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30)
2023(13869)
2022(11549)
2021(11107)
2020(9603)
2019(21654)
2018(21365)
2017(41615)
2016(22206)
2015(25132)
2014(25102)
2013(24663)
2012(22190)
2011(19506)
2010(19633)
2009(18363)
2008(18282)
2007(15934)
2006(13900)
2005(12517)
作者
(59789)
(49544)
(49490)
(47284)
(31451)
(23301)
(22571)
(19250)
(18731)
(17653)
(16740)
(16674)
(15591)
(15568)
(15263)
(15261)
(14683)
(14588)
(14268)
(14231)
(12158)
(11820)
(11805)
(11270)
(11205)
(11074)
(10999)
(10838)
(9832)
(9608)
学科
(82330)
经济(82202)
管理(80950)
(70421)
(60933)
企业(60933)
方法(40095)
(38678)
数学(34944)
数学方法(34509)
中国(24859)
(24254)
(22565)
(21665)
财务(21599)
财务管理(21532)
企业财务(20431)
业经(19247)
(17058)
银行(17045)
(15990)
(15891)
(15441)
贸易(15431)
(15118)
财政(14861)
(14343)
(14065)
金融(14062)
(14060)
机构
大学(306617)
学院(305861)
(127702)
管理(125507)
经济(125007)
理学(106590)
理学院(105548)
管理学(104037)
管理学院(103406)
研究(92722)
中国(76325)
(73017)
(63366)
财经(53714)
科学(51941)
(48685)
(45984)
中心(44992)
(43772)
(40030)
财经大学(39979)
经济学(39850)
业大(39772)
北京(39562)
研究所(38592)
(36268)
经济学院(36058)
(35904)
师范(35902)
(34342)
基金
项目(199686)
科学(158937)
研究(150091)
基金(147281)
(126008)
国家(124999)
科学基金(109350)
社会(97058)
社会科(92185)
社会科学(92163)
基金项目(77798)
(76354)
教育(69946)
自然(69266)
自然科(67537)
自然科学(67517)
自然科学基金(66279)
(64264)
编号(60891)
资助(59690)
成果(49643)
(45875)
重点(44427)
(42594)
(42278)
(41362)
课题(41112)
国家社会(40741)
教育部(40449)
人文(39642)
期刊
(140857)
经济(140857)
研究(93199)
(63352)
中国(60533)
管理(50948)
学报(39727)
科学(38597)
(34907)
大学(32725)
(32067)
金融(32067)
学学(30823)
教育(29049)
技术(28509)
财经(27600)
(23644)
农业(23035)
业经(22481)
经济研究(22372)
问题(18831)
财会(16767)
会计(16420)
理论(15690)
(14976)
技术经济(14713)
现代(14311)
实践(14067)
(14067)
商业(13760)
共检索到463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刘敏  侯东哲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已深刻反映出我国应急财政资金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急资金准备不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救灾关系混淆不清、政府财政救灾项目过少且缺乏稳定的标准。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了相关制度设计,即:各级政府都应建立自己的、多层次的灾害准备金;中央与地方在救灾方面的事权主体要明确,财权可交叉,但必须明确、可计算;重新设计财政救灾的项目与标准,增加项目,稳定标准。我们认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提高我国应急财政资金管理的效率,可用于各级政府的实际操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作为冯俏彬教授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的指导老师,我对于她在专业方面的努力和这些年来所取得的学术进步比较了解,尤其赞赏她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一再展现的学术悟性和钻研深度。其《私人产权与公共财政》荣获第三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2007年)的博士论文,以及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杜庆霞  
从应急物流的基本概念入手,揭示了我国应急物流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基于自然灾害的我国应急物流的合作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应急物流的快速反应机制、政府保障机制及控制反馈机制三个板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开  
应急财政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财政管理中预留充足的财政准备金,是应对可能发生的不测事件的必要财力保障;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下,应急救灾财政资金的尽速拨付和规范化管理,对于降低灾害风险、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并重新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目前应急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着力构建应急财政资金的长效保障机制,适当提高预备费的提取比例,对预备费采取基金式管理的办法,对应急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实行制度化管理,并且合理地划分各级政府间应急救灾资金的分担比例。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焕成  刘小龙  
知识管理思想为推动利用知识资源,提升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效率提供了途径。本文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同知识管理相结合,分析了我国目前自然灾害应急知识管理现状,提出了基于电子政务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希望借助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成果,推动和辅助自然灾害应急知识管理的切实实施,提升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整体水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王晓玲  严绍兵  吕怀涛  万丛颖  刘畅  郭晓丹  刘丹丹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时间之长、涉及工作之繁、施行难度之大均为救灾活动之最,也决定了其成为救灾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战役,必然要求以大战略和长效机制保证救灾活动取得最终胜利。本文首先给出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研究综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出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时期全国性长期机制的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宋旭光  庞明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庞明川  曹志来  王伟同  吕怀涛  孙克竞  管永昊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的筹措与运行是抗震救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系统分析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方位的资金筹措及配置方式,研究了赈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并在体制和制度层面进一步思考了如何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资金筹措与运行的长效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玲玲  常延岭  彭青  
应急财政资金管理是我国建设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的应急财政资金使用中存在常规资金规模偏小、筹集比例不合理、资金管理不完善、资金使用缺乏监督等问题。应从完善应急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制度,拓宽筹资渠道,优化应急财政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程序,健全应急财政资金的监管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应急财政管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近年来,随着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发生①,我国应急财政支出大为增加。2003年"非典"期间,各级财政共花费了15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42亿元;2008年南方雪灾期间,仅中央财政就支出了27亿元;汶川地震以后各级财政支出了809.36亿元,其中应急抢险救灾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克竞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且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民政部等部门统计,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以"5·12"汶川地震灾害为例,此次震灾给受灾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正奎  吴坎坎  张侃  
我国是灾害多发的国家,重大灾害事件不仅导致人民巨大的生命伤亡和经济财产的损失,而且也给亲历灾害的幸存者带来了严重的个体、家庭和集体的心理创伤。本文重点回顾了5.12汶川大地震、4.14玉树地震和8.8舟曲特大泥石流三大自然灾害后,我国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历程,分析了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意义,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在重大自然灾害后心理援助的主要经验与贡献,同时,对我国灾后心理援助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德明  夏敏  
基于经典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可知: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审计目标应服从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灾害发生初期,政府审计应强调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以确保救灾物资、资金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应逐步增加效益审计;审计方法应当随着审计目标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各部门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收集信息,以避免审计失败。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政府审计部门,应承担起预防大灾之后经济系统发生"次生灾害"的职责。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振耀  田小红  
自然灾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刻。本文分时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灾害应急救助系统,以及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出现的重大转变,最后提出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并具体指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应包括的七个方面的内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左雄  官昌贵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的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区域广,造成损失大。本文通过对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暴露出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在增强危机意识、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服务、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完善专项预案和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