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30)
- 2023(18461)
- 2022(16130)
- 2021(15130)
- 2020(13044)
- 2019(30222)
- 2018(30073)
- 2017(58777)
- 2016(32077)
- 2015(36246)
- 2014(36604)
- 2013(36156)
- 2012(33605)
- 2011(30381)
- 2010(30436)
- 2009(28619)
- 2008(28426)
- 2007(25518)
- 2006(22114)
- 2005(19840)
- 学科
- 济(126957)
- 经济(126803)
- 管理(93178)
- 业(90025)
- 企(73273)
- 企业(73273)
- 方法(61854)
- 数学(54207)
- 数学方法(53524)
- 财(36240)
- 中国(35043)
- 农(34338)
- 学(29170)
- 业经(26825)
- 制(26695)
- 贸(24399)
- 贸易(24386)
- 地方(23749)
- 易(23690)
- 银(22848)
- 银行(22777)
- 务(22611)
- 财务(22527)
- 财务管理(22472)
- 农业(22432)
- 行(21626)
- 企业财务(21323)
- 融(21278)
- 金融(21274)
- 理论(21193)
- 机构
- 大学(468211)
- 学院(464899)
- 济(184568)
- 管理(180661)
- 经济(180471)
- 研究(156209)
- 理学(155558)
- 理学院(153813)
- 管理学(150876)
- 管理学院(150050)
- 中国(119992)
- 京(100096)
- 科学(98645)
- 财(89248)
- 农(81452)
- 所(80547)
- 研究所(73126)
- 业大(72475)
- 中心(71546)
- 财经(70885)
- 江(68747)
- 农业(64447)
- 经(64316)
- 北京(63429)
- 范(59413)
- 师范(58725)
- 院(56341)
- 经济学(55957)
- 州(55531)
- 财经大学(52825)
- 基金
- 项目(311591)
- 科学(242719)
- 基金(225614)
- 研究(221819)
- 家(198390)
- 国家(196796)
- 科学基金(167218)
- 社会(137552)
- 社会科(130191)
- 社会科学(130154)
- 省(121740)
- 基金项目(119184)
- 自然(111824)
- 自然科(109176)
- 自然科学(109137)
- 自然科学基金(107152)
- 划(103262)
- 教育(102521)
- 资助(95154)
- 编号(90136)
- 成果(73570)
- 重点(70004)
- 部(68766)
- 发(65345)
- 创(63670)
- 课题(62234)
- 科研(60701)
- 创新(59552)
- 教育部(58291)
- 大学(57876)
- 期刊
- 济(200418)
- 经济(200418)
- 研究(136717)
- 中国(86482)
- 学报(79342)
- 农(72671)
- 科学(70646)
- 财(69315)
- 管理(65204)
- 大学(59218)
- 学学(56033)
- 农业(49444)
- 教育(46595)
- 融(45122)
- 金融(45122)
- 技术(39479)
- 财经(35091)
- 业经(32515)
- 经济研究(32241)
- 经(29904)
- 问题(26495)
- 业(25423)
- 理论(23117)
- 技术经济(22689)
- 版(22665)
- 图书(22354)
- 统计(21915)
- 科技(21409)
- 贸(21378)
- 实践(20938)
共检索到682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荣幸 王丽珍 骆澎涛
巨灾风险实质是经济风险,构建有效的巨灾经济损失分担机制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进行巨灾风险损失分担的可行性最优分析。在政府层面,本文提出中央——地方二级巨灾风险分担模式,并基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担的可行性,利用分位数方法对我国1999—2009年暴雨巨灾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在市场层面,提出应采取强制保险,在此基础上,保单持有人和保险人一定存在一个最优的分层决策方式。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玉 王焕玉 范高潮 腾跃民
各国对巨灾损失分担机制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结果。美、日两国在巨灾损失分担机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巨灾的损失通过保险分担也得到了很好的弥补。本文重点对两国在自然灾害,尤其是在农业和地震灾害方面的保险分担经验进行分析,揭示其共性和成功经验,从而对我国的巨灾损失机制的设计以及相关政策提出建议,即建立巨灾保险管理应急机制;建立多层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培育再保市场主体;加强完善政府保险监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玲 高俊
本文在考虑灾害风险冲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消费者—政府随机决策模型、权衡福利与财政的得失和理论推演,得到政府最优救灾规模的多维边界。具体救助规模由刻画灾害风险福利损失的各参数内生决定。具体而言,灾害损失程度是导致灾害救助需求加重的直接原因;而消费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则会进一步扩大人们对灾害救助的需求;资本的留存情况和形成效率可减轻政府救灾的压力;灾害发生频率虽不影响最优救助规模,但会对整个社会福利产生消极影响。据此,加强灾前防御、普及灾害科普知识以及提高灾害资金运作效率,可达到减轻救助支出负担、提升灾害救助效果、增进社会的福利水平的目的。本文展示了如何设计灾害救助的最优规模,以与实际的社会环境和经济...
关键词:
灾害风险 福利损失 最优救灾规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庹国柱 王德宝
近年来,频发与日益加剧的农业巨灾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巨灾风险损失通过农业的基础地位乘数性地放大这种影响,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的冲击。本文从优化与完善我国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农业巨灾风险属性的刻画与界定以及我国现行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方式的理论研究与现实考察,提出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的整体性巨灾损失补偿机制是应对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的最优路径与策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世清
行业损失担保是一种赔付主要由巨灾所造成的整个保险行业损失所触发的保险连结证券。与传统再保险相似,它也要事先确定合约的涵盖地域、灾害种类、责任限额和有效时间等。但它与传统再保险不同在于,赔付取决于两个损失触发条件,即购买者的实际损失和整个保险行业的损失。本文从行业损失担保的市场发展、定义与运行机制、精算定价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并把它与其他巨灾风险连接证券进行了比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高海霞 姜惠平
首先介绍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的市场化补偿机制和政府财政补偿机制,从巨灾风险的属性、金融功能观、市场失灵三个方面阐述政府和市场双方结合对风险进行补偿的必要性,然后从效率角度比较了两种补偿方式各自具有的特点,同时指出任何一种机制都不能单独承担巨灾损失的补偿责任。最后讨论政府参与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的责任边界,并提出了基于市场配置和政府干预的整合性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小敏
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巨灾风险损失,现行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建立我国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的路径: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多层次环境巨灾风险应对机制;建立环境巨灾风险再保险机制;建立环境巨灾风险基金;建立环境巨灾风险证券化机制。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段胜
巨灾损失指数作为以风险加权平均为基础的综合权数,可以通过因子分解以及层次构造来反映巨灾损失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平均相对变动,进而可以应用于巨灾损失评估过程中。本文利用统计学以及精算学的相关研究思想,从理论分析以及实践介绍的两个维度,对巨灾损失指数以及指数分析方法在巨灾损失综合评估体系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介绍巨灾损失指数的基本属性;第二部分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载体三个角度分析巨灾损失指数参与巨灾风险综合评估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则是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巨灾损失指数的初步设想。
[期刊] 预测
[作者]
康晗彬 邢天才
本文从再保险人角度对我国巨灾再保险偿付规模与费率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为此,引入资产—负债—利率动态模型并根据我国地震、洪水损失分布,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我国巨灾再保险偿付规模与公平定价费率的敏感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巨灾再保险的偿付规模,能够降低巨灾再保险公平定价费率,从而得到更适合市场的可行性定价,使投保人更愿意购买巨灾保险;对于市场可接受的费率,我国地震灾害再保险适宜的偿付规模在103亿元量级,而洪水灾害再保险适宜规模在105亿元量级,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我国地震、洪水损失分布不同造成的。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结果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开展巨灾再保险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雯
巨灾近年来已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美国、新西兰及日本三国的巨灾保险制度能为我国在处理巨灾风险问题上得到一些启迪。面临破坏程度日益剧增的巨灾风险,必须要建立巨灾损失的分担机制,以通过保险这种分散风险方式来解决巨灾风险。因此,我国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各地区人口财产状况的居民数据信息系统;以国家的名义建立基本巨灾保险基金;用商业化的方式开展商业巨灾保险;完善资本市场,发行巨灾债券等来解决巨灾损失补偿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段胜 吕煌芹
在市场化的巨灾保险机制运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风险识别问题容易导致巨灾保险合同偏离最优均衡状况进而诱发市场失灵,因此,合理有效的识别投保人的风险类型显得尤为重要。在以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利用不完全动态信息博弈模型对巨灾保险中的风险识别模式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后验风险识别模式同样可以有效甄别投保人的风险状况,风险分离均衡后的巨灾保单可以在多期的合同中达到精练贝叶斯均衡。
关键词:
巨灾保险 风险识别 精练均衡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谷洪波 郭丽娜 刘小康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损失的逐渐加大,灾后损失的评估与度量日臻重要。在阐述农业巨灾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农产品生产的节律性和周期性等特征,提出了农业巨灾损失的多种度量方法,为保险公司和各级政府开展保险理赔、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准确的定损依据。
关键词:
农业巨灾损失 评估指标体系 保险理赔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樵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论证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立法决策提供参考,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数据开放立法模式、路径和要素,为构建政府数据开放法律框架提供理论基础,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开展文献研究、政策法规调研和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调研,为立法设计提供理论、政策和实践证据。[结果/结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领域存在立法空白和现实问题,亟待发挥立法这一根本要素的功能和效益。政府数据开放立法具有博弈基础上的平衡性及合法性,时机较为成熟,具备国际立法实践和我国地方立法探索两方面的现实基础。应围绕"立"和"改"环节,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数据开放法律框架。立法要素包括:主体、范围、方式和程序以及保障和问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玲 姚鹏
巨灾保险制度是国家综合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巨灾风险损失分担机制则是巨灾保险制度的核心。如何构造科学合理的巨灾风险损失分担机制,是理论与现实的重大关切。本文以地震风险为研究对象,利用我国地震的历史数据(1910-2011),采用基于复合泊松分布与基于复合负二项分布的随机模拟方法对地震风险进行模拟,以年度震级和的形式绘制了地震风险损失的超越概率曲线。最后在此超越概率曲线基础上,研究在不同风险容忍度下各个主体承担地震风险损失的比例。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通过随机模拟技术对巨灾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对巨灾风险损失分担机制进行划分的方法。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泊松分布下,个人与保险人可以承担7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伟忠 吴茜 陈敬元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平台,以多层次风险分担为保障,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广东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灾害造成的巨大影响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重大风险敞口,建立符合广东实际的巨灾保险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探讨广东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设计广东巨灾保险制度的总体框架,指出广东巨灾保险应以台风、洪涝、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为保障对象,以指数保险为基础,建立巨灾保险、再保险、巨灾基金等相结合的多层次损失分散补偿机制,更好地发挥保险在灾害应急救助中的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