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9)
- 2023(14131)
- 2022(11867)
- 2021(10762)
- 2020(9348)
- 2019(21269)
- 2018(21053)
- 2017(41363)
- 2016(22684)
- 2015(25637)
- 2014(25582)
- 2013(25968)
- 2012(24106)
- 2011(21963)
- 2010(22408)
- 2009(21529)
- 2008(21858)
- 2007(20251)
- 2006(18270)
- 2005(16410)
- 学科
- 济(105625)
- 经济(105506)
- 业(93023)
- 管理(75192)
- 企(74546)
- 企业(74546)
- 农(47894)
- 方法(45643)
- 数学(37055)
- 数学方法(36793)
- 业经(31948)
- 农业(31588)
- 财(30182)
- 中国(26775)
- 制(22552)
- 地方(21283)
- 务(20723)
- 财务(20702)
- 财务管理(20664)
- 企业财务(19526)
- 贸(19416)
- 贸易(19408)
- 易(18902)
- 技术(18768)
- 和(18650)
- 学(17343)
- 策(17103)
- 划(16306)
- 体(16121)
- 理论(15863)
- 机构
- 学院(345907)
- 大学(339882)
- 济(148189)
- 经济(145270)
- 管理(136575)
- 理学(117051)
- 理学院(115840)
- 管理学(114271)
- 管理学院(113630)
- 研究(112542)
- 中国(89806)
- 农(71857)
- 京(71206)
- 科学(68628)
- 财(68388)
- 所(58427)
- 农业(55620)
- 江(54468)
- 业大(54399)
- 财经(54339)
- 中心(52978)
- 研究所(52568)
- 经(49042)
- 经济学(44761)
- 北京(44381)
- 州(42780)
- 范(42659)
- 师范(42292)
- 经济学院(40832)
- 财经大学(39484)
- 基金
- 项目(221331)
- 科学(174887)
- 研究(163322)
- 基金(160513)
- 家(138853)
- 国家(137534)
- 科学基金(118166)
- 社会(105650)
- 社会科(99885)
- 社会科学(99852)
- 省(88644)
- 基金项目(85851)
- 自然(74710)
- 教育(72939)
- 自然科(72813)
- 自然科学(72790)
- 划(72716)
- 自然科学基金(71544)
- 编号(67805)
- 资助(64253)
- 成果(53976)
- 发(49909)
- 部(49577)
- 重点(49427)
- 创(47946)
- 业(45591)
- 课题(44910)
- 创新(44248)
- 国家社会(43549)
- 科研(42097)
- 期刊
- 济(172343)
- 经济(172343)
- 研究(97795)
- 农(71139)
- 中国(65396)
- 财(54104)
- 学报(52251)
- 科学(49864)
- 管理(49621)
- 农业(47832)
- 大学(39321)
- 学学(37366)
- 融(34750)
- 金融(34750)
- 业经(33985)
- 技术(29755)
- 教育(28155)
- 财经(27068)
- 经济研究(25373)
- 业(25356)
- 问题(24223)
- 经(23363)
- 技术经济(20000)
- 贸(17522)
- 商业(17519)
- 资源(17448)
- 版(17158)
- 世界(16866)
- 现代(16418)
- 理论(16256)
共检索到518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东景
不断降低水资源使用强度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个核心任务。运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方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2003—2009年间我国工农业水资源使用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贡献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影响全国工农业水资源使用强度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对全国工农业水资源使用强度下降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区域经济规模变化所起作用较弱;东、中、西部省份在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结构效应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农业内部的节水总效应显著大于工业内部的节水总效应;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效应最大,工业内部的技术进步效应最大。为了实现全国工农业水资源使用强度的持续下降,应大力推进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国璋 王双
中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能源消费也存在差异,分析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能够在区域层面上进一步理解总体能源强度的变动。文章利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技术(LMDI)对1995-2005年中国能源强度变动进行区域因素分解,发现由区域内能源强度所显示的区域内技术进步因素是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决定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璋 王双
使用指数分解分析进行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是研究能源变动的主要研究方法。拉氏指数和D氏指数法各自都有其自身缺陷,费雪指数法则能折衷这两种指数方法,并能很好地克服拉氏指数和D氏指数法的缺点,因此其在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进行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析。本文基于广义费雪指数(GFI)方法,将影响区域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技术进步效应、结构变动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并利用1995-2005年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对区域能源强度变动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发现区域结构因素是能源强度变动的主要解释因素,其次是区域技术进步,而区域经济规模的解释力较弱。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旷宗仁 王海民 左停
本文通过对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考察后,认为国家在产业政策与制度、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形势、资源与环境、科技研究与推广五个方面的不足,是制约我国工农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工农业 协调发展 科研体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刘华军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构建了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采用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测度思路,对污染排放约束下中国分省份及区域的农业水资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采用Bootstrap断尾回归模型对污染排放下农业水资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2011年、2012年全国平均农业水资源效率分别为0.693、0.671,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未达到生产前沿。在八大区域中,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水资源效率最高,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农业水资源效率处于低水平。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农田水利建设和环境规制对于提升我国农业水资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水资源丰裕程度则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叶宝文
我国工农业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关系分析北京商学院研究生部邮政编码:100037叶宝文1993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较高,1994年的全国零售物价指数比1993年上升21.7%。虽然财税、金融、物价等政策调整对物价上升有一定影响,但工农业产业结构失衡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雅乖 刘玲燕
选取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4—2014年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超效率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水资源效率进行评价,并对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效率相对较低,仅北京、天津、青海三省市的水资源效率高于1,其余大部分省市水资源效率处于0~0.2之间;同时,我国水资源效率还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华北、西北地区相较于其他区域处于较高水平。水资源效率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水资源效率与治理废水项目完成投资额和产业用水结构呈负相关关系,与供水总量和科技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效率,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水平,优化产业用水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雅乖 刘玲燕
选取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4—2014年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超效率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水资源效率进行评价,并对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效率相对较低,仅北京、天津、青海三省市的水资源效率高于1,其余大部分省市水资源效率处于00.2之间;同时,我国水资源效率还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华北、西北地区相较于其他区域处于较高水平。水资源效率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水资源效率与治理废水项目完成投资额和产业用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强 王本德 曹明亮
残差项的存在影响了因素分解模型对水资源利用驱动效应的量化效果,论文引入无残差的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大连市1980—2009年间的水资源利用变动进行了分析,将其影响因素分解为:定额效应、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经济规模效应及人口效应,并与常用的3种非完全因素分解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选择LMDI完全分解的结果对大连市水资源利用变动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LMDI法的分解效果最好,残差为0;②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为水资源利用的拉动效应,其中,经济效应为主要因素;定额效应和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为水资源利用的抑制效应,其中,定额效应为主要因素;③2005年之后,大连市社会经济对用水的拉动进一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云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方面在整个时间段表现为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表现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相互背离,只是近两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出现了双向增长;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公共投资、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城市化程度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辛岭 刘衡 胡志全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实践意义。构建指标体系测算近15年(2005—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展现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借助障碍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别剖析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结构差异和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区域差异化推进和协调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2005—2019年我国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水平逐年递增,由四大区域内部差异主导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域差异呈缩减态势,但农业生产、经营和产业结构现代化水平有明显发散迹象;我国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存在低质同构化与正向空间相关性的现象。城乡多维差距、农业面源污染、乡村治理失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薄弱是导致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结构差异的关键因素;技术进步、城镇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产品对外开放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差异有显著影响,但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农产品对外开放度的溢出效应尚未显现。所以,应明确结构差异地区的突出优势,着力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突出短板,发挥好区域协调效应和要素溢出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胜利 宋秉芳 王建武 曲玮
石羊河流域武威平原区水资源与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动力学模拟吕胜利,宋秉芳,王建武,曲玮一、严峻的生态和社会现实问题甘肃河西走廊的三大水系中,石羊河流域用水矛盾比较突出。在石羊河流域中,武威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出现了十分严峻的生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汉斌 李春鹏
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具有重大意义,而泉州工农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依然严重存在。本文论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关系以及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的设计原则,构建了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比三个主要指标,并对泉州工农业协调发展进行实证测度分析,提出了泉州工农业协调发展机理和泉州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魏芙蓉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 ,韩国工业政策由在官方直接控制下执行转变为一套与市场相联的鼓励性政策 ;农业政策由原来很少涉及对发展的扶持转变为对农业的直接作用远超出工业 ,不仅规定信贷与投资 ,而且执行了大量的扶持计划。 70年代面对经济发展的新问题又进行了相应的政策调整。从而使韩国经济实现了由农业向工业、由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平稳过渡
关键词:
韩国 经济 工农业 政策 演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敏纳
文章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建立VAR模型和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方法,实证研究了1978~2005年间中国及其四大政策区域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关联性,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发展不是基于农业发展演化的内生发展,也没能有效带动农业的发展,这极大地制约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给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