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5)
2023(14279)
2022(12053)
2021(11024)
2020(9222)
2019(21373)
2018(21438)
2017(42530)
2016(23006)
2015(26045)
2014(26206)
2013(25895)
2012(23769)
2011(21514)
2010(21463)
2009(19943)
2008(19566)
2007(17166)
2006(15398)
2005(13634)
作者
(67349)
(55465)
(55328)
(52747)
(35448)
(26431)
(25166)
(21877)
(21175)
(19894)
(18901)
(18563)
(17589)
(17406)
(17155)
(16799)
(16519)
(16497)
(16004)
(15808)
(13704)
(13703)
(13497)
(12510)
(12469)
(12289)
(12225)
(12197)
(11177)
(10877)
学科
(98797)
经济(98678)
管理(66967)
(63631)
(51167)
企业(51167)
方法(45982)
数学(40486)
数学方法(40143)
中国(29786)
(26091)
(23484)
业经(21426)
地方(20385)
(19150)
(18327)
(18019)
贸易(18011)
(17397)
农业(17249)
(15288)
银行(15247)
环境(15105)
理论(14970)
(14554)
(14541)
技术(14485)
(14375)
财务(14307)
财务管理(14275)
机构
大学(339079)
学院(335315)
(136983)
管理(134047)
经济(133973)
理学(116545)
理学院(115260)
管理学(113404)
管理学院(112806)
研究(110597)
中国(81656)
(72622)
科学(67310)
(63704)
(54570)
财经(51900)
(50066)
研究所(49508)
中心(48925)
业大(48432)
(47589)
(47195)
北京(45958)
(44530)
师范(44174)
经济学(41959)
(40505)
农业(39247)
(39129)
财经大学(38719)
基金
项目(227512)
科学(179619)
研究(167114)
基金(166170)
(143617)
国家(142455)
科学基金(123013)
社会(106844)
社会科(101252)
社会科学(101227)
基金项目(88857)
(87148)
自然(79260)
自然科(77412)
自然科学(77394)
教育(76334)
自然科学基金(76001)
(73596)
资助(68255)
编号(68191)
成果(55191)
(50702)
重点(50295)
(48232)
(46583)
课题(46458)
国家社会(43907)
教育部(43830)
创新(43431)
科研(43025)
期刊
(148128)
经济(148128)
研究(102458)
中国(57882)
学报(50474)
管理(48805)
科学(46993)
(45216)
(45027)
大学(38572)
学学(36201)
教育(35172)
农业(31138)
(29138)
金融(29138)
技术(27947)
财经(25344)
业经(24658)
经济研究(24107)
问题(21771)
(21545)
图书(17295)
理论(17288)
技术经济(16520)
现代(16074)
商业(15859)
实践(15748)
(15748)
(15567)
科技(15395)
共检索到483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曾国平  曾三  梁彭勇  
运用协整检验、因果分析等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78—2005年的工业集聚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二者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互动关系。工业集聚是影响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原因,而城市化进程对工业集聚的变动也有显著的影响。工业集聚加剧了人口的集聚,构成城市集聚的基础,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的规模越大,人口越多,集聚性越强,对周围地区的工业向心力越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希果  梁彭勇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1978~2003年工业集聚与非农产业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互动关系;(2)非农产业就业是影响我国工业集聚的重要原因,而工业集聚没有带动就业非农化;(3)我国地区政府的就业政策加快了非农化进程,引起了非农化过程中的工业集聚效应;(4)我国城市对工业的承受能力较弱;(5)我国的工业集聚只引起了产业产值变化,并没有过多地改变产业就业结构,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差,没有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今后的工业化战略应当更加重视就业问题的解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文章在阐述各城镇化阶段工业集聚影响城市利用外资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含城镇化门槛效应的FDI区位选择模型,运用20032013年间中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影响城市外资的城镇化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且以估计的36%城镇化率为门槛值,该影响会呈现"倒U型"变化轨迹。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在较低城镇化阶段,由适度工业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和技术溢出效应等正外部性对城市利用外资有着正向作用;而在较高城镇化阶段,由过度工业集聚产生的拥挤成本等负外部性则会对城市利用外资形成抑制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文章在阐述各城镇化阶段工业集聚影响城市利用外资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含城镇化门槛效应的FDI区位选择模型,运用2003~2013年间中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工业集聚影响城市外资的城镇化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且以估计的36%城镇化率为门槛值,该影响会呈现"倒U型"变化轨迹。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在较低城镇化阶段,由适度工业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和技术溢出效应等正外部性对城市利用外资有着正向作用;而在较高城镇化阶段,由过度工业集聚产生的拥挤成本等负外部性则会对城市利用外资形成抑制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妍云  
工业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本文首先运用各省工业数据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工业的发展路径,从而得出了工业集聚也是我国目前的一种普遍现象;其次,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工业集聚效应,认为工业集聚会促进集聚地区劳动生产率和工业产值的提高,进一步导致各地区工业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素凤  Pascale Champagne  潘和平  冯南平  王洪波  
利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方法,以工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及其与城镇化的耦合效应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并将样本总体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组检验工业集聚环境外部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呈倒U型特征;工业集聚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集聚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水平;城镇化对工业集聚环境污染效应的门槛位置有重要影响,在四类地区中,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省份的门槛值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筱乐  
本文将集聚函数引入Copeland和Taylor模型,以市场化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了工业集聚影响环境质量的门限模型,并结合2000-2009年我国30个省市的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方法对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当市场化水平较低时,工业集聚会导致环境污染,并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这种负面影响减弱;当市场化水平跨越更高门限值时,工业集聚会改善环境。本文建议根据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不同特征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解决环境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谷慧玲  
工业集聚是指若干工业企业在某一个地域的工业生产的空间集中趋向,其特点是实现企业规模化、集中化和科技化;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的过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发生改变。工业集聚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在城市集聚,而且可以为工业集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促进工业集聚发展的同时,也可促进城市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柴志贤  
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与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因子。本文利用1999—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与城市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非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回归结果还表明:人力资本、研发存量与FDI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詹先志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中,引入高铁变量,构建了高铁对沿线城市工业集聚影响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基于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开通高铁对于工业集聚度的提高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拉动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会随着高铁数量的增加而加强;高铁的工业集聚效应只在市辖区人口规模小于50万的城市显著,作用也最强;高铁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工业集聚,对国有企业的工业集聚则有反向作用;高铁通过影响工业劳动力的流动改变沿线城市工业集聚程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詹先志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中,引入高铁变量,构建了高铁对沿线城市工业集聚影响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基于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开通高铁对于工业集聚度的提高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拉动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会随着高铁数量的增加而加强;高铁的工业集聚效应只在市辖区人口规模小于50万的城市显著,作用也最强;高铁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工业集聚,对国有企业的工业集聚则有反向作用;高铁通过影响工业劳动力的流动改变沿线城市工业集聚程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扬  李铭尧  彭继增  
FDI、工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采用中部六省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不相关回归(SUR)面板广义最小二层估计法(EGLS),综合估计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工业集聚、城市化与FDI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第二,为区域长远利益考虑,发展工业过程中应考虑产业结构的良态发展,避免地方化集聚水平过于激烈;第三,工业集聚与城市化发展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推动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英明  杨连盛  吕慧君  沈星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利用相关省级数据,对中国式财政分权(纵向竞争)和地方政府竞争(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资源短缺和环境损害是否对工业集聚产生约束作用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水土资源短缺不但没有降低工业集聚水平,反而显著提高工业集聚水平。我国的水土资源短缺是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需求主导型的市场短缺,而非资源性枯竭,总体上没有改变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和集聚倾向。(2)水体环境损害对地区工业集聚产生显著的约束作用,其作用弹性达到-0.2074。(3)需求规模对地区工业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作用弹性达到0.5513。(4)交易成本对地区工业集聚产生显著的约束作用,其作用弹性至少达到-...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张书琛  蒋耀建  
以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般变动模型作为标准的变动模式,结合1985年~2004年国内关于城市化与工业化方面的统计数据,从整体关系和工业化内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发现: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符合世界城市发展规律,但城市化发展主要由第三产业就业推动。现阶段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及促进农村工业城市化来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兰梓睿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对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模式具有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集聚对城市群本地城市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工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等影响因素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以绿色创新为支撑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加强城市群工业集聚区域的环境规制和监管,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实现区域整体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