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3)
2023(5837)
2022(5026)
2021(4664)
2020(4125)
2019(9254)
2018(9467)
2017(19128)
2016(10424)
2015(11861)
2014(11953)
2013(11822)
2012(11148)
2011(10230)
2010(10467)
2009(10363)
2008(10351)
2007(9393)
2006(8639)
2005(8137)
作者
(29552)
(24676)
(24499)
(23505)
(15552)
(11593)
(11169)
(9393)
(9168)
(8889)
(8404)
(8083)
(7972)
(7897)
(7708)
(7579)
(7257)
(7213)
(7197)
(7139)
(6468)
(5988)
(5887)
(5590)
(5587)
(5560)
(5527)
(5513)
(4928)
(4713)
学科
(40523)
经济(40439)
管理(37396)
(33194)
(27791)
企业(27791)
方法(17255)
(15979)
(15736)
数学(15327)
数学方法(15193)
中国(13752)
(11308)
(10601)
(9873)
银行(9864)
(9459)
(9395)
财务(9374)
业经(9368)
财务管理(9350)
体制(9167)
企业财务(8911)
(8870)
贸易(8864)
(8736)
(8171)
金融(8169)
(7440)
(7224)
机构
大学(157304)
学院(155685)
(68644)
经济(67220)
管理(59523)
研究(50496)
理学(50344)
理学院(49848)
管理学(49236)
管理学院(48947)
中国(41431)
(38423)
(32909)
财经(29333)
科学(26720)
(26390)
(25042)
(23632)
中心(22729)
经济学(21827)
研究所(21778)
财经大学(21717)
北京(21325)
(20508)
经济学院(19678)
业大(18981)
(18649)
(18343)
(18271)
师范(18119)
基金
项目(92921)
科学(73576)
研究(71132)
基金(68526)
(58164)
国家(57716)
科学基金(49352)
社会(46888)
社会科(44492)
社会科学(44483)
基金项目(35980)
(34839)
教育(32766)
自然(29610)
(29486)
编号(29108)
自然科(28839)
自然科学(28831)
自然科学基金(28339)
资助(27889)
成果(25293)
(24180)
(22235)
重点(20769)
课题(20107)
教育部(19582)
国家社会(19535)
(19373)
(19285)
(19280)
期刊
(80050)
经济(80050)
研究(51755)
中国(31396)
(30691)
管理(23990)
学报(19804)
科学(19402)
(19281)
(19176)
金融(19176)
大学(16183)
财经(15442)
学学(15240)
教育(14622)
(13201)
业经(13133)
经济研究(12848)
农业(12333)
技术(12319)
问题(11523)
(9956)
理论(8857)
国际(8210)
实践(7865)
(7865)
商业(7607)
现代(7475)
技术经济(7380)
改革(7304)
共检索到244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雪强  
我国的物权法如何规定土地的相关权利,尤其是土地使用权,存在着广泛的争论。目前主要有3种主张:土地使用权、基地使用权和地上权。本文通过对前两者的分析认为应该使用地上权。在立法模式上,可以采用“广义地上权──地上权”的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成朋  
地上权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物权法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用途严格管制原则,决定了地上权法律制度必将在我国广泛存在和高度发达。但是,其并未受到立法机关应有的重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地上权制度。从现实需要出发,未来的民法典立法应选择地上权模式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出发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秋娜  
反悔权是主要发达国家都确认的消费者权利,在我国也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与制度需求。一方面,随着我国电视电话销售、网上销售等新兴销售手段的出现,消费者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另一方面,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还不完善,难以有效保护消费者。因此,反悔权制度的确立能使消费者不需要任何理由解除合同,从而避免利益受到损害。但是,反悔权需有严格的适用范围,其行使方式、时间等都有限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轶  
对刑事管辖权的质疑,是保护案件当事方合法权益的一个基本功能,也是刑事司法公平公正的必然内在要求。目前在世界诸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均已明确规定,而我国目前尚未确立相关制度。因此,为正确维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司法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应当要借鉴外国刑事诉讼法中相关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有益经验,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管辖权争议制度的构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政  
公司设立无效制度是外国公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为受侵害的当事人提供了一条司法救济途径。通过对公司设立无效的内涵、外国立法例、法律类型的分析,提出确认设立无效的法律途径,并针对公司设立无效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相应限制和矫正措施,以期对我公司立法有所助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建伟,孔娟  
公司人格否认,指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基于特定事由,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据以配置义务或责任负担的法律制度。公司人格否认出现在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后相继为英、德、日等国继受,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司法律制度。近来我国学者对公司人格否认理论多有介绍、研讨,本文对我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珺  
本文从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问题出发结合分配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大小和多少是分配的客观经济依据,而所有者对要素的合法产权是分配的法权依据和最终实现依据,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原则应是将各种生产要素相互协作生产出来的价值,按要素的贡献由各要素所有者凭借合法产权参与分配,这两者紧密联系,共同构成我国新型分配制度的基础性内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彭丽明  
涉外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大体上与国内消费争议仲裁制度的运行模式是一致的,只是在某些方面有其特别之处,但必须明确的是涉外消费争议不需要另外设立一个仲裁机构,在消委会内设立的消费争议仲裁机构可以受理小额涉外消费争议案件。涉外消费争议仲裁的法律适用有其特殊性,程序上常常会涉及到域外送达、取证,并且仲裁裁决很有可能需要到外国进行承认和执行。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仁会  李迎娜  武慧君  
土地,作为人类的自然—经济综合平台,传统的管理范畴仅限于地表的几何空间,其不同要素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还远远没有达到全要素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在地籍登记以及土地估价体系中,对土地的描述不具体、记载不全面,容易产生争议和纠纷。因此,围绕自然资源产权、产籍与监管的不动产登记体制需进一步改革深化。而建立地书制度,精准管理土地应是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丽红  
党的十八大报告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并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全面深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相关制度性确立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杰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在于通过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实现土地经营的市场化以及农业的现代化。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特征是流转客体的单一性、流转范围的封闭性、流转方式的债权性。本文认为,现行农地承包权债权式流转是低效的,应建立物权式农地承包权流转法律制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妍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道德家庭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导致婚前性行为的普遍存在,对非婚生子女权利的保护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五条虽然规定了非婚生子女的权利,但对非婚生子女权利的侵害在现实中仍然普遍存在,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相关的认领制度来平衡和调整。文章以非婚生子女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非婚生子女权利的保护问题,梳理了我国非婚生子女权利的现状和现行规定,为我国非婚生子女权利保护理论的完善提供了支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屈浩峰  
拥有自主产权是农民成为真正市场主体的必要条件,包括诸如组织制度、户籍制度、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内的产权支持系统是影响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的充分条件。市场主体地位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是由经济实体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所拥有的权利束决定的。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加强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不合理制度对农民的束缚,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湘君  
信用信息采集制度的确立是信用经济发展与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本文从分析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采集方式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在我国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制度不仅在理论上具备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进而从法制建设、信息共享、技术标准3个方面具体设计出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制度的实施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