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2)
2023(4563)
2022(4043)
2021(3906)
2020(3507)
2019(8036)
2018(8317)
2017(15950)
2016(9650)
2015(11590)
2014(11602)
2013(11223)
2012(10810)
2011(10213)
2010(10651)
2009(10179)
2008(10063)
2007(9590)
2006(8964)
2005(8267)
作者
(30177)
(24806)
(24431)
(23531)
(15760)
(11849)
(11326)
(9561)
(9553)
(9289)
(8577)
(8437)
(8332)
(8169)
(7963)
(7775)
(7518)
(7350)
(7308)
(7288)
(6617)
(6342)
(6267)
(5824)
(5759)
(5754)
(5678)
(5521)
(5220)
(5002)
学科
(32875)
经济(32829)
管理(22217)
(20499)
(15439)
企业(15439)
方法(13940)
中国(13800)
数学(11821)
数学方法(11624)
教育(10623)
(10217)
(9907)
(9828)
理论(9216)
(8873)
(7912)
银行(7882)
(7653)
贸易(7647)
(7633)
(7495)
教学(7125)
业经(6680)
(6615)
金融(6614)
(6376)
农业(6071)
(5517)
(5486)
机构
大学(147867)
学院(145150)
(54039)
研究(53005)
经济(52664)
管理(44223)
中国(39624)
理学(36279)
理学院(35730)
管理学(34841)
管理学院(34590)
(33778)
科学(33020)
(29469)
(29253)
(26441)
研究所(26102)
(24478)
(23141)
师范(22872)
北京(22673)
财经(22410)
中心(22129)
业大(21497)
农业(20937)
(20089)
(19612)
(18890)
技术(18016)
师范大学(17981)
基金
项目(80992)
研究(62046)
科学(60409)
基金(53453)
(47246)
国家(46760)
科学基金(36630)
社会(34727)
(32903)
教育(32543)
社会科(32500)
社会科学(32486)
(28864)
编号(27504)
基金项目(27010)
成果(25564)
资助(23739)
自然(22892)
自然科(22225)
自然科学(22212)
自然科学基金(21795)
课题(21690)
重点(19421)
(18530)
(17913)
(17487)
(16674)
大学(16573)
(16444)
项目编号(16192)
期刊
(67223)
经济(67223)
研究(51927)
中国(36087)
教育(33204)
学报(27876)
(23971)
科学(22154)
(22060)
大学(20946)
学学(19061)
管理(18126)
农业(16219)
(15353)
金融(15353)
技术(13260)
财经(13095)
(11369)
业经(10932)
经济研究(10661)
问题(10199)
职业(9139)
(9112)
图书(8582)
(8335)
国际(7771)
理论(7586)
(7240)
论坛(7240)
(7148)
共检索到239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德广  宋丽丽  
"超常"学生可以概括为"三高",即高智商、高情商和高创造力。将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超常"学生选拔出来进行早期培养、及时培养,可以说是一项为国家未来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超常"学生需要"超常"教育,但长期以来,我国在"超常"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究其原因,在于传统"均衡论"观念、"左"的思想以及形而上学的观点影响和贻误了"超常"教育;与此同时,招生工作中"稳定压倒一切、分数高于一切、公平主导一切"也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导致"超常"教育不能实施、不敢实施。为此,要做好"超常"教育,破解"钱学森之问",一要树立实施超常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要转变思想观念,破除"三个一切";三要制定"超常"学生的选拔标准和操作办法,大力创建"超常"学校;四是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善待"超常"学生并加大培养力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葛华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好干部的具体标准,为中国人民银行做好新形势下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准确理解和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加强和改进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让中央银行需要的好干部出得来、选得上、用得好,是摆在人民银行各级党委(党组)以及组织人事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文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人才,特别是杰出创新人才。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疑问,不仅反映了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更对整个社会和教育界提出了反思和改革的要求。本文从"钱学森之问"所引发的讨论入手,探究疑问背后之实质,最后从国家政策引导、按教育规律办学、用人机制保障三个层面提出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殷建平  
论企业家的选拔和培养机制殷建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精明能干的企业家,因此,如何尽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是我国深化改革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国内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快建立企业家市场,通过市场竞争使优秀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程星  
"钱学森之问"背后的假设是大学应当培养杰出人才。但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大学管理者们需要考虑改变其精英培养模式,为学生将来成为杰出人才创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面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化的职场,大学毕业生必须学会读书、思考;沟通、协调;择业、转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丽红  梁军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新生事物,同样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任务,且随着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不断加大,社会赋予的使命越来越重。独立学院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高手如林"的本科一批、二批重点大学面前争得一席之地,除了其自身的硬件条件外,其决定性的因素还是要看学生培养的质量,换句话说,关键在于其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受市场欢迎的学生。因此,学生培养的质量和特色是独立学院不可回避的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兆雄  
钱学森先生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对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深怀忧虑。他的话被11位教授解读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成为"钱学森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并非由钱先生提出,而是媒体根据钱学森之忧和教授之问进行的似是而非的理解,把不能产生杰出人才的原因单一化地归因于学校的结果。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已经把钱先生对杰出人才不能产生的思考狭隘化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官群  
本文从破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难题入手,在进一步阐述"双超常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人都有超常潜能,人人都需要超常教育"的新理念,进而从人脑潜能和多元智能纵横两个方面对这一新理念分别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两大关键——"超常潜能超常发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大良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教育家,一生功勋卓著。他在长期的高科技实践中,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学科专业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了大批科技帅才、将才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军人才。钱老一生心系教育,一直与国内外的教育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钱老对教育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国亮  
2009年10月31日,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人们在追思这位伟大科学家不朽功勋的时候,回顾并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深深感佩于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创新品格。1989年7月,钱学森先生曾为本刊"教育问题笔谈"栏目撰写题为《要为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设计我们的教育事业》的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思想主张。这里,发表专家学者重读此文的体会文章,以表达我们对钱学森先生的缅怀之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红霞  侯伟  
为了活跃大学生体育教育内容,提高高等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2006年,教育部批准50多所高等学校开展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工作(即招收体育特长生,简称"体育人才"),采取保送、降分录取等优惠政策,选拔和录取了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纪宝成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极盛  
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包括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也包括学术带头人和科技拔尖人才。他们应具有的显著特征:一是创造力效应显著,作出过重要贡献;二是创造心理水平高,创新意识强;三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落实科技人员政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选拔和培养中青年科技人员方面还存在着能人上不去,中庸保地位,人才不能流动的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这些因素有传统的习惯势力和传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江波昌  叶菲  
为了了解我省医院后勤管理人才的现状,研究后勤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等问题,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对全省41个县以上医院(含中医院)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现结合调查结果谈谈我们的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