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57)
2023(14101)
2022(12181)
2021(11566)
2020(9778)
2019(22580)
2018(22393)
2017(44454)
2016(23866)
2015(27019)
2014(27125)
2013(26838)
2012(24959)
2011(22643)
2010(23065)
2009(21786)
2008(20415)
2007(17981)
2006(16291)
2005(14625)
作者
(68105)
(56123)
(55625)
(53102)
(35713)
(26755)
(25634)
(21850)
(21346)
(20224)
(18958)
(18654)
(17904)
(17597)
(17418)
(17218)
(16603)
(16583)
(16136)
(16040)
(14030)
(13707)
(13549)
(12820)
(12696)
(12580)
(12535)
(12465)
(11263)
(10953)
学科
(92290)
经济(92179)
管理(68754)
(67030)
(55034)
企业(55034)
方法(41589)
数学(36064)
数学方法(35647)
中国(32204)
(29562)
金融(29561)
(28392)
银行(28355)
(27386)
(26857)
(26008)
(21864)
业经(20846)
(20223)
贸易(20208)
地方(19775)
(19757)
(17960)
农业(17172)
(16821)
财务(16752)
财务管理(16723)
理论(16243)
企业财务(15887)
机构
大学(338126)
学院(337446)
(139205)
经济(136034)
管理(133973)
理学(114887)
理学院(113682)
研究(113034)
管理学(111974)
管理学院(111361)
中国(92369)
(72128)
(67830)
科学(66174)
(56269)
财经(53464)
中心(52790)
研究所(50721)
(50268)
(48690)
(48458)
业大(46716)
北京(46543)
(43450)
师范(43127)
经济学(41670)
(40792)
(40682)
财经大学(39717)
农业(39291)
基金
项目(220186)
科学(172378)
研究(165882)
基金(158670)
(136063)
国家(134875)
科学基金(115686)
社会(102903)
社会科(97616)
社会科学(97592)
(85054)
基金项目(83806)
教育(75806)
自然(73803)
自然科(72029)
自然科学(72012)
(71547)
自然科学基金(70694)
编号(69598)
资助(66543)
成果(58062)
(49320)
重点(48744)
课题(47568)
(47296)
(45558)
项目编号(43405)
教育部(42555)
创新(42423)
人文(41821)
期刊
(153360)
经济(153360)
研究(106865)
中国(62799)
(49257)
管理(49102)
(48017)
金融(48017)
学报(47731)
(45740)
科学(44492)
教育(37543)
大学(36767)
学学(34429)
农业(31302)
技术(28034)
财经(25678)
业经(24892)
经济研究(24688)
(21812)
问题(20315)
理论(18881)
(18205)
国际(17391)
实践(17341)
(17341)
图书(17257)
技术经济(15935)
现代(15864)
(15201)
共检索到510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江波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由过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造成的。新自由主义和深刻的政治原因、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及西方金融体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则是引发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它给世界各国的金融部门、实体经济、文化格局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因此,从长期看,必须改变经济增长结构;从中期看,必须完善经济要素的定价机制;从短期看,必须积极利用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另外,应继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坚持金融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西  
为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必须要有短期与中长期结合的视角。原因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之中,中长期对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积极作用和促进市场供求的平衡。结合的具体方法,即重视新型的城镇化;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市场化方向的制度改革与创新;推进国际化,走向良性发展轨道。在结合过程中,要关注制定好短期措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中长期规范管理制约短期应急管理中的问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辉  汪前元  
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甚少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严格的实证分析。文章以我国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月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干扰分析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ARMAX检验的结果表明,金融危机降低了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水平,但不显著;考虑了GARCH效应之后的结果则表明,这一负相关关系显著存在,这表明,金融危机确实降低了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水平。此外,GARCH效应的存在意味着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的模式在金融危机之后变得更加复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怀英  
一、物流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正进入下行区间(一)物流业货运需求减少,运价下跌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对大宗原材料运输需求下降。同时,进出口需求萎缩导致海运、航空、公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月  
自2007年2月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出现到现在,危机的波及面越来越大,程度日益加深,逐渐成为影响全球经济波动的最重要因素。次贷危机不仅直接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其负面影响也逐渐向实体经济领域扩展。纺织业作为我国出口的重要行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宏观经济课题组  韩康  王健  董小君  樊继达  惠双民  黄文虎  张占斌  李江涛  马小芳  时红秀  张青  蔡春红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断深入,政府、企业、理论界对此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国家行政学院专门成立了以韩康副院长担任组长的"宏观经济课题组",分赴东部、中部和东北三个地区六个省市进行调研。调研发现,六省市的经济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普遍对自身发展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预期持比较乐观态度,由于这些省市经济结构特点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可能性的差异。调研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一批理论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研究成果,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揭水利  
2007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加转轨"的我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上证指数从最高的6124点跌至最低的1664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投资者心理和金融创新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但也为我国的产业金融转型创造了机会。本文认为,我们要化危为机,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改善宏观运行环境、强化应急机制、稳定市场信心、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化解风险能力,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利用资本市场加速产业转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荣  王曦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作为当前总需求调节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刺激的效果值得关注。鉴于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渠道,本文在M-F的模型框架下,引入Bernanke和Blinder(1988)的经典论文的结论,构建我们的经济结构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估计经济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计算了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总体拉动效应,进而分析、比较了各渠道的效果。最后基于模型的实证结论,通过权衡货币政策的拉动效应和带来的通胀压力,认为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渐进而平稳地淡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刚  
本文从深层次分析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对中国经济基本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中期调整、中国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首先应该立足于自身问题,顺应周期波动,加快结构调整,将政策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新民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是复杂和深远的。本文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内涵入手,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运行、金融市场监管三个层面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并针对金融风险监控和经济振兴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煜辉  
既然我们认识到,美国经济崩溃对中国经济造成的重大冲击,是我们为以往过度依赖高投资和高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就应该痛下决心,从根本上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改善经济体效率,坚定地转向以内需消费为主导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光耀  
近一年多来,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波及面之广,危害程度之大,堪称百年不遇,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日趋严峻。美国次贷危机从何而来,它是怎样演变成金融危机进而席卷全球的,这场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实体经济乃至地缘政治产生了哪些影响?面对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本刊特别邀请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宗良  王志峰  
一、金融危机通过多种渠道全面影响中国经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金融市场等渠道对我国经济形成了全面的冲击,其涉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远超过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一方面是由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程度前所未有,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亚洲,其他地区几乎不受影响,而当前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并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同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有关,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石林松  牟晓云  
为应对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日两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措施。通过对政策的具体分析并利用潜在变量——危机强度,研究刺激政策对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的效果,结果得出,中日两国均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国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对应对金融危机均有所成效,危机强度的走势日本比中国更理想,中国的危机强度比较随机。中日两国的经济刺激政策都改善了GDP、就业、通货膨胀、贸易差额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但在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在日本产生了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