策(11004)
理论(10972)
共检索到357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舒晓晗  赵日那  孟玲  李保平  
[目的]体型大小不仅是动物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而且与动物的生活史、生态学和进化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揭示我国广布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地理种群间形态分化的规律。[方法]从全国纬度在28°(浙江龙泉)至45°(黑龙江哈尔滨)之间的区域采集异色瓢虫样本,测量雌、雄成虫体长及体宽和体积,并观察色斑类型,分析形态特征变异与纬度的关系。[结果]异色瓢虫成虫存在体型性二型现象,雌虫体型显著大于雄虫;雌、雄虫体型大小的差异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雌虫体型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与贝格曼法则的预测不符;但雄虫体型随纬度上升而增大,符合贝格曼法则。种群中具有淡底色型色斑的异色瓢虫数量占优,具有暗底色型色斑的昆虫较少,暗底色型中黑缘型昆虫极少;具有淡底色型色斑瓢虫占比在高纬度地区略大于低纬度地区。[结论]异色瓢虫体型大小及色斑类型与纬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晓宁  欧晓红  陈杰  司徒英贤  
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分别在云南香格里拉、东川、元江和昆明进行野外标本采集,对4个地点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色斑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个地点的异色瓢虫体色多以黄色为基本色调,鞘翅变化可分为黑底和黄底两大系列,共有43种色斑变异型。香格里拉、东川和昆明等3个地点黑底系色斑变异个体数量小于黄底系个体数量,而在元江则是黑底系个体数量占优势。在不同海拔地带中,异色瓢虫色斑变异出现个体数量最高是中海拔地带。异色瓢虫色斑变异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积极适应。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天璇  袁明龙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具有丰富的翅色型,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全面了解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科学利用其生物防治潜力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我国异色瓢虫研究概况出发,全面总结了我国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重点关注其捕食效应、翅色型多样性、人工繁殖及释放技术等最新研究进展。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探究其生态适应性进化机制及翅色型多态性的遗传学基础,推动该虫人工繁殖的"工厂化"和"商业化",为异色瓢虫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南俊科  宋丽文  左彤彤  杨丽元  王悦  孙守慧  
为明确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的捕食作用,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多种天敌资源。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卵和幼虫捕食行为、捕食能力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卵的捕食能力,以异色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量最大[(82.2±14.4)粒·d-1],丽草蛉3龄幼虫次之[(76.2±17.7)粒·d-1],而异色瓢虫成虫的日均捕食量[(61.0±4.9)粒·d-1]显著小于4龄幼虫;但对于美国白蛾1龄和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丽草蛉3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都显著高于异色瓢虫4龄幼虫(p<0.05)。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通过方程得到异色瓢虫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理论最大捕食量达49.47头·d-1,高于丽草蛉3龄幼虫和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理论日均最大捕食量。对于美国白蛾卵块,异色瓢虫4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而对于美国白蛾1~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草蛉3龄幼虫捕食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美国白蛾捕食性天敌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映平  薛皎亮  唐晓燕  赵世林  
1999— 2 0 0 1年研究了山西太行山区花椒林受绵粉蚧危害后 ,花椒树对主要天敌昆虫异色瓢虫的招引作用。结果显示 ,花椒树受害的新鲜枝梢对瓢虫的引诱率为 5 7 0 % ,未受害新鲜枝梢引诱率为 2 0 0 % ,用受害枝条水浴蒸馏出的馏分招引瓢虫的百分率为 37 0 % ,未受害枝条馏分招引瓢虫百分率为 10 3%。说明花椒绵粉蚧危害 ,可诱导树体挥发性物质发生改变 ,增加了对天敌昆虫的引诱作用 ,并且对瓢虫的引诱力随着受害枝梢量的增加而增强 ,它的诱导活性在受害后可持续约 2个月 ;采用GC MS联用仪分析比较 ,发现受害花椒枝梢的酯类物质明显增多 ,受害与未受害花椒枝梢的气相色...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杜军利  武德功  黄保宏  黄伟东  王增霞  
为明确捕食性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豆科植物重大害虫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的猎食能力,本研究在人工气候箱中[温度(24±1)℃,湿度(70%±10%),14h光照∶10h黑暗(14hL∶10hD),针对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分别设置了7个豌豆修尾蚜的密度梯度进行捕食试验,分析了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能力差别较大,异色瓢虫雌成虫和4龄幼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能力较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17.39和196.08头·日-1;处理蚜虫的时间较短,分别为0.004 6和0.005 1d。异色瓢虫各个生育阶段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寻找效应随着蚜虫密度的升高而降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向永  赵雪晴  龚声信  陈福寿  谭挺  谌爱东  
异色瓢虫是苹果绵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其在苹果园的初发期在2~3月,高峰期在3~4月。异色瓢虫在生草园的初发生期与高峰期均比清耕园提前了半个月至1个月,且活动时间延长。研究表明,异色瓢虫成虫Harm onias axyridis(Pallas)对苹果绵蚜成虫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其模型是Na=1.3868N/(1+0.01922N),捕食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异色瓢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5.9头和22.5头,异色瓢虫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为E=37.2P-0.1683。异色瓢虫的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洪  申智慧  张帆  廖启荣  
为探明幼虫踪迹对食蚜瓢虫取食和交配的影响,通过室内笼罩试验方法,研究了同种幼虫踪迹对未受孕雌虫停留时间和交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踪迹对未受孕交配雌虫的停留时间没有显著的影响,食物条件对未受孕雌虫停留时间的影响也不明显,未受孕雌虫与雄虫的交配很少发生在蚕豆苗上,交配位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邱燕  李保平  孟玲  闫家河  杨启萌  刘芹  徐福元  
寄生蜂成虫能否找到并寄生足够的寄主,是实现其最大生殖力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1],该因素与寿命直接相关,故寿命在进化中受到较大的自然选择压力,从而成为寄生蜂重要的适应性特征之一[2];在害虫生物防治实践中,寿命是决定寄生蜂控制寄主害虫能力的重要参数,是常用的评价天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孟玲  李保平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程度地取食异色瓢虫蛹对广谱捕食性蠋蝽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表现的影响。[方法]食谱因素设置11个处理,分为2个大组:第1组为单一食谱2个处理,分别为全历期饲喂异色瓢虫蛹和黏虫幼虫(对照);第2组为异色瓢虫蛹与黏虫幼虫混合食谱,设3个虫龄(态)(3、5龄若虫和1日龄成虫)与3个饲喂期(按每天1头的量分别饲喂1、2、3 d)组合共9个处理。观测蠋蝽的存活、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等重要生活史特征。采用预设比对方法分析相关食谱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食谱处理影响蠋蝽从初龄若虫发育至成虫的存活率;5龄若虫期取食2 和3 d混合食谱处理下的蠋蝽存活率分别比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分别提高25%和46%,其余食谱处理间的存活率没有差异。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成虫不产卵;取食混合食谱的蠋蝽产卵量大于仅取食黏虫幼虫的蠋蝽;在取食混合食谱的情况下,3龄期取食处理下的产卵量分别比5龄期和成虫期取食处理下的增多,后2个虫龄(态)处理间没有差异;同一虫龄(态)处理下的蠋蝽在不同饲喂期处理间的产卵量没有差异。全历期仅取食瓢虫蛹的蠋蝽成虫寿命(14.17 d)显著短于其他食谱处理的成虫;取食混合食谱的不同虫龄(态)处理间、同一虫龄(态)的不同饲喂期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虽然只取食异色瓢虫蛹不利于蠋蝽发育和生殖,但以黏虫幼虫为主添加少量瓢虫蛹的混合食谱可促进蠋蝽发育和生殖,而且发育早期取食该食谱的促进作用大于晚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秀利  孙绪艮  项颖颖  李会  李杨  
近十几年来,多营养层次尤其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三营养层次相互关系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但研究多是以信息化合物为基本内容(陈法军等,2008)。同时,国内外对于环境胁迫下昆虫-植物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亦取得了显著成果,最为集中的研究是干旱、养分和污染的胁迫(康乐,1995),却很少涉及农药胁迫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常集中在某些环境因子对昆虫的直接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静  肖达  张帆  王甦  
【目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生命表是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昆虫发育、繁殖、存活及种群动态影响的工具。室内恒温下异色瓢虫生命表研究已有报道,但是在田间释放时经历的是昼夜波动温度。与恒温相比,波动温度能显著改变昆虫的生物学特性。论文通过构建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种群生命表,比较分析异色瓢虫在两种条件下的生活史和生命表参数,为规模化生产、释放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分析室内恒温和温室波动温度下异色瓢虫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率数据,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硕  熊晓菲  褚艳娜  李贞  巫鹏翔  杨清坡  崔维娜  徐金涛  徐丽霞  张青文  刘小侠  
【目的】明确不同食源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胁迫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的影响,探讨棉铃虫是否能感知并分级捕食风险、能否在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上体现出权衡效应;明确长时和短时胁迫对棉铃虫压力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异色瓢虫胁迫能否引起棉铃虫分子水平上的生理反应。【方法】通过设置7种不同食源的异色瓢虫胁迫处理(饥饿处理、虾卵处理、棉铃虫幼虫处理、棉铃虫卵处理、蚜虫处理、蚜虫对照处理、对照处理),观察记录棉铃虫在胁迫下的生长发育(幼虫历期、蛹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娜   路杨   隋丽   王佳江   赵宇   李启云   张正坤  
【目的】明确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二者联用能否实现协同增效作用,为高效生物防治蚜虫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技术。【方法】通过莱氏绿僵菌孢子喷施异色瓢虫成虫、喷施蚜虫后饲喂异色瓢虫,分别以不喷施莱氏绿僵菌的异色瓢虫和饲喂不喷施莱氏绿僵菌蚜虫的异色瓢虫为对照,测定莱氏绿僵菌对异色瓢虫的直接和间接致病力;对蚜虫喷施莱氏绿僵菌,测定饥饿不同时间的异色瓢虫对其取食选择性;并测定取食莱氏绿僵菌处理的蚜虫后异色瓢虫对蚜虫的捕食能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等指标,明确取食莱氏绿僵菌处理的蚜虫对异色瓢虫捕食蚜虫能力的影响;分别设置先施用莱氏绿僵菌再释放异色瓢虫和单独释放异色瓢虫两个处理,以虫口减退率为指标,利用控制试验测定莱氏绿僵菌与异色瓢虫联合应用对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直接致病力与间接致病力评价均表明,异色瓢虫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饥饿处理0 h,莱氏绿僵菌处理组中异色瓢虫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取食选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在饥饿处理24和48 h后,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取食选择率均未出现显著差异,这与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论相符;莱氏绿僵菌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异色瓢虫对豌豆蚜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6585和0.6479,差异不显著(P>0.05);莱氏绿僵菌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异色瓢虫连续7 d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61.67和167.33粒,卵孵化率分别为65.60%和67.60%,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施用莱氏绿僵菌后再释放异色瓢虫处理组在释放瓢虫后第2—3天表现出更好的豌豆蚜控制效果,在第2—4天表现出更好的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控制效果。【结论】莱氏绿僵菌对异色瓢虫在捕食能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方面无明显影响,且施用莱氏绿僵菌后释放异色瓢虫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得到提高,二者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文梅  张俊杰  齐颖慧  阮长春  
为探讨温度对六斑异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在15、20、25和28℃条件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存活率及幼虫体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斑异瓢虫在1528℃的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模型拟合度较高,P值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对13龄幼虫体长无显著性差异;4龄时,15℃下的4龄幼虫体长只有11.48 mm,显著短于其他温度。温度对六斑异瓢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