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1)
2023(14248)
2022(12114)
2021(11305)
2020(9288)
2019(21820)
2018(21648)
2017(41826)
2016(23031)
2015(26214)
2014(26568)
2013(26501)
2012(25312)
2011(23119)
2010(23580)
2009(22072)
2008(22092)
2007(20203)
2006(18092)
2005(16506)
作者
(69710)
(58234)
(58079)
(55149)
(36776)
(28130)
(26585)
(22736)
(22068)
(21019)
(19829)
(19548)
(18664)
(18327)
(18069)
(17922)
(17750)
(16998)
(16933)
(16659)
(14682)
(14573)
(14179)
(13356)
(13166)
(13102)
(13094)
(12864)
(11939)
(11668)
学科
(102233)
经济(102127)
管理(60241)
(58093)
(42910)
企业(42910)
方法(39438)
数学(34566)
数学方法(34209)
(32672)
中国(31432)
地方(29656)
(22987)
业经(22429)
农业(21933)
(21323)
(19862)
(19284)
贸易(19267)
(18585)
环境(18450)
(17786)
银行(17749)
(17096)
(16793)
金融(16788)
(15981)
地方经济(15502)
(15276)
技术(13815)
机构
学院(337104)
大学(334341)
(136655)
经济(133414)
管理(122708)
研究(121460)
理学(103144)
理学院(101791)
管理学(100071)
管理学院(99430)
中国(93181)
科学(75938)
(73843)
(64634)
(63750)
(61665)
研究所(57438)
中心(55784)
(54182)
业大(51097)
财经(49771)
(48125)
农业(47980)
北京(47812)
师范(47695)
(44702)
(43833)
(43638)
经济学(40946)
(39488)
基金
项目(213867)
科学(165184)
研究(158971)
基金(148944)
(130251)
国家(128995)
科学基金(107345)
社会(97594)
社会科(92182)
社会科学(92149)
(86434)
基金项目(79408)
(72577)
教育(72051)
自然(67214)
编号(67048)
自然科(65343)
自然科学(65322)
自然科学基金(64075)
资助(60555)
成果(55467)
(52051)
重点(49106)
课题(47693)
(46193)
(43541)
发展(41551)
(40873)
创新(40777)
科研(40264)
期刊
(164836)
经济(164836)
研究(103112)
中国(72321)
(57344)
学报(53016)
(49749)
科学(48799)
管理(42651)
教育(39931)
大学(39438)
农业(38968)
学学(36824)
(34664)
金融(34664)
技术(30105)
业经(29122)
经济研究(24648)
财经(24128)
问题(22887)
(20891)
(20738)
资源(18490)
(17687)
图书(17567)
技术经济(17393)
(16492)
理论(16117)
商业(15914)
统计(15843)
共检索到528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晓敏  陈文俊  
21世纪以来,由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大环境威胁,低碳经济也逐渐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与工业节能减排的高投入、高成本相比,林业减排具有成本低、持续性强等优势。因此,在我国工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当前阶段,林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最经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其对低碳经济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湖南省洞庭湖平原地区为例,通过回顾湖区生态林业建设历程,对湖区生态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并指出湖区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发展平原地区生态林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慕娜瓦尔·肉孜  赵万水  
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规模经济在我国呼声甚高。一些县、乡盲目追求政绩 ,搞园林化建设 ,土地整齐划一 ,结果是浪费财力 ,徒增债务 ,毫无实效。那么 ,我国非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道路应如何选择呢 ?笔者认为 :规模经济不适合非平原地区的耕作条件 ,农业产业化亦有利有弊 ,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新荣  吴忠才  
湿地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众人关注的问题。那么,既要保护好湿地,又要合理开发湿地生态资源,就必须科学设计合理的湿地保护生态农业模式,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洞庭湖区为例,按照种植型、养殖型和综合型研究基于湿地保护的生态农业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明辉  魏晓  
要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就必须对其发展现状进行识别与判定,其次在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度的基础上,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度数学模型;并运用这一模型对环洞庭湖区1998—2006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1998年农业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其余各年洞庭湖区农业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并针对今后环洞庭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新荣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但近年来随着农业的过度开发,湿地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湿地保护与现代农业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既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又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当今理论和实践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熊建新  彭保发  陈端吕  王亚力  
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是判定生态系统可持续承载和制定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洞庭湖区2001~2010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利用状态预警和动态预警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3个时相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介于0.4~0.6之间,安全等级均属一般,且呈下降趋势。(2)静态上,洞庭湖区3个时相的生态安全处于轻警状态,但各因素层的警情差异明显,其中恶化最明显的是低生态组分覆盖率、气候变化指数、水土流失率和区域开发指数,均处于中警状态。(3)动态上,生态安全综合指数2005年相对于2001年下降了0.06,进入恶化趋势和速度预警状态,2010年相对于2005年下降0.022,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建民  
洞庭湖区农业发展论略张建民一洞庭湖区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本区有悠久的农业开发历史,长期以“鱼米之乡”享誉全国。明清时期流传成颂的“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熟天下足”之谚,对湖南的粮食生产地位给予充分的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玉  
建构环洞庭湖特色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环洞庭湖区特色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与聚类分析。为改变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提出要充分发挥本地特色资源、特色产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专业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建议,从而推动环洞庭湖区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林奇  杨新荣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可以从5个方面分析:气候、水文、水质、血吸虫病感染和生物多样性。尽管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但由于气温上升、水位落差较大、水质状况下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严密监控和有效防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持湖区水位相对平稳,改善湖区水质,继续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适应生态环境的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建新  
城市生态网络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流、人口流和信息流在空间分布上所形成的网络结构。滨湖地区城市生态网络由森林、农田、城镇和湿地生态系统网络构成,它们各自的或相互的连接性和通达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态网络的完整性。利用MapInfo Professional6.5 SCP软件、GIS查询功能和网络空间结构分析法,以西洞庭湖区常德市为个案,分析了其完整性。结果表明:①森林、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网络中节点间的连接性差,α、β、γ指数都很低,其中α指数出现负值;湿地的连接性要好,但是指数也偏低;就整个区域而言,城市生态网络中交通线较多,等级较高,连接性处于中上水平。②市域内各城市生态功能区的可进入性较大,交通网络相对较发达,尤其是生态农业区的可进入性大。③在森林、湿地、农田三大生态系统17处生态功能区中,有5处节点的通达性最好,有3处节点的通达性最差。最后对城市生态网络完整性的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灿  朱玉林  李明杰  
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对湖南洞庭湖平原区2007—2011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状况、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描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作出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强,但工业辅助能值的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因此,应调整其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促进其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朝辉  王克林  李仁东  熊艳  许联芳  
应用3个时期航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应用景观破碎度、分维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指标,对洞庭湖区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陆景观之间的交替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达30608hm2,水域面积增加最多,净增48978hm2。20a来整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度加重,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进一步具体分析各景观类型发现,耕地、草地、居住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1980~1990年间表现为增加,1990~2000年则表现为减少,表明湖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已初显成效。由于受泥沙淤积和退田还湖的影响,20a...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渊基  
生态文明突破了"人类中心论",把"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实现了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和谐"和"三个可持续"。这种文明指导下的发展是一种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发展生态经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紧扣"生态"二字,运用生态文明的理论和方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真正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在战略上,重点是坚持修防并举维护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示范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提振绿色工业,利用"一带一部一港"打造两型物流业,融合人文自然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业,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国发展生态经济的代表性名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琦  汤放华  
构建了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洞庭湖区的耦合度、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的动态演变上看,2000—2004年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为中度失调,2005年开始转入基本协调,2009年实现中度协调。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岳阳于2008年最早实现中度协调状态,常德和益阳则分别于2009年、2010年达到中度协调。虽然近14年来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离高度协调状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经济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整体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俊杰  
基于转型经济学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从村落经济的市场化、开放性、现代化和集约化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洞庭湖区村落经济转型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以湘阴县白泥湖乡楠竹山村为个案分析表明:其经济转型发展水平与目标状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村落经济微观层面还大量存在计划经济成分,湖区村民在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尚未完成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村落经济开放度、集约化程度不高,村落产业结构、村民知识化水平与村落经济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推动村落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传统村民向现代村民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