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8)
2023(7492)
2022(6210)
2021(5977)
2020(4702)
2019(10805)
2018(10999)
2017(21587)
2016(11908)
2015(13454)
2014(13546)
2013(13233)
2012(12643)
2011(11590)
2010(12171)
2009(11498)
2008(11465)
2007(10653)
2006(9947)
2005(8896)
作者
(33379)
(27490)
(27215)
(26291)
(17455)
(12816)
(12618)
(10456)
(10388)
(10283)
(9270)
(8959)
(8895)
(8743)
(8618)
(8594)
(8115)
(8086)
(7992)
(7986)
(7066)
(6815)
(6681)
(6373)
(6324)
(6314)
(6268)
(6208)
(5538)
(5460)
学科
(43944)
经济(43898)
管理(34422)
(27962)
(20610)
企业(20610)
中国(17194)
(16498)
方法(15531)
数学(13745)
数学方法(13566)
环境(11873)
(11866)
(11433)
地方(10868)
业经(10286)
农业(10117)
(10062)
(9791)
银行(9786)
(9543)
贸易(9532)
(9482)
(9353)
(8316)
及其(8169)
(8135)
金融(8135)
(7767)
(7717)
机构
学院(167201)
大学(163585)
(70239)
经济(68445)
管理(61193)
研究(58175)
理学(50391)
理学院(49840)
管理学(49109)
管理学院(48784)
中国(47450)
(36597)
(35823)
科学(32534)
(28623)
(28195)
中心(27084)
财经(27049)
研究所(25133)
(24318)
北京(23831)
(23584)
(23447)
师范(23285)
(22737)
(21689)
经济学(20865)
业大(20527)
财经大学(19594)
技术(18966)
基金
项目(98276)
研究(80411)
科学(76256)
基金(66909)
(56262)
国家(55714)
社会(48366)
科学基金(46925)
社会科(45651)
社会科学(45643)
(39434)
教育(38066)
编号(35434)
基金项目(34274)
(32841)
成果(30595)
资助(27928)
自然(27065)
自然科(26197)
自然科学(26190)
课题(26113)
自然科学基金(25684)
(22862)
重点(22460)
(22219)
(22016)
(20743)
项目编号(20526)
(20102)
(19624)
期刊
(88557)
经济(88557)
研究(57282)
中国(39493)
教育(27541)
(25783)
管理(24402)
(22237)
(21666)
金融(21666)
学报(18658)
科学(18630)
技术(17413)
业经(15757)
农业(15317)
大学(15094)
学学(13516)
经济研究(13475)
财经(13107)
问题(11829)
(11353)
(10206)
图书(10167)
职业(9694)
理论(8972)
(8811)
论坛(8811)
国际(8798)
现代(8298)
实践(8102)
共检索到276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桂华  周中平  
本文介绍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评价了生态工业园区。作为生态工业实践的生态工业园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能够为生产者、社会和其周围的环境带来巨大效益,代表了未来工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传统生产方式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提出了我国实施生态工业这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介绍了我国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范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二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也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其中,生态工业园区凭借发达的生态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处于产城融合的前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运营机制方面,产程融合出现了政府开发、大型国有企业开发、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三种模式;在空间布局方面,产程融合不仅需要处理好中心城区与产业新城的衔接,还需要统筹协调产业新城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在制度创新方面,园区管理体制、户籍管理制度、社区文化体系以及环境治理体系面临着挑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逖  
自2006年6月我国商务部公开招标境外经贸合作区以来,我国已在15个国家确定1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项目,部分已经开始投入运营。然而,在我国海外工业园区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仍存在前期投入量较大、投资和收益不成正比、投资布局不协调以及部分区域重复建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运用相关数据与案例,深入分析了我国海外工业园区建设现状、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逖  
自2006年6月我国商务部公开招标境外经贸合作区以来,我国已在15个国家确定1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项目,部分已经开始投入运营。然而,在我国海外工业园区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仍存在前期投入量较大、投资和收益不成正比、投资布局不协调以及部分区域重复建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运用相关数据与案例,深入分析了我国海外工业园区建设现状、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江利  
传统发展观下的技术发展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其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已使人们无法逃避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因此,技术生态化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必然要求。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与技术生态化的实现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指出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技术生态化的重要途径;技术生态化的实现是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重要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海军  
在介绍分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内涵、特征和要求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治学  
生态工业园区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空间和条件,而发展循环经济为生态工业园区找到了有效的实现形式和抓手。生态工业园区作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代表了21世纪全球进步的大趋势,其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将是必然的趋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志军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原理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园区内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次利用。生态工业园区有主导产业链型、多产业关联共生型、全新混合型等三种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在我国还存在一些政策障碍和制约因素,我国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园区产业定位模糊,不利于其产业生态化的形成。应高起点地规划设计生态工业园区,建立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激励机制及运作机制,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条件及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子青,钟书华  
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引入EIP概念,但学术界还未在具体建设上作出更多深入探讨。本文拟从EIP的建设原则、地域分布、原料链设计、阶段发展及组织管理等五个方面来构建我国EIP建设的宏观框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苗泽华  苗泽伟  薛永基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重要途径,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政府与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重视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在21世纪,曹妃甸作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典型,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产业链合、促进环境保护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循环经济模式给人们很多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宏玲  李双海  
随着大型企业不断解构以及企业间跨流程整合越来越复杂,领导企业平台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发重要。本文从生产范式和交易范式两个层面,分析了多边协调功能领导企业平台的动力机制,并以产品内分工视角进行了理论解释,提出了产品内分工—企业间关系结构模型,为分析和总结中国工业园区企业间关系以及领导企业平台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指出了适合我国工业园区领导企业平台的企业间科层和企业间市场两种协调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岩  王强  王来武  王国群  
本文通过对烟台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建设经验的调查分析,指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完善,对指导和发展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贵超  侯爱敏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载体规划建设标准高、定位及分工较为明确、注重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形成了多点化的空间布局特征。但同时存在内部竞争较大、载体选址不够理想、商务成本较高以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均质化优惠政策、整合现有载体、优化商务成本、完善公共交通以及健全公共服务设施等对策来进一步优化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载体发展。同时,这一系列经验、问题以及对策值得正在大力建设服务外包载体的城市参考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文红  陈森发  向文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