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98)
2023(2835)
2022(2623)
2021(2469)
2020(2211)
2019(5054)
2018(5256)
2017(11228)
2016(6070)
2015(6941)
2014(6919)
2013(7207)
2012(7007)
2011(6552)
2010(6683)
2009(6507)
2008(6375)
2007(5863)
2006(5461)
2005(5056)
作者
(18676)
(15616)
(15142)
(14840)
(9702)
(7493)
(7136)
(5893)
(5679)
(5659)
(5170)
(5064)
(4965)
(4897)
(4751)
(4659)
(4525)
(4474)
(4472)
(4388)
(4013)
(3832)
(3821)
(3539)
(3535)
(3431)
(3426)
(3364)
(3186)
(3034)
学科
(29451)
经济(29423)
(14787)
管理(14529)
方法(13680)
数学(12980)
数学方法(12916)
中国(10803)
(9133)
企业(9133)
(8912)
(7349)
地方(6760)
(6602)
(6530)
贸易(6525)
(6377)
(6074)
银行(6065)
(5892)
农业(5805)
(4968)
金融(4966)
业经(4824)
(4490)
(4329)
(4275)
制度(4269)
税收(4262)
(4236)
机构
大学(97078)
学院(95719)
(44524)
经济(43721)
管理(34700)
研究(34096)
理学(29368)
理学院(29002)
管理学(28651)
管理学院(28461)
中国(27088)
(22460)
(21229)
科学(19072)
(17879)
财经(17843)
(16054)
研究所(15908)
中心(15064)
经济学(14953)
(14529)
北京(14013)
经济学院(13814)
(13687)
财经大学(13225)
(12484)
师范(12383)
业大(12369)
(11825)
农业(11591)
基金
项目(56739)
科学(44119)
研究(42310)
基金(41574)
(36191)
国家(35917)
科学基金(29453)
社会(27852)
社会科(26419)
社会科学(26414)
基金项目(21868)
(20428)
教育(19158)
(17850)
资助(17747)
自然(17527)
编号(17378)
自然科(17045)
自然科学(17039)
自然科学基金(16723)
成果(14763)
(13788)
(13175)
重点(12814)
国家社会(11951)
教育部(11795)
课题(11686)
人文(11258)
(11073)
(10999)
期刊
(49283)
经济(49283)
研究(33128)
中国(15750)
(14717)
学报(13299)
(13102)
科学(13040)
管理(12211)
(11762)
金融(11762)
大学(10128)
学学(9563)
财经(8949)
农业(8847)
经济研究(8720)
业经(8184)
问题(7789)
(7727)
教育(7485)
(6945)
技术(6943)
理论(5752)
国际(5652)
商业(5428)
统计(5339)
实践(5119)
(5119)
技术经济(5039)
经济问题(4656)
共检索到146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慰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复杂,经济文化在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这种差异导致了生育水平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 年龄别生育率提供了一种模式,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生育水平及其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状况,可以为进一步分析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的影响提供充分的依据。本文想就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将全国28个省市(台湾、西藏资料暂缺)的生育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对其进行分类,给予一个初步的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佳音  孙骁  
文章使用2000~2010年人口普查的北京市及其各区县数据,将生育率组合模型及灰色模型,应用于北京市分年龄别生育率预测当中。从总体趋势以及生育率随年龄分布情况进行了拟合及预测,为北京市及其各区县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本文讨论了人口分析技术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年龄别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间接估计方法,并以人口普查数据为例展示年龄别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间接估计方法的建模过程与实施步骤,同时指出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力为  
a岁育龄妇女在T年的年龄别生育率ASFR_(T,a),这个指标的人口学定义是简单明了的。即 ASFRT_(T,a),=a岁妇女在T年间生育的活产子女数/a岁妇女在T年的平均人数在实际计算中经常使用的是一些近似公式,即用T年初a岁妇女人数与T年末a岁妇女的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或直接用T年年中人数来代替上面定义式中的妇女年平均人数。但是,如果我们在一次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中得到的是T年年中的按龄妇女人数和这些妇女在T-1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广州  胡耀岭  
本文以时期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为基础,提出真实队列年龄别生育率估算方法,并通过1950~1981年全国妇女分孩次年龄别生育率数据验证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可用该估算方法研究递进生育模式及其相关问题,尤其是在调整生育政策的时间窗口,估算生育一孩的育龄妇女规模和结构,以及符合生育政策但尚未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规模和结构,为政府制定生育政策和人口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贾忠科,波斯顿  
据1982年人口普查,甘肃省总人口数为19 569 26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人,比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平均人口密度少62人。市镇人口为 3,002,499人,占全省人口的 15.3%。人口平均年龄为25岁,中位年龄为 20.13岁。年龄构成为:0—14岁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希哲  
我国的人口控制在过去四十年间,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在七十年代以前一直保持在6的水平,到80年代已降到2.4左右。但是这种生育率的转变在空间与时间上并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本文通过构建内生生育率的OLG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延迟退休年龄对生育率、养老金替代率及其个人养老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延迟退休年龄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水平,但提高幅度非常有限。(2)生育率的提高会增加未来劳动力供给,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而延迟退休年龄延长了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也会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但同时,延迟退休年龄将使得预防性储蓄下降,资本积累降低,工资收入下降,养老金收入降低。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当资本产出弹性大于或等于0.5时,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得养老金收入降低;当资本产出弹性小于0.5时,在平均预期寿命较大或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较高的情形下,养老金收入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增加,反之,其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降低。进一步地,将模型拓展到包含人力资本的情形,延迟退休年龄仍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与养老金替代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蒋耒文  
H.Carey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影响生殖活动;而生物人口学上的“人类增长自我调节原理”以及“人类生殖力与生存力动态平衡”理论指出人类生殖力与长寿相关。由于数据等方面的困难,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非常有限。本文采用中国高龄老人调查的结果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自建国以来,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生育率经历了急速、持续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直接反映出我国控制人口的成绩,我国已从一个高生育率水平转变为达到更替水平的国家。正是这一转变,调节了人口增长速度、改变着人口结构,使人口与经济更协调地发展。因此,分析我国生育率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是剖析中国人口形势的一个重要关键。它对于研究我国人口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人口政策、加强人口学的科学研究,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一 前言 在生育分析中,生育模型的研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确的生育模型,可以揭示不同人口群体的生育特点,从而可以了解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一个好的生育模型也可以告诉我们现实的生育率是通过什么途径(婚姻状态的变化、延长胎次间隔)实现的,从而也可为人口预测、人口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为了建立一个较为理想(即既能揭示人口生育规律,又简便易用)的生育模型,人口学家们作了许多努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伯华  
妇女生育率的计算,涉及到两个变量:分子是婴儿出生数,分母是有关的妇女人数。按照分母中所用的是育龄妇女人数或仅是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妇女生育率又可分为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 在未婚生育仅为个别现象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育龄妇女生育率与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具有共同的分子。这时,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比例。该关系式表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生育率发生持续转变,分析影响转变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因素的作用程度作出定量对比,对于预见生育率发展的未来趋势,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具有战略意义。 一、从生育率的地区差别,看经济因素在生育率转变中的显著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与资源分布不匀,各地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对比各地总和生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谭晓青  
目前,在对中国生育率变化的研究中,激烈争论的焦点是导致生育率由高向低迅速转化的原因。近些年来,中外人口学家用大量的文章和专著描述和分析了30年来我国妇女生育的现状和变化,对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在生育率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分别给予了评价。本文试图用孩子需求一供给理论模式和现有数据阐述现代化与生育率转化之间的概念联系,指明现代化必须通过一组介入因素对生育行为产生影响。这组介入因素的引进将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在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和文化条件下,会存在着不同的生育行为。然而,短缺的资料和数据限制了文章的深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娄世艳  罗润东  
虽然研究我国教育收益率的文献已经很多,但年龄差异却一直被忽视。文章利用2005年的全国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城镇不同年龄段就业人口的教育收益率,发现城镇人口的教育收益率随着年龄的变化基本呈现U形,女性教育收益率基本高于男性,并且男性与女性的教育收益率随着年龄的波动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只是男性晚一个年龄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