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7)
- 2023(9979)
- 2022(8454)
- 2021(7945)
- 2020(6507)
- 2019(14919)
- 2018(14643)
- 2017(29406)
- 2016(15876)
- 2015(18438)
- 2014(18792)
- 2013(18835)
- 2012(18200)
- 2011(16637)
- 2010(17285)
- 2009(16768)
- 2008(16994)
- 2007(15685)
- 2006(14362)
- 2005(13431)
- 学科
- 济(88585)
- 经济(88511)
- 管理(51164)
- 业(44187)
- 企(35771)
- 企业(35771)
- 方法(31677)
- 财(30053)
- 数学(28479)
- 数学方法(28193)
- 中国(23918)
- 地方(20630)
- 农(19438)
- 制(19164)
- 贸(15529)
- 贸易(15516)
- 业经(15486)
- 银(15235)
- 银行(15227)
- 易(15055)
- 行(14576)
- 学(14265)
- 务(14247)
- 融(14246)
- 金融(14246)
- 财务(14225)
- 财务管理(14178)
- 财政(13869)
- 企业财务(13441)
- 地方经济(13272)
- 机构
- 学院(243644)
- 大学(243451)
- 济(118102)
- 经济(115709)
- 管理(89641)
- 研究(85924)
- 理学(74599)
- 理学院(73850)
- 管理学(72834)
- 管理学院(72365)
- 中国(71614)
- 财(64462)
- 京(50952)
- 财经(46655)
- 科学(45006)
- 所(43818)
- 经(42015)
- 中心(38747)
- 经济学(38551)
- 江(38365)
- 研究所(38035)
- 经济学院(34431)
- 财经大学(33999)
- 北京(33557)
- 农(31502)
- 州(30235)
- 院(29702)
- 范(29644)
- 师范(29442)
- 业大(26874)
- 基金
- 项目(135877)
- 科学(106542)
- 研究(104478)
- 基金(98768)
- 家(82891)
- 国家(82190)
- 科学基金(70159)
- 社会(68176)
- 社会科(64730)
- 社会科学(64713)
- 省(50565)
- 基金项目(49671)
- 教育(47749)
- 资助(43571)
- 编号(42631)
- 划(42120)
- 自然(41254)
- 自然科(40271)
- 自然科学(40261)
- 自然科学基金(39526)
- 成果(37517)
- 部(31907)
- 重点(30011)
- 发(29996)
- 课题(29933)
- 性(28461)
- 国家社会(28213)
- 教育部(28198)
- 人文(27232)
- 创(26728)
- 期刊
- 济(145803)
- 经济(145803)
- 研究(88687)
- 财(53029)
- 中国(50009)
- 管理(36340)
- 融(35515)
- 金融(35515)
- 农(29064)
- 学报(29019)
- 科学(27869)
- 财经(25682)
- 经济研究(25360)
- 大学(23482)
- 经(22180)
- 学学(22166)
- 教育(22116)
- 技术(20830)
- 业经(20482)
- 农业(19072)
- 问题(18951)
- 贸(17810)
- 国际(15999)
- 技术经济(14072)
- 理论(13500)
- 统计(13447)
- 世界(12777)
- 商业(12220)
- 经济管理(11663)
- 经济问题(11628)
共检索到406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夏德仁
一、市场调节与财政—货币政策调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将面临着根本性转变。过去那种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直接调控方式,必须转变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间接调控方式。而在这种新的体制之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历史地承担起国家间接调控的重任。 需要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国家宏观调节职能不是被削弱,而是加强了。因为各国经验表明,即使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需要通过一些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特别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市场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反映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特征的全部问题。从经济的角度是,至少有两方面问题是市场机制难以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平
本文旨在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理论依据和效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寻找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模式。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协调配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锡良
从经济转型时期的具体国情出发,我国应选择紧的货币政策与略为松动的财政政策配合模式。这既有利于防止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又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宏观层面上应着力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中观层面上应着力于调整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微观层面上应着力于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关系
关键词: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天琦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密切配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玉平
In recent years,we have faced the situation of monetary deflation and economic slowdown.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have applied some expansionary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And these polices did have some effects in stimulating effective demand and speeding economic growth,although,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the expected end.This treatise analyzes the reasons that led to the situation and pinpoints the facts that expecting results cannot be anticipated until the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 have been coordinated properly.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席克正 丛树海
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的两大基本政策,成为国家干预宏观经济、协调社会总供需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国家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将不断减少,逐步代之以宏观间接调控。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势将成为我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仅就宏观财政政策与宏观货币政策的运用,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选择,进行初步的探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子基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由于在终极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同属国家的需求管理政策,因此可以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进行合宜的搭配组合。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四个阶段,并总结政策组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经验启示的基础上,根据“十一五”新时期的时代背景要求,分析了如何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双稳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等问题,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鹤 姚远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从次贷危机到债务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为了减轻这种影响,我们只有更好的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起来。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高速增长的贸易和资本"双顺差",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政策间的双向协调、利率市场化、国债买卖和一揽子汇率制度等政策的变化来调控宏观经济,进而达到稳定增长经济的目标。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夏杰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平 周富祥 田江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米建国 宋光茂 张承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两大政策工具,加强二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减轻周期波动,保持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拟在实证分析二者配合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海
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于海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两大重要经济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增减信贷规模、增减社会现金供应及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政府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沫
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我国在宏观调控政策选择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制定实施并驾齐驱,应对频繁变动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两者的协调配合受到政府的重视,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金融和财政制度的约束、中央政策和地方执行的偏差,两大政策在配合导向上缺少前瞻性、在操作上存在滞后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合作用效果。(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利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中央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康 孟艳
为了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更好地维护我国在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利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在协调配合的各领域求同存异,提高协调配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开拓协调配合的广度和深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