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83)
- 2023(7100)
- 2022(6059)
- 2021(5925)
- 2020(5223)
- 2019(11786)
- 2018(11816)
- 2017(23378)
- 2016(13144)
- 2015(15262)
- 2014(15275)
- 2013(15443)
- 2012(15023)
- 2011(13794)
- 2010(14144)
- 2009(13809)
- 2008(14041)
- 2007(13226)
- 2006(12042)
- 2005(11369)
- 学科
- 济(51227)
- 经济(51159)
- 业(34701)
- 管理(34641)
- 企(26386)
- 企业(26386)
- 方法(25024)
- 数学(22238)
- 数学方法(21924)
- 中国(18162)
- 制(15295)
- 财(14490)
- 学(14218)
- 农(14056)
- 银(13738)
- 银行(13695)
- 行(13085)
- 融(12009)
- 金融(12007)
- 贸(11637)
- 贸易(11625)
- 易(11348)
- 险(11148)
- 保险(11055)
- 业经(9258)
- 体(8851)
- 务(8598)
- 财务(8582)
- 财务管理(8551)
- 度(8275)
- 机构
- 大学(206137)
- 学院(200865)
- 济(80511)
- 经济(78568)
- 研究(75927)
- 管理(69243)
- 中国(63177)
- 理学(57176)
- 理学院(56421)
- 管理学(55082)
- 管理学院(54734)
- 科学(48211)
- 京(46152)
- 财(43596)
- 农(43108)
- 所(42554)
- 研究所(37990)
- 农业(34576)
- 中心(33910)
- 财经(33404)
- 业大(32930)
- 江(32258)
- 北京(30452)
- 经(30236)
- 院(27078)
- 州(25582)
- 经济学(25450)
- 省(25302)
- 财经大学(24996)
- 范(23891)
- 基金
- 项目(120637)
- 科学(90835)
- 基金(86684)
- 研究(80625)
- 家(78766)
- 国家(78151)
- 科学基金(63173)
- 社会(48151)
- 省(45589)
- 社会科(45383)
- 社会科学(45365)
- 基金项目(43926)
- 自然(43799)
- 自然科(42746)
- 自然科学(42722)
- 自然科学基金(41939)
- 划(39987)
- 资助(39616)
- 教育(36925)
- 编号(31229)
- 重点(27758)
- 成果(27675)
- 部(27071)
- 发(24778)
- 计划(24664)
- 科研(24092)
- 创(23285)
- 课题(23027)
- 创新(22110)
- 教育部(22110)
共检索到328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勤勤 文芳 郑楠 王加启 程建波 薛秀恒
为评估我国市场上液态奶产品中兽药残留状况,采集2016年和2017年共计150份超高温(UHT)灭菌乳和50份巴氏杀菌乳样品。基于ELISA的可视化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其中氟喹诺酮、四环素、链霉素和林可霉素的兽药残留。结果表明:UHT灭菌乳样品中氟喹诺酮、四环素、链霉素和林可霉素的检出率分别为0%、0%、3.3%和0%,巴氏杀菌乳样品的检出率分别为0%、0%、8.0%和2.0%;所有牛奶样品中氟喹诺酮和四环素测定浓度均低于方法检测限,链霉素和林可霉素的最大浓度分别为21.16和16.48μg/L,均未超过欧盟、食品法典委员会和我国标准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s)。由此推断,当前我国市场上UHT和巴氏杀菌乳中氟喹诺酮、四环素、链霉素和林可霉素等兽药的残留情况并没有超标,是安全的。
关键词:
UHT灭菌乳 巴氏杀菌乳 兽药 风险评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文博 苏龙
在中国苹果主产区山东青岛、宁夏银川、辽宁大连等12地进行肟菌酯在苹果中的规范残留试验,苹果样品中肟菌酯及其代谢产物CGA321113(肟菌酸)的残留量采用乙腈提取,经抽滤、盐析、浓缩后用乙酸乙酯定容,再运用气相色谱检测,并对肟菌酯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5、0.50、5.00 mg/kg时,肟菌酯和CGA321113在苹果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99%和89%~9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10%和7%,定量限均为0.05 mg/kg;以肟菌酯有效成分100 mg/kg的用量在苹果上施药3次,每次施药间隔7 d,在末次施药后28 d时,苹果中肟菌酯的残留量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文博 苏龙
在中国苹果主产区山东青岛、宁夏银川、辽宁大连等12地进行肟菌酯在苹果中的规范残留试验,苹果样品中肟菌酯及其代谢产物CGA321113(肟菌酸)的残留量采用乙腈提取,经抽滤、盐析、浓缩后用乙酸乙酯定容,再运用气相色谱检测,并对肟菌酯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为0.05、0.50、5.00 mg/kg时,肟菌酯和CGA321113在苹果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99%和89%~9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10%和7%,定量限均为0.05 mg/kg;以肟菌酯有效成分100 mg/kg的用量在苹果上施药3次,每次施药间隔7 d,在末次施药后28 d时,苹果中肟菌酯的残留量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聂继云 李志霞 刘传德 方金豹 王成 郭永泽 雷绍荣 李海飞 徐国锋 闫震
【目的】开展苹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为苹果消费、农药残留监管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自主产区的200个苹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分别用%ADI和%ARfD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用ADI值、大份餐和体重计算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eMRL),借鉴英国兽药残留委员会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进行农药和样品风险排序。【结果】⑴检测的102种农药中26种农药检出残留,检测的200个样品中189个样品检出农药残留,仅有1个样品农药残留超标(超标农药为氧乐果);⑵检出残留的26种农药,其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用%ADI表示)在0.00%—1.07...
关键词:
苹果 农药 残留 风险评估 最大残留限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爽 敦亚楠 侯志广 赵晓峰 王鑫宏 逯忠斌
【目的】了解烯酰吗啉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为其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建立一种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烯酰吗啉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然后于2012和2013年在山东、吉林进行田间试验,对烯酰吗啉在马铃薯植株、块茎、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进行检测,并对施药后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2012年和2013年烯酰吗啉在马铃薯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7d(吉林)、0.6d(山东)和2.5d(吉林)、1.2d(山东),在马铃薯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7d(吉林)、0.5d(山东)和4.3d(吉林)、9.6d(山东)。烯酰吗啉施用剂量、施药次数不同,则其在马铃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先春 周嘉明 智军海 郝秋艳 杨晓芳 王玮
[目的]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高通量测定猪肉、鸡肉组织中8种磺胺类、3种四环素类、2种喹诺酮类和甲氧苄啶药物残留的方法。[方法] 动物肌肉组织中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甲氧苄啶经磷酸缓冲液提取,并经含Tween 20的磷酸缓冲液稀释后,与胶体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结合,抑制抗体和硝酸纤维素膜检测线(T线)上的抗原结合,从而导致T线颜色变化。通过比较T线和质控线(C线)颜色深浅,对试样中多兽药残留进行定性判定。[结果] 本试验了优化pH值、抗体添加量、抗原包被量、Tween 20添加量和冻干保护剂种类等关键因素,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甲氧苄啶等药物的检出限分别为50、100、50、35 μg·kg~(-1),灵敏度≥97%,假阳性率≤2%,假阴性率≤3%,且与现有标准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检测时间短且稳定性好,可用于动物肌肉组织中多兽药残留的高通量快速检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白文杰
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是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中对社会公众健康及经济健康运行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类主要问题。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问题,主要是市场失灵问题,即表现为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扭曲、欺诈交易、偏好不合理和外部效应现象。纠正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的市场失灵,政府有关部门需选择合适介入的角度和做法,包括认清自身定位及选择主动培育市场和组合运用多种市场干预方法。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动物性食品 兽药残留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雪丽 郭靖怡 周芳 刘巧妤 刘欣
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了影响各国贸易往来的重要原因。本文选取了东盟主要国家新加坡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中国猪类产品兽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与新加坡、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异同,从涉及的兽药种类、靶组织分类、残留限量值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猪类产品兽药最大残留限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以下差距:靶组织规定不够全面,一些限量值不尽科学和合理,提出了完善中国猪类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对策。
关键词:
猪类产品 兽药 残留限量标准 比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戴荣彩 陈莉 陈家梅 夏福利 余苹中
2000~2001年分别在北京市郊区和武汉市郊区进行了48%乐斯本乳油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有效成分毒死蜱在小麦上的半衰期为2.5~4.2 d,土壤上的半衰期为3.7~9.5 d;在用量375~750 g/hm2、施用1~2次的情况下,小麦麦粉中残留量为未检出(
关键词:
乐斯本 毒死蜱 小麦 残留量 消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孟亮 聂继云 徐国锋 闫震 郑丽静
【目的】对国产苹果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吡虫啉和灭幼脲4种常用农药残留及其膳食暴露进行评估,明确并量化中国居民食用苹果途径的上述4种常用农药膳食摄入风险水平,为苹果安全生产、消费及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渤海湾(辽宁、山东、河北)和西北黄土高原(陕西、山西、河南)两大苹果优势主产区采集的282份苹果样品,运用专业风险评估软件@Risk,尝试构建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对中国居民食用苹果途径的农药膳食摄入(暴露)风险进行概率评估。首先对282份苹果样品中上述4种农药残留检测值进行分布拟合,拟合度运用Chi-squaRed、andeRson-daRling、kolmogoRov-smiRno...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艳珍 张晓雁 王彦鹏
为预防北京海洋馆养殖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因饵料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暴发,对鲜活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冷冻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多春鱼(Malltus villosus)的细菌分布及不同方式灭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饵料优势菌类型为致病力较强的2类条件致病菌,即气单胞菌和不动杆菌,但菌种有差别,活饵优势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和两种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其中一种为鲍曼不动杆菌),冷冻饵料为鲁氏不动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维罗纳气单胞菌。分别采用消毒、暂养、冷冻、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显琦 丁瑞雪 毛晋春 王一然 洛雪 史海粟 李堂正 武俊瑞
巴氏杀菌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料乳中固有的营养成分及风味,但残留的部分耐热菌和耐热酶,使其保质期缩短,从而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巴氏杀菌乳的运输与销售。已有研究表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巴氏杀菌乳的营养品质影响较大,但针对不同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巴氏杀菌乳品质变化的具体影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为深入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对巴氏杀菌乳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大型乳品企业当天生产的巴氏杀菌乳,将其分别贮藏在0,4,10,15,25,37℃的条件下,通过测定色差、酒精阳性乳、密度、电导率及乳密度等理化指标,结合脂肪、非脂乳固体(SNF)和蛋白质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综合评定贮藏温度对巴氏杀菌乳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巴氏杀菌乳的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含量和L*明亮值降低;a*,b*,乳密度和电导率值升高。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L*明亮值、脂肪含量先升高后降低;a*,b*,乳密度和电导率呈上升趋势;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含量呈降低趋势。当牛乳贮藏到第3天时各指标有显著变化,所以变化节点为3d。综上所述,0℃贮藏12d,4℃下贮藏9d,10℃下贮藏6d是巴氏杀菌乳其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显著变化的关键点,达到品质变化的临界点,不推荐在15,25,37℃下贮藏。
关键词:
巴氏杀菌乳 品质 理化性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程新胜
烟草是美国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经济重要性在美国农业上排名第九。在烟草生产中,单位面积上农药使用较多,名列第六,在马铃薯、番茄、柑橘、葡萄和苹果之后。美国有个16州种植烟草,但主要还是集中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运儒 陈永森 杜国冬 邓有展 李乾坤 农耀京 马婧 吴静娜
【目的】明确目前广东和广西地区主要西番莲产区的农药残留水平,为农药残留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两广地区采取的63个西番莲样品运用现有的检测标准方法进行105种农药残留分析检测,分别用%ADI和%ARf D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通过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有农药检出的样品数有38个,共检出18种农药残留。慢性摄入风险在0.0001%0.0683%,平均值为0.0110%;急性摄入风险在0.010%8.620%,平均值为1.000%。【结论】西番莲农药残留检出率相对较
关键词:
西番莲 农药 残留水平 风险评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财颖 杨丽华 吴君兰 卿朝霞 魏维科 龚道新
于2018年在湖南长沙、湖南张家界、浙江兰溪等12地开展除虫脲的最终残留试验,并在其中湖南长沙、江西高安、广西南宁、福建漳州等4地进行除虫脲的残留消解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的残留量,并进行除虫脲的膳食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柑橘样品先采用乙腈超声提取,再经PSA和无水硫酸镁净化,最后用HPLC–MS/MS分析测定,外标法定量,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除虫脲的添加水平为0.01、0.10、1.00、5.0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102%和76%~9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11%和8%~9%;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波动性缓慢下降,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0~18.0 d和9.6~34.0 d;质量分数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在柑橘上以125 mg/kg(制剂用量为2000倍液)施药3次,施药间隔7 d,于末次施药后35 d采样测定,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柑橘果肉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1~0.55 mg/kg和<0.01~0.93 mg/kg,除虫脲在柑橘中的残留量均小于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1 mg/kg);膳食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普通人群中除虫脲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651 2 mg(柑橘全果)、0.644 4 mg(柑橘果肉),风险商为51.7%(柑橘全果)、51.1%(柑橘果肉),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