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4)
2023(7004)
2022(5891)
2021(5321)
2020(4800)
2019(10947)
2018(10630)
2017(22511)
2016(11751)
2015(13272)
2014(13383)
2013(13614)
2012(12828)
2011(11303)
2010(12048)
2009(12087)
2008(10781)
2007(9790)
2006(9007)
2005(8338)
作者
(33094)
(27395)
(26996)
(26108)
(16989)
(13084)
(12626)
(10457)
(10370)
(9792)
(9228)
(9030)
(8760)
(8569)
(8435)
(8378)
(7999)
(7786)
(7744)
(7708)
(7002)
(6682)
(6496)
(6331)
(6222)
(6020)
(5999)
(5987)
(5580)
(5339)
学科
(54264)
经济(54226)
(35340)
管理(32366)
(27297)
企业(27297)
(26962)
金融(26962)
方法(25334)
(24648)
银行(24640)
中国(24501)
(23930)
数学(23807)
数学方法(23660)
(18122)
(14135)
(13881)
地方(12188)
(12146)
财务(12126)
财务管理(12106)
企业财务(11606)
中国金融(11257)
(10512)
贸易(10498)
(10324)
业经(10160)
农业(9944)
(8431)
机构
学院(170193)
大学(170096)
(80921)
经济(79378)
管理(64402)
研究(56127)
理学(54368)
理学院(53899)
管理学(53239)
管理学院(52945)
中国(52086)
(41847)
(35214)
财经(32865)
(29721)
科学(28850)
(27834)
中心(27535)
经济学(26717)
研究所(24593)
经济学院(24513)
财经大学(24465)
(24371)
(23162)
北京(23063)
(23048)
金融(22630)
(21243)
业大(20620)
银行(20488)
基金
项目(101767)
科学(79335)
研究(77241)
基金(73595)
(62117)
国家(61591)
科学基金(52391)
社会(50472)
社会科(48203)
社会科学(48189)
(39235)
基金项目(38269)
教育(34983)
(32262)
资助(31945)
编号(31530)
自然(30815)
自然科(30079)
自然科学(30068)
自然科学基金(29499)
成果(26483)
(23740)
重点(22904)
(22568)
课题(21693)
国家社会(21108)
(20938)
(20840)
教育部(20793)
人文(20478)
期刊
(86628)
经济(86628)
研究(56597)
(36431)
金融(36431)
(32221)
中国(31284)
管理(23580)
学报(20559)
(20235)
科学(19184)
财经(16884)
大学(16791)
学学(15967)
经济研究(15145)
(14470)
技术(14175)
教育(13401)
农业(13048)
业经(12593)
问题(12212)
(11648)
国际(11240)
理论(10226)
统计(10026)
技术经济(9592)
实践(9084)
(9084)
(8841)
商业(8363)
共检索到268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晶  石敏俊  王妍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我国出口下滑引起的就业岗位减少以及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增加投资政策对于扩大就业的拉动作用,并针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方法为计算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42部门的各就业结构的直接就业系数矩阵和完全就业系数矩阵,并用就业弹性进行调整,进而估算出口下滑以及2009年增加投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结论如下:2009年出口下滑导致的非农就业岗位减少806.8万人,主要集中在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纺织业,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失业人口最多,约为398.79万人;而2009年增加投资20908.96亿元可扩大就业岗位505.1万人,主要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俊鸿  娆倩  娆倩  
当前我国为了确保8%的经济增长目标,必须增加投资,引导消费,扩大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本文分析了增加投资、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政策措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荣  王曦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作为当前总需求调节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刺激的效果值得关注。鉴于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渠道,本文在M-F的模型框架下,引入Bernanke和Blinder(1988)的经典论文的结论,构建我们的经济结构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估计经济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计算了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总体拉动效应,进而分析、比较了各渠道的效果。最后基于模型的实证结论,通过权衡货币政策的拉动效应和带来的通胀压力,认为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渐进而平稳地淡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铭辉  李淑娟  
一、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主要在实体经济领域,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我国的出口出现困难,进而引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面对危机,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反应,明确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应对方案,并且着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荣义  
一、台湾在东亚金融风暴的表现东亚金融风暴造成了亚洲主要国家的股市及汇市重挫,至今依然余波荡漾。在此危机中,台湾股汇市总跌幅为2182%,所受到的创击仅次于其它东亚国家,其稳健的表现的确十分突出。对于台湾的卓越表现,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特别指出台湾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惠贞  
西门子在华增加投资本刊讯到世纪之交,西门子将使它在中国的营业额增长9倍,达到100亿美元。目前,西门子公司正在同中国有关方面就建立30家合资企业的项目进行商业谈判。据了解,西门子准备对这些项目投资10亿美元,并由此成为在中国的最大投资者之一。为了协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庆双  奉莹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开始企稳,经济复苏迹象明显。然而,就业问题却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复苏路上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结构,促进就业增长,本文从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两方面分析和评价了我国政府"4万亿"投资方案产生的就业效应,指出目前的投资方案在促进就业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最后提出了改善投资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吉黎  
面对宏观经济的复杂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以达到"稳就业、稳投资"的目的。基于2012—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考察减税对企业投资和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减税显著促进了企业投资水平的提高和就业规模的扩大,从系数绝对值来看,减税对投资的促进力度更大。进一步按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行业进行分样本探讨,发现减税对于不同产权性质、不同规模和几乎所有行业的企业都显著增加了其投资规模,但减税对就业的影响则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只对非国有企业、较大规模企业以及生活服务业和零售企业具有显著扩大作用,说明相对于增加就业,企业更倾向于将减税节省的资金用于投资。这可能与我国所实行的投资偏向型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关。因此,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减税政策,要从投资偏向型减税政策向就业偏向型减税政策转变;将减税降费政策向民营企业、大规模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倾斜,增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实施创新导向型减税政策,优化就业结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席卫群  
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纷纷采取税收政策来刺激经济。从实施情况看,各国主要是以凯恩斯理论为指导进行税收政策的调整。尽管程度不一,侧重点也有所差别,但主要是在所得税上做文章,再辅之以流转税的微调。由于我国经济基础和发达国家不同,不能简单地将凯恩斯的短期分析方法拿来应对长期性问题,需要平衡以应急为目标的基础设施投资刺激与促进消费增长为目标的结构调整。因此,我国税收政策的能量应该释放到有利于改革和结构转换的方向上来,具体可从降低税收增速、调整税制结构、进行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等方面着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琴芬  
我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获得的重要启示有四个方面: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第二,开拓国内市场必须要有更加宏观的思路,知难而进,配套改革;第三,必须长期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第四,必须高度且长期重视发展中小企业。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岩  
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是导致近几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加强金融监督、防范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性应对问题。本文在国际、区域等方面从法律角度分析了这些应对之策 ,并提出我国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化解金融风险的具体法律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蒂莫西·盖特纳  聂欧  
应重新审视2008年以来的监管改革,在制定应急措施方面给决策者更多的空间,并进一步学习有关危机应对的实践经验,以提升危机管理的水平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的金融体系是否更加安全?上次危机令我们记忆犹新,之后的改革举措仍然历历在目,此时我们应对目前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及应对下一次大型金融危机的能力抱有多大程度的信心?我们今天的选择将直接决定下次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需要指出,危机的影响不仅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苗永旺  
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破坏力和影响力都与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有着极其相似的特性。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政策,其效果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摆脱衰退的步伐。由于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反危机政策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经验与教训,出于借鉴的目的,本文将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机构的救助及金融制度的改革等角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苗永旺  王亮亮  
本文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机构的救助及金融制度的改革等角度对美国大萧条和新金融危机时期政府的救助方案进行了系统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两次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各种救助方案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简要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