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60)
- 2023(13582)
- 2022(11567)
- 2021(10735)
- 2020(9282)
- 2019(21400)
- 2018(21420)
- 2017(42330)
- 2016(22756)
- 2015(26088)
- 2014(26156)
- 2013(25877)
- 2012(23847)
- 2011(21651)
- 2010(21794)
- 2009(20440)
- 2008(20118)
- 2007(18088)
- 2006(15434)
- 2005(13819)
- 学科
- 济(99014)
- 经济(98914)
- 管理(70701)
- 业(66759)
- 企(55284)
- 企业(55284)
- 方法(50485)
- 数学(45222)
- 数学方法(44599)
- 财(25451)
- 中国(25406)
- 农(25068)
- 贸(19649)
- 贸易(19641)
- 业经(19581)
- 学(19182)
- 易(19128)
- 制(18866)
- 环境(16918)
- 银(16457)
- 务(16452)
- 银行(16427)
- 财务(16395)
- 财务管理(16355)
- 农业(15801)
- 融(15778)
- 金融(15774)
- 行(15679)
- 地方(15667)
- 企业财务(15503)
- 机构
- 大学(335942)
- 学院(335594)
- 济(142102)
- 经济(139310)
- 管理(133551)
- 理学(115421)
- 理学院(114233)
- 管理学(112175)
- 管理学院(111538)
- 研究(108303)
- 中国(83640)
- 京(70063)
- 财(65746)
- 科学(64190)
- 所(54040)
- 财经(53156)
- 农(52117)
- 中心(50849)
- 研究所(48790)
- 江(48583)
- 业大(48400)
- 经(48134)
- 北京(44111)
- 经济学(43834)
- 范(41666)
- 师范(41248)
- 农业(41183)
- 经济学院(39755)
- 财经大学(39523)
- 院(38940)
- 基金
- 项目(221416)
- 科学(175305)
- 基金(162878)
- 研究(160303)
- 家(141257)
- 国家(140141)
- 科学基金(121111)
- 社会(102142)
- 社会科(96961)
- 社会科学(96932)
- 省(85910)
- 基金项目(85333)
- 自然(79561)
- 自然科(77720)
- 自然科学(77700)
- 自然科学基金(76311)
- 教育(75265)
- 划(72846)
- 资助(68412)
- 编号(65272)
- 成果(52316)
- 部(50038)
- 重点(49707)
- 发(46930)
- 创(46094)
- 课题(44074)
- 教育部(43277)
- 科研(43096)
- 创新(43075)
- 人文(42126)
- 期刊
- 济(149880)
- 经济(149880)
- 研究(95121)
- 中国(57453)
- 财(51323)
- 管理(49077)
- 学报(48913)
- 科学(45821)
- 农(45458)
- 大学(37502)
- 学学(35414)
- 融(32025)
- 金融(32025)
- 教育(31299)
- 技术(31051)
- 农业(30701)
- 财经(26604)
- 经济研究(24818)
- 业经(24786)
- 经(22737)
- 问题(20478)
- 统计(19114)
- 贸(17890)
- 技术经济(17825)
- 理论(17063)
- 策(16992)
- 商业(16633)
- 业(16630)
- 决策(15622)
- 国际(15378)
共检索到485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硕 张耀辉
2013年以来,EUA和CER价格持续下挫,全球碳交易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当前的不确定性对我国意义重大:一方面造成我国基于CDM项目的传统绝对优势缺失,另一方面为我国从市场化角度实现国家低碳优势重构带来机遇。不确定性下会产生市场细分效应和市场均衡效应,通过基于价值链的迂回攀升可以重构国家低碳优势。将此不确定性周期作为低碳战略机遇期,从顶层设计出发确立市场偏向型低碳发展战略,在市场层面构建国内碳交易市场并完善碳金融体系,有助于我国摆脱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低端锁定,重构国家低碳优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董丹丹 张函 李凯杰
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全球价值链地位、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就业纳入统一框架进行分析,揭示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劳动力总就业规模、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均有正向影响,且全球价值链对不同行业就业规模影响存在差异;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规模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是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规模的重要渠道。最后,从加快制造业调整升级、推动制造业参与更高层次的价值链分工和扩大高技术制造业规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邱斌 易昱玮
当前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增长趋缓的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寻找全新动能的重要契机,即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升级。“数字革命”浪潮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将为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带来新机遇。由于数字经济发展产生的技术进步可能具有一定的偏向性特征,因而文章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数据要素投入在技术偏向与任务偏向下对劳动力市场的可能影响;进一步地,对技术进步条件下我国比较优势的重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我国发挥比较优势将面临的制约因素;同时基于对我国全球价值链重塑动力变化的拆解,采用连续商品假设下的李嘉图模型证明了数字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贸易福利变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夏龙龙 余泳泽 段胜岚
全球价值链既是生产分工链,也是利益分配链,更是与生产利益密不可分的污染制造链。本文基于2006—2013年的工企数据库和国家专利统计局数据,结合“十一五”至“十三五”的污染减排指标,从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特色的环境规制对企业GVC地位攀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减排目标约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GVC地位,而偏向性减排目标约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影响,促使其辖区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企业GVC的攀升。本文拓展了有关中国式环境规制经济效应的研究,为通过制定减排目标实现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
减排目标约束 环境规制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范红忠 胡杨 王馗
本文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将国内市场潜力与企业GVC地位置于统一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5年微观企业数据对国内市场潜力与企业GVC地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国内市场潜力能够促进企业向GVC高端环节攀升,证明了大国市场可以作为企业GVC地位提升的动力来源。解构国内大市场优势因素发现,国内超大市场规模引致的虹吸效应、集聚效应、竞争效应通过降低国内中间品相对价格以及提升生产和研发效率的内在渠道促进企业向GVC高端环节攀升。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国内市场潜力优势不仅可以促进本行业企业GVC地位攀升,还可以通过国内价值链的传导途径带动上下游行业企业GVC地位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袁中华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打破了国际原有的生产分工格局,割裂了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链攀升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促使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价值链中占据有利地位,需构建"三重嵌套型"价值链体系:近期夯实好基础,重构国家价值链(NVC);中期延伸价值链,构建区域价值链(RVC);远期高位势嵌入,构建新型全球价值链(GVC)。同时,为保障中国制造业价值链重构与攀升,应从"企业、平台、政府"三个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措施:企业层面,实施"技术研发、品牌提升、渠道拓展"三大核心战略,以合作共享模式构建产业标准体系;平台层面,着力打造国家创新系统,重点培育境外经贸合作区、专业化市场两个合作平台,积极搭建多样化中介平台;政府层面,以互联互通为先导,以制度质量改善为软实力,加大对外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
逆全球化 价值链重构 制造业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运胜 杜晓晴 杨晨
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其内在影响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从全球价值链(GVC)异质性嵌入与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视角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进行理论解释和经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高GVC嵌入度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并且GVC后向参与比前向参与的作用更强;GVC后向参与对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影响更明显,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前向参与的抑制性影响更大;机制检验发现,GVC双向参与深化引发了技术进步更多地偏向于资本要素,这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为降低参与价值链分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扩大前向GVC参与及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等视角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皮建才 赵润之
文章对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两种不同的攀升路径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渐进式攀升路径中,我国企业在既有的全球价值链上通过创新向高端环节攀升。在激进式攀升路径中,我国企业在既有的全球价值链之外构造以国内链主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文章发现,不同攀升路径的选择跟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上创新的市场效应、两种不同全球价值链上不同的市场规模和竞争者数量以及既有的全球价值链上创新的效率参数有关,跟固定的创新成本以及创新投入资金的关系并不是很明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邱雪情 卓乘风 毛艳华
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是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际循环的应有之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近7年,其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究竟如何仍有待科学论证。文章基于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并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双重视角探讨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提升了我国GVC地位,且政策效应具有滞后性。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提升GVC地位的重要途径;并且,当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对GVC地位的提升力度(1.94%)依然高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0.09%)。进一步,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结构具有门槛效应,新基建投资占比超过23.11%以后,其对GVC地位的中介效应才能凸显。实现基础设施的"双轮驱动"作用,需进一步加大对新基建的关注。上述结论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科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促进我国GVC地位提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子鹏 许培源 朱廷珺
一国的地理区位与行业生产规模是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重要因素。本文借鉴Baldwin和Venables (2013)的分析思路,构建地理区位与行业生产规模影响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的理论模型,并利用OECD-ICIO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地理区位优势与生产规模扩张能够推动一国在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的提升,且更大的生产规模可以弥补地理区位优势的不足;(2)地理区位优势与生产规模扩张有助于产出供应链和投入需求链拓展,且对产出供应链的促进作用更大,进而促进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3)行业集聚度影响作用效果,集聚度越高的行业,地理区位与生产规模对产出供应链的促进作用越弱,对投入需求链的促进作用越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全球价值链生产位置形成的认识,并有利于推动我国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与全球价值链治理能力的提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涵
全球价值链分工在为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剧增等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利用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分析了低碳经济中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比较优势。结果显示,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低碳技术进步、低碳需求的培育以及碳排放权、碳金融市场的完善是各国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实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价值链升级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全球价值链 成本收益分析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 孙文远 余泳泽
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全球价值链深度参与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变动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生产任务的全球价值链模型和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研究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显著提升了高、中、低技能劳动就业,其中,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最快。相比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品,传统制造品全球价值链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增加更快。进一步对技能劳动就业影响因素进行的分解表明,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全球总需求增加和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中、低技能劳动就业主要源于全球总需求增加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降低了中、低技能劳动就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孟令伟 蔡咏梅
数字贸易自由化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的新引擎,在推动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利用2006—2022年相关数据,探析数字贸易自由化对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贸易自由化对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可通过缓解要素市场扭曲促进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异质性结果证实,数字贸易自由化更能促进国有企业、一般贸易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基于此,提出“三措并举”推进数字贸易自由化发展、“双建加持”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各自为战”制定“强优+固基”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助推我国全域全球价值链攀升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三个假说命题。利用我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假说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对所有类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国际分工参与程度除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对总体制造业及其他类型制造业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倩男 苏莹童
数字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全球贸易格局的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为探析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作用,本文以TIVA(2021)和WIOD(2016)数据为基础,分别运用Koopman法和矩阵运算测算我国2000—2014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和制造业贸易数字化水平。研究发现:在发展初期,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的提升起负向作用,而在中后期则主要起正向促进作用;在对不同等级行业的影响上,数字贸易的发展对低端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位势的攀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数字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效应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强。最后,本文针对上述结果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扶持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数字贸易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位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