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3)
2023(13960)
2022(12031)
2021(11580)
2020(9577)
2019(22186)
2018(22503)
2017(43499)
2016(23582)
2015(27001)
2014(27256)
2013(27145)
2012(25103)
2011(22791)
2010(23111)
2009(21453)
2008(21150)
2007(19102)
2006(17326)
2005(15422)
作者
(69062)
(57174)
(56765)
(54125)
(35967)
(27471)
(25718)
(22340)
(21701)
(20578)
(19390)
(19203)
(18005)
(17884)
(17359)
(17307)
(16904)
(16611)
(16492)
(16056)
(14263)
(14172)
(13773)
(13335)
(12949)
(12906)
(12875)
(12611)
(11563)
(11336)
学科
(97823)
经济(97635)
(68483)
管理(63773)
(51412)
(47054)
企业(47054)
方法(40441)
农业(34023)
数学(33888)
数学方法(33492)
中国(30381)
业经(27080)
(22704)
(21343)
地方(21156)
(19649)
(17232)
贸易(17222)
(16780)
理论(16198)
(16119)
(15952)
银行(15919)
(15264)
(15223)
环境(14398)
教育(14278)
技术(14230)
(14188)
机构
学院(341919)
大学(341517)
(136840)
管理(135836)
经济(133644)
理学(116582)
理学院(115330)
研究(114851)
管理学(113461)
管理学院(112846)
中国(88945)
(73864)
科学(69607)
(68941)
(63536)
(57987)
业大(54420)
中心(53430)
农业(52508)
研究所(51925)
(51706)
财经(49798)
北京(47187)
(46832)
师范(46510)
(45084)
(41945)
(40323)
经济学(39065)
师范大学(37173)
基金
项目(223798)
科学(175016)
研究(170345)
基金(159873)
(137361)
国家(136049)
科学基金(116191)
社会(106888)
社会科(100095)
社会科学(100062)
(87764)
基金项目(85678)
教育(77115)
编号(73262)
自然(72808)
(72677)
自然科(70992)
自然科学(70979)
自然科学基金(69698)
资助(64628)
成果(60781)
(49944)
课题(49311)
重点(49102)
(48365)
(45480)
项目编号(42644)
教育部(42553)
国家社会(42531)
创新(42274)
期刊
(161933)
经济(161933)
研究(105649)
(70727)
中国(70566)
学报(52253)
科学(49514)
农业(48052)
管理(47080)
(45560)
教育(41853)
大学(40815)
学学(38004)
(34079)
金融(34079)
业经(31103)
技术(29523)
财经(23796)
问题(23014)
经济研究(22431)
(21959)
(20172)
图书(19985)
理论(17848)
(17696)
技术经济(16630)
实践(16362)
(16362)
现代(16118)
科技(15995)
共检索到520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左臣明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左臣明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志忠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成功的。我们应该借鉴韩国的经验与成功的做法,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目前应该是首先解决农民最需要、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要和城镇化、工业化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要建立让农民表达自己意愿的正常渠道,要尊重农民的“主人”地位,保障农民的话语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刚  雷俊忠  赵世勇  
本文根据四川的资源、人口、环境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设计了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采用7+3+1+1土地科学规划方案,克服小农经营的弊端,建设适度规模商品粮、畜、果、蔬、花卉基地农业,配合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建设,逐步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落实增收措施与建立社保四个方面实现生活宽裕,既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解决都市新村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又用古今中外社会和谐的理念,创造适合现代社会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模式,实现“乡风文明”。通过土地、农宅地的科学规划,建设生态住宅与现代农业基地有机结合与和谐的新村,建设空中自留地实现建房还耕、还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珍辉  彭尚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以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作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量不够,导致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低。本文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全面阐述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培育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雨停  丁四保  王荣成  
从居民个体与区域政府角度分析了"农村贫困区域"问题的表现特征,并认为区域政府在为城乡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缺乏是"农村贫困区域"的重要特征。从克服地理障碍的发展成本、距离成本、市场条件、发展机会及交换权利短缺,体制与制度力量空间潜力狭小,人口迁移存在障碍等方面分析了"农村贫困区域"形成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并认为促进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才是解决农村贫困区域问题的根本。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正兰  
刘宇等在《农村改革》第1期上撰文认为,近几年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率下降,“个别地方计划生育率只有34%,人口发展处于失控或半失控状态。其原因可以概括为:(1)繁殖生育能力的自然性,一方面是优越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旺盛的生育遗传基因,造成了我国农村人口繁殖机能的良性遗传。 (2)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传统的生育观念为“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至今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再文  李刚  
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意义与内涵,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重点,新农村建设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江文胜  
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大了支农力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农村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得机遇,未来经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石山  
“中国农村象非洲”、“共产党还要我们穷多久”,这两种声音应该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大农业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县级领导的作用与县域经济的现状,关系到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应将山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农村工作中的点面关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摆到主导位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世录  
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本文根据中央有关方针、政策,结合金堂县的实际情况,对建设金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具体指标、措施和实施步骤。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德元  
近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更热了,许多新闻界的记者朋友说,他们已经在安徽跑了些地方, 找到了些“房也漂亮、路也漂亮”的典型村庄,以为那就是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了。我想这样理解新农村建设可能会有麻烦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衍广  李茂玲  
农村的道路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的生产发展。运用非线性理论研究农村公路面积的变化和农村人流、物流之间的动力学关系,预测农村公路面积和农村人流、物流的发展趋势,对合理安排农村道路建设资金的使用、协调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人流、物流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