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6)
- 2023(11632)
- 2022(10291)
- 2021(9833)
- 2020(8329)
- 2019(19484)
- 2018(19921)
- 2017(38094)
- 2016(21334)
- 2015(24384)
- 2014(24887)
- 2013(24283)
- 2012(22392)
- 2011(20259)
- 2010(20499)
- 2009(18626)
- 2008(18181)
- 2007(16157)
- 2006(14249)
- 2005(12438)
- 学科
- 济(77402)
- 经济(77307)
- 管理(58340)
- 业(53750)
- 企(43651)
- 企业(43651)
- 方法(36283)
- 数学(31478)
- 数学方法(31080)
- 中国(23727)
- 农(22160)
- 财(19866)
- 学(18533)
- 制(17238)
- 业经(16730)
- 理论(16071)
- 地方(15276)
- 贸(14770)
- 贸易(14761)
- 易(14367)
- 农业(14063)
- 银(13874)
- 银行(13823)
- 教育(13817)
- 行(13225)
- 和(13182)
- 技术(12617)
- 体(12328)
- 融(12291)
- 金融(12283)
- 机构
- 大学(301518)
- 学院(300370)
- 管理(116947)
- 济(112322)
- 经济(109495)
- 理学(100402)
- 研究(99861)
- 理学院(99260)
- 管理学(97516)
- 管理学院(96978)
- 中国(73885)
- 京(65643)
- 科学(63352)
- 财(53936)
- 所(51022)
- 农(49520)
- 研究所(46404)
- 业大(45998)
- 江(44437)
- 中心(44372)
- 财经(42902)
- 北京(42023)
- 范(41070)
- 师范(40644)
- 农业(38973)
- 经(38794)
- 院(36723)
- 州(36247)
- 技术(34981)
- 师范大学(32520)
- 基金
- 项目(201147)
- 科学(155275)
- 研究(149528)
- 基金(141321)
- 家(123077)
- 国家(122003)
- 科学基金(103068)
- 社会(88981)
- 社会科(83984)
- 社会科学(83960)
- 省(80188)
- 基金项目(75499)
- 教育(70403)
- 划(67552)
- 自然(67474)
- 自然科(65817)
- 自然科学(65797)
- 自然科学基金(64554)
- 编号(63766)
- 资助(58962)
- 成果(53041)
- 重点(44885)
- 课题(44760)
- 部(44021)
- 发(42352)
- 创(41508)
- 项目编号(39078)
- 创新(38585)
- 科研(38178)
- 大学(37548)
- 期刊
- 济(126828)
- 经济(126828)
- 研究(90362)
- 中国(59259)
- 学报(49374)
- 农(44829)
- 科学(43565)
- 管理(43305)
- 教育(43271)
- 财(39199)
- 大学(36801)
- 学学(34246)
- 农业(31396)
- 技术(27928)
- 融(25016)
- 金融(25016)
- 业经(21539)
- 财经(20185)
- 经济研究(19487)
- 图书(17472)
- 经(17067)
- 问题(16840)
- 理论(15824)
- 业(15401)
- 实践(14671)
- 践(14671)
- 科技(14646)
- 技术经济(13976)
- 版(13604)
- 现代(13470)
共检索到444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翁勇南 宋守信
在对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培养信息、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从培养模式来看,都沿用工学硕士教育体系,虽然最终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但是实际上并未真正拉开工程硕士与工程类工学硕士之间的距离。工程硕士教育的定位应是介于工学硕士教育和MBA教育两者之间,要培养既懂工程又通晓管理的专业工程管理人才。应通过对课程的优化来达到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仇国芳
作者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 ,力图促进这种新规格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熟 ,并使其质量得到保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健武 周毅 田雅芳
金融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性的专业,需要同时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切合实际的实践经验,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发,提出了以立体式实践培养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体系,其中包括教学场景、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四个维度。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应用和探索中,这一体系初见成效,受到了广大研究生的欢迎,也获得了学界同行的认可和业界的好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世良 王景伟 徐玲 李丹
认为工程实践能力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构建工程实践能力体系是工程硕士研究生质量保证的重要举措。从工程哲学和教育学的视角,梳理了工程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内在逻辑,形成工程知识—工程实践能力框架,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紧紧围绕"工程实践能力"这一核心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制定了工程知识与实践能力融通的课程方案,构建了认知—应用—创新三阶段梯次递进的工程实践模式,逐步探索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共治工程实践机制,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工程知识 实践能力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振一 刘颖 郑燕康 罗燕春 王孙禺
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完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吴振一,刘颖,郑燕康,罗燕春,王孙禺一、引言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竟争日趋激烈,中华民族能否在未来世纪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在于综合国力的强弱。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涛 陆根书 柳一斌
以陕西省12所高校2012年2014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335名工程硕士生和872名工学硕士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获奖者的成果和科研实践经历进行比较,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培养过程中,工程硕士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受益较多,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分类培养成效显著,但是工程硕士生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经济新常态下工程硕士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提升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梅中义 范玉青 燕丽
从“工程硕士和工学博士、硕士的论文选题及所存在问题”、“工程硕士和工学博士、硕士统筹培养的合理性和有益性”、“工程硕士和工学博士、硕士的统筹培养方法及质量保证”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近几年进行工程硕士与工学博士、硕士统筹培养的经验和基本情况。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炳忠
由于工程硕士涉及到企业和学校两方面管理,已有成熟的全日制硕士评价体系难以完全适用。通过调研当前工程硕士的现状,形成了以工程硕士论文指导为主线,以企业和学校的过程监控为辅的指标化评价标准。针对工程硕士评价指标体系的覆盖面大,指标复杂等特点,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各层判断矩阵用于一致性检验,形成了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智能分析模型。模型已经用于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工程硕士质量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工程硕士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工程硕士 培养质量 分析模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宋平 杨连茂 甄良 丁雪梅
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以及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结构的特点,论述了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分别从校企、导师以及研究生多个层面,阐述利用校内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依托科研合作平台等手段,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举措。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 实践能力 研究生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许建平
本文对我国的工程硕士的培养问题做了探讨。文章就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扩展途径提出了作者的看法,认为加大在职研究生培养,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的研究生培养途径。并以工程硕士的外语教学为对象,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的模式与方法,对外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作者的见解,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工程硕士 教育 外语教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延明 向智男 葛瑞明 陈小平 朱敏
从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专业实践基地、双导师机制及学位论文标准、制度建设及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构建与实施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做法及效果,并通过调研结果证实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最后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对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林 张斌 巩恩普 李鸿儒 高宪文 李琳 王明波
结合东北大学全日制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构建了"三层次、递进式、全过程"的研究生实践课程体系;为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建立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突出了"工程实践、分类指导"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特色;以质量为目标,构建了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监督保障体系。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 控制工程 实践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支政 骆莲莲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及灵活性,而课程硕士培养在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特点符合这些要求。笔者主要探讨在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中借鉴课程硕士攻读方式的依据问题。
关键词:
课程硕士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永杰 罗中琼 黄庆
分析了西南交通大学在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过程中的一些有益的做法和加强综合能力培养的措施,介绍了工程硕士毕业生的一些典型事例,并就今后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
工程硕士 综合能力 培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