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35)
2023(13751)
2022(12057)
2021(11168)
2020(9523)
2019(21944)
2018(22097)
2017(44148)
2016(23700)
2015(26970)
2014(27102)
2013(27162)
2012(25084)
2011(22866)
2010(22992)
2009(21422)
2008(20981)
2007(18827)
2006(16923)
2005(14768)
作者
(69436)
(57808)
(57334)
(54494)
(36414)
(27606)
(25958)
(22807)
(21808)
(20658)
(19491)
(19238)
(18162)
(18110)
(17513)
(17404)
(17205)
(16991)
(16566)
(16244)
(14378)
(14336)
(14077)
(13161)
(13084)
(12815)
(12758)
(12693)
(11718)
(11420)
学科
(105657)
经济(105536)
(72919)
管理(64789)
(50138)
企业(50138)
(48605)
方法(47406)
数学(41995)
数学方法(41659)
农业(32238)
中国(28812)
业经(26261)
(23386)
地方(21776)
(20194)
(19259)
贸易(19250)
(19128)
(18655)
技术(16385)
(15835)
银行(15796)
环境(15149)
(15125)
(14631)
金融(14630)
(14349)
(14204)
(14201)
机构
学院(350401)
大学(349384)
(148478)
经济(145515)
管理(141937)
理学(123806)
理学院(122557)
管理学(120737)
管理学院(120126)
研究(114825)
中国(86699)
(73547)
(68971)
科学(68965)
(65944)
(57100)
业大(55843)
财经(53549)
农业(52990)
中心(52452)
研究所(51662)
(50481)
(48761)
北京(46254)
(44708)
师范(44385)
经济学(44314)
(40840)
(40591)
经济学院(40338)
基金
项目(235922)
科学(186297)
研究(176159)
基金(171800)
(147804)
国家(146531)
科学基金(126434)
社会(112662)
社会科(106552)
社会科学(106526)
基金项目(92113)
(92084)
自然(80192)
教育(78953)
自然科(78265)
自然科学(78248)
自然科学基金(76878)
(76046)
编号(73010)
资助(70447)
成果(58627)
(53199)
重点(51714)
(51463)
(48862)
课题(48753)
国家社会(46089)
教育部(45597)
创新(45405)
人文(45302)
期刊
(165021)
经济(165021)
研究(103846)
(69142)
中国(63325)
学报(52520)
科学(49501)
管理(48792)
农业(47078)
(45793)
大学(40931)
学学(38841)
教育(34109)
(33339)
金融(33339)
业经(32316)
技术(29155)
财经(25947)
经济研究(24731)
问题(23580)
(22117)
(21851)
技术经济(18107)
理论(17851)
科技(16600)
商业(16577)
现代(16549)
(16388)
实践(16229)
(16229)
共检索到508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希果  梁彭勇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1978~2003年工业集聚与非农产业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互动关系;(2)非农产业就业是影响我国工业集聚的重要原因,而工业集聚没有带动就业非农化;(3)我国地区政府的就业政策加快了非农化进程,引起了非农化过程中的工业集聚效应;(4)我国城市对工业的承受能力较弱;(5)我国的工业集聚只引起了产业产值变化,并没有过多地改变产业就业结构,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差,没有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今后的工业化战略应当更加重视就业问题的解决。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曾国平  曾三  梁彭勇  
运用协整检验、因果分析等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78—2005年的工业集聚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二者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互动关系。工业集聚是影响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原因,而城市化进程对工业集聚的变动也有显著的影响。工业集聚加剧了人口的集聚,构成城市集聚的基础,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的规模越大,人口越多,集聚性越强,对周围地区的工业向心力越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姬军荣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产业集聚是推动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与动力。文章从工业集聚与服务业集聚对农村城镇化影响程度的视角,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与计量模型,引入产业结构熵数指标,进行数据处理与回归分析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文章最后认为,工业集聚是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动力;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是推进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服务业集聚对提升农村城镇化质量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本文首先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构建了3×2×2空间均衡模型,提出了理论假说:劳动力流动以及FDI向沿海的流动加剧中国非农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集聚。通过使用中国2005年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和FDI对非农产业集聚有着显著正向影响,与FDI相比较,劳动力流动对非农产业的集聚影响更为明显。在中国,劳动力流动和FDI并没有能够形成新经济地理中所述的"循环累积",但人口密度、市场潜能、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因素对非农产业的集聚有着显著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丽琴  辛尧  
本文以河北省1990-2012年数据为样本空间,依次经过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得出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与非农产业结构存在长期同向协整而短期反向抑制的不同关系,并通过对实证结果进行探讨,提出完善制度安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增加科技教育投入等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妍云  
工业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本文首先运用各省工业数据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工业的发展路径,从而得出了工业集聚也是我国目前的一种普遍现象;其次,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工业集聚效应,认为工业集聚会促进集聚地区劳动生产率和工业产值的提高,进一步导致各地区工业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扶玉枝  朱磊  
利用湖南省新化县统计局农调队2006年对农村住户调查的数据资料,采用Logit模型从农户家庭层面分析了农户从事非农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农户是否从事非农产业受家庭劳动力人数、劳动力的年龄、性别以及距最近县城的距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家庭劳动力的最高文化程度对是否从事非农产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大多数的实证研究结果不一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英明  杨连盛  吕慧君  沈星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利用相关省级数据,对中国式财政分权(纵向竞争)和地方政府竞争(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资源短缺和环境损害是否对工业集聚产生约束作用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水土资源短缺不但没有降低工业集聚水平,反而显著提高工业集聚水平。我国的水土资源短缺是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需求主导型的市场短缺,而非资源性枯竭,总体上没有改变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和集聚倾向。(2)水体环境损害对地区工业集聚产生显著的约束作用,其作用弹性达到-0.2074。(3)需求规模对地区工业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作用弹性达到0.5513。(4)交易成本对地区工业集聚产生显著的约束作用,其作用弹性至少达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晓霞  张广博  高淑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晓河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部门。这个部门同非农产业的关系如何,会直接通过资源流动和产品供求影响经济发展。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依据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农业和非农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发展关系。因此,根据本国国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研究和确定一个合理的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伟纯  李二玲  
以2006—2016年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为例,从强调区域内外两方面因素出发,利用演化经济地理思维构建分析框架,探讨了产业集聚的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区域产业集聚演化是在区域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的过程。②中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地理集聚变化与产业转移高度相关;农产品加工业在中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显著增强,表现出路径创造特征。分行业来看,中部地区对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的路径创造较为明显;长江中上游地区对原材料—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的路径创造突出,但烟草制品业集聚格局较为稳定,呈现出由区域路径锁定而导致的空间锁定特征。③对历史基础的依赖是影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演化的关键,且是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保持高水平集聚的最主要原因;产业转移显著推动了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外商投资对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东部表现为负向作用,在中西部表现为正向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农村产业分化与农业生产社会化研究课题组  
该文在论述我国非农产业发展总体特征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趋势上分析了山西非农产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苏李  臧日宏  田国英  
借助空间集聚指数、产业集聚结构效益指数、集聚影响指数和产业集聚专门化率对2003~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集聚程度及集聚绩效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整体集聚度较高且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各行业的集聚状况差异明显。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及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相对较高且明显上升,而原材料密集型和原材料及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相对较低且下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绩效呈两极分化特征,中西部地区明显优于东部地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素凤  Pascale Champagne  潘和平  冯南平  王洪波  
利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方法,以工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及其与城镇化的耦合效应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并将样本总体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组检验工业集聚环境外部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呈倒U型特征;工业集聚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集聚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水平;城镇化对工业集聚环境污染效应的门槛位置有重要影响,在四类地区中,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省份的门槛值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