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2)
- 2023(13136)
- 2022(11724)
- 2021(11039)
- 2020(9375)
- 2019(21638)
- 2018(21819)
- 2017(43041)
- 2016(23415)
- 2015(26337)
- 2014(26466)
- 2013(26633)
- 2012(24653)
- 2011(22235)
- 2010(22250)
- 2009(20606)
- 2008(20047)
- 2007(17755)
- 2006(15947)
- 2005(14295)
- 学科
- 济(96482)
- 经济(96363)
- 管理(66041)
- 业(64703)
- 企(51245)
- 企业(51245)
- 方法(46015)
- 数学(40430)
- 数学方法(40026)
- 中国(27386)
- 农(26774)
- 财(23713)
- 学(21594)
- 业经(20056)
- 地方(18973)
- 贸(18449)
- 贸易(18438)
- 农业(18242)
- 制(18119)
- 易(17902)
- 银(15131)
- 银行(15066)
- 理论(14833)
- 和(14670)
- 行(14423)
- 务(14134)
- 财务(14071)
- 财务管理(14039)
- 融(13989)
- 金融(13988)
- 机构
- 大学(342379)
- 学院(338036)
- 济(137443)
- 经济(134542)
- 管理(132463)
- 研究(116561)
- 理学(114659)
- 理学院(113357)
- 管理学(111366)
- 管理学院(110787)
- 中国(86819)
- 京(74002)
- 科学(73096)
- 财(63676)
- 所(60013)
- 农(58071)
- 研究所(54701)
- 业大(52236)
- 中心(51285)
- 财经(51182)
- 江(48971)
- 北京(47098)
- 经(46555)
- 农业(45952)
- 范(43864)
- 师范(43379)
- 院(42173)
- 经济学(41777)
- 州(39513)
- 财经大学(38228)
- 基金
- 项目(228175)
- 科学(178169)
- 基金(165918)
- 研究(163704)
- 家(146136)
- 国家(144942)
- 科学基金(122812)
- 社会(102203)
- 社会科(96732)
- 社会科学(96706)
- 基金项目(87806)
- 省(87584)
- 自然(81426)
- 自然科(79488)
- 自然科学(79464)
- 自然科学基金(78051)
- 划(74740)
- 教育(74645)
- 资助(69912)
- 编号(66242)
- 成果(53851)
- 重点(51136)
- 部(50693)
- 发(48384)
- 创(46741)
- 课题(45620)
- 科研(44079)
- 创新(43656)
- 教育部(43023)
- 大学(42086)
- 期刊
- 济(150227)
- 经济(150227)
- 研究(102547)
- 中国(63494)
- 学报(57054)
- 农(51851)
- 科学(51794)
- 管理(49826)
- 财(46076)
- 大学(42548)
- 学学(40146)
- 农业(36034)
- 教育(35136)
- 融(29091)
- 金融(29091)
- 技术(28074)
- 财经(24976)
- 经济研究(24818)
- 业经(24091)
- 经(21339)
- 问题(20046)
- 业(18585)
- 理论(17631)
- 图书(17214)
- 技术经济(16827)
- 实践(16005)
- 践(16005)
- 科技(15832)
- 贸(15522)
- 现代(15405)
共检索到498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朝鲜
一、处理工资、物价和劳动生产率三者增长关系的一般原则(一)职工平均实际工资的增长速度一般应当慢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1)工资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中V的变动,与平均工资的增长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成反比,因此,只有使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慢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2)这是保证市场商品供求平衡、保证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许多因素,只有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的提高才可直接引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光宇
职工工资是劳动者为谋生所必须的那一部分劳动的报酬,在量上必须同劳动者生存所必要的消费资料的价值相一致。在现阶段,劳动报酬和消费品资料价值都以货币来表现,于是,工资、物价、劳动生产率就相互依存为一定的函数关系。人们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变化,求得建立合理的增长模式,以促使生产持续发展,物价保持稳定,人民生活相应改善,经济运行协调运动。本文试图就三者的增长关系,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一些看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中一
现行经济理论及实践中流行着一种提法,即要做到工资收入的合理分配,工资增长率不能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对此,有人提出异议。笔者亦认为前述命题经不起严格的推敲,不过在理解上又有所差别,以下谈谈自己的想法。工资的增长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其物质基础,但劳动生产率不能全面衡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除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条途径外,还能通过增加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的人数(这时劳动生产率不一定提高)来达到。就后一条途径看,如果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治国
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对马克思所说的“劳动的生产力”(即劳动生产率——笔者注)的“劳动”应该如何理解?有的同志理解为是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内的全部劳动。但更多的同志却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砚耘
1965年三年调整时期和“六五”时期,其他各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都比较慢,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也不高。三年调整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走的是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六五”时期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特殊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鹏飞 李莹
本文将"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引入古典经济学的劳动生产率——工资理论框架,采用1996—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考察以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的相对生产率表示的"巴萨效应"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发现"巴萨效应"在全国层面是推动工资上涨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看,巴萨效应的工资传导机制仅在东部地区显著成立,而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和可贸易部门与不可贸易部门间的劳动市场分割阻碍了巴萨效应对工资的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宏
我国工资中长期增长趋势与劳动生产率接近。"十一五"期间,工资增长落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波动性大于工资,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分布呈倒"U"型走势。基于2002~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工业化和投资扩张是我国现阶段工资上涨的最大推力,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工资增长有正向推动作用但非唯一因素,不同地区工资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十二五"规划中的"同步增长"应解读为同趋势而非"同比例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云霞
本文利用我国2004-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为基础构造创新产出变量,并结合资本存量、工业化水平和出口规模等变量,分区域考察了我国创新产出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结果发现,发明专利对区域劳动生产率增长有反作用,而实用新型专利则有不太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此外,工业化水平和出口规模均显示出不同的影响。这说明,在国内产业结构尚不够优化的条件下,短期内创新产出的增加并不一定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
专利 创新 劳动生产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吴泽雄
本文基于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产业增加值构成差别显著的事实,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投资的产业构成,研究了投资影响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经济机制。本文理论模型能够很好拟合中国非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的增长趋势。对模型进行的反事实数值模拟表明,中国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对结构转型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但投资率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部门生产投资品的相对技术是影响投资的产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投资 产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富华 李国平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份额变化分析方法,把工业作为整体细分地区,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各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原因。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总体来说,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通过结构细分,各地区之间的增长又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增长 区域 工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帆
长期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速更是显著。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产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相对地,劳动配置结构变化的贡献度并不显著,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强化。劳动配置结构变化贡献度较小,与劳动力跨部门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行业内部生产率提高与分工演进、资本深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等密切相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作为反映劳动力质和量的指标,是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分别从全局和分地区的角度实证研究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影响经济增长的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高于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劳动参与率 经济增长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蔡昉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的刘易斯转折点,到迎来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的人口红利转折点,其间日本经过了30余年,韩国将经过40多年,而中国充其量只有9年。中国这一特殊性可以较好地解释民工荒或招工难现象的严峻性,以及工资增长的巨大幅度。研究指出,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能否与之保持同步和适应,同时提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益超
从三次产业、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配置结构、变迁动能等3个维度,采取指数分析、对数分析和分段回归分析相结合,对1980~2014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和动能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中,第三产业贡献度48.4%,第二产业贡献度43.5%,第一产业贡献度8.1%;产业劳动生产率贡献度占79.6%,产业劳动力配置结构贡献度20.4%;劳均设备资本贡献度85.7%,劳动力质量贡献度28.3%,产业资本配置结构贡献度-6.7%,人口就业率贡献度-3.0%,消费与产出成长指数之比则基本零贡献。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动能转换与机制创新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在于强势推进产能转型升级、居...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赵勇 杨冬民
灰色模型CM(1,3)很好体现了资本使用量和劳动投入量对下期工业产出值增加率的影响。通过对2003-2005年劳动生产力和灰色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能源类工业部门产出的增加更多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化纤和石油等工业生产率提高呈现出较高趋势,其劳动力对产出值增加的影响度在下降。
关键词:
工业结构 灰色模型 劳动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