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8)
- 2023(7239)
- 2022(6105)
- 2021(5474)
- 2020(4421)
- 2019(10247)
- 2018(10233)
- 2017(20359)
- 2016(10889)
- 2015(12638)
- 2014(12765)
- 2013(13017)
- 2012(12903)
- 2011(11958)
- 2010(12328)
- 2009(11756)
- 2008(11628)
- 2007(10655)
- 2006(9973)
- 2005(9553)
- 学科
- 济(56887)
- 经济(56835)
- 管理(27806)
- 业(27568)
- 中国(21365)
- 企(19102)
- 企业(19102)
- 地方(18417)
- 方法(17271)
- 农(16567)
- 数学(14969)
- 数学方法(14901)
- 业经(12997)
- 银(12180)
- 银行(12168)
- 制(11916)
- 行(11904)
- 贸(11390)
- 贸易(11377)
- 融(11242)
- 金融(11242)
- 农业(11004)
- 易(10985)
- 发(10752)
- 地方经济(10596)
- 财(10404)
- 环境(9286)
- 学(8610)
- 发展(8016)
- 展(7994)
- 机构
- 学院(168089)
- 大学(166222)
- 济(76647)
- 经济(75011)
- 研究(64790)
- 管理(59595)
- 中国(51898)
- 理学(48902)
- 理学院(48282)
- 管理学(47704)
- 管理学院(47376)
- 京(37355)
- 财(36893)
- 科学(36431)
- 所(33805)
- 研究所(29865)
- 中心(28687)
- 财经(27801)
- 江(27078)
- 农(26578)
- 北京(25079)
- 经(24972)
- 范(24098)
- 师范(23908)
- 经济学(23666)
- 院(23062)
- 州(22278)
- 经济学院(21251)
- 业大(20917)
- 农业(20372)
- 基金
- 项目(96399)
- 科学(75361)
- 研究(75016)
- 基金(67368)
- 家(57398)
- 国家(56866)
- 社会(47734)
- 科学基金(47452)
- 社会科(45304)
- 社会科学(45298)
- 省(38160)
- 基金项目(34985)
- 教育(33256)
- 划(31856)
- 编号(31262)
- 发(27876)
- 资助(27795)
- 自然(27132)
- 成果(26956)
- 自然科(26417)
- 自然科学(26411)
- 自然科学基金(25898)
- 发展(23193)
- 课题(22943)
- 展(22815)
- 重点(21972)
- 部(21531)
- 创(19754)
- 国家社会(19402)
- 性(19157)
共检索到284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鲁保林 商建初
利润份额表示企业收入在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中所占的比重。决定利润份额动态变化的基本变量有三个,分别为劳动生产率,实际工资和非生产性支出。未来几年,由于劳动生产率在短期内难以快速提高,且实际工资的上涨趋势难以逆转,我国工业部门利润份额难以延续1990年代末以来的上升态势。从本质来看,技术创新是劳动生产率上升、利润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因此构建一个基于自主创新和管理效率提高的生产方式有助于保持一个适当的利润份额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仲常 吴永球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工业部门产出在不断地增长,但这种增长的背后却存在增长效率下降的问题。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了三个假定。基于1 963—2 0 0 3年数据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前后影响工业部门资本效率的因素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利润率下滑主要可以归因于:工业部门技术选择的偏差、厂商的数量增加以及投入品价格的上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仲常,吴永球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capital profit rate had taken on a declined trend, while the total output was increasing in industry section.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d three assumptions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The statistics studies which base on the data of 1963~2003 suggests tha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capital profit rate have large changed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periods. The descent of capital efficiency 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 reformed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eviation of technology option, the increased of firms' quantity and the accented of input material price.
关键词:
资本效率 因果检验 结构突变 单位根检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申 杨红彦
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显示在1999~2009年期间,我国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主要是行业内部劳动力再配置的结果;利用中国工业部门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方法对国际贸易、技术变革对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表明,国际贸易具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我国工业部门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而技术进步则存在显著降低工业行业劳动份额的效应,这与我国工业部门在研究期内的技术进步具有劳动节约型特征有关。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国际贸易 技术变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重恩 钱震杰 武康平
本文讨论我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因素问题。在标准的新古典要素分配份额模型中,本文引入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以及企业目标函数的差异,建立了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模型。根据这个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了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的计量模型,并利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表明,垄断能力越高,资本收入份额越高,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存在明显差异,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各类经济性质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法人投资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传统新古典分配模型考虑的技术因素,包括要素投入比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对要素分配份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俊伶 夏侯沁蕊 王克 邹骥 孔英
工业是中国最大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部门,对低碳转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工业模块的"自下而上"能源系统模型PECE-LIU2017,展望工业部门的发展与排放趋势,探讨不同情景下中长期低碳转型的可能路径。结果显示:①在充分发挥减排潜力的条件下,工业部门有望在202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2050年排放量由基准情景的59亿吨下降到21亿吨;②能效提升是减排的关键,生产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有着重要贡献,但要实现2℃温升目标,还需在2030年后推广应用CCS技术;③工业部门的技术普遍较为成熟,2050年大部分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为负,节约的费用可以弥补新增投资,但CCS等技术仍需政府支持;④2050年前,工业部门能够以不到总低碳投资需求的10%贡献25.62%的减排量,低碳转型具有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接受性。中国工业部门应坚持在近期以成熟的能效技术为主、中长期以低碳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方向,走出一条率先达峰及深度脱碳的转型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志宏
阿联酋工业部门发展迅速韩志宏(驻阿联酋使馆经商处经过这些年来石油市场的风云变换,阿联酋政府逐步认识到不能仅仅依靠石油出口支撑国民经济,必须加强非石油部门的发展。为实施经济多元化政策及增加非石油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阿联酋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工业企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颖博 王文平 李文文
为解决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文章以硫排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耗过程中硫排放脱钩状态及其强度演变的解析,试图找出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产业未来绿色发展铺平道路。研究发现:(1)整个工业部门将长期维持弱脱钩状态,除了采掘业的脱钩程度越来越弱直至耦合外,其他产业类型皆呈现出反向的趋势。(2)硫排放强度情况与脱钩状态相互映射和解释,即只有采掘业硫排放强度越来越强,其他产业类型均是越来越弱。(3)在硫排放强度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中,产业结构效应产生的影响偏弱,能源强度效应对硫减排的贡献最大,而未来硫减排最主要的短板体现在能源结构效应方面。基于此,现有政策在制定中应更有针对性:采掘业是未来需重点整治的产业;短期内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是降低中国工业硫排放强度的最佳捷径;而长期应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方向努力,尤其是能源结构方面效果将会更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彬琳
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劳动要素份额变化对工业部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劳动要素份额的"U"型变化规律,将2000-2013年的全时段数据分成劳动要素份额下降与上升两部分,分别检验其对工业部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要素份额下降阻碍了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劳动要素份额上升促进了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与技术进步,但对工业部门效率的影响呈现先阻碍后促进的异质性。前期劳动要素份额的下降降低了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在提高资本要素份额的同时减少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与动力,同时大大降低了对低层次产业与低生产率企业的淘汰门槛,...
关键词:
劳动要素 生产率 技术进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申广军 周广肃 贾珅
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引起研究者和政策界的重视。现有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但是关于企业的市场力量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尚未得到一致的意见。本文扩展了Kalecki(1954)的理论模型,提出企业市场力量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假说,因为企业通过市场力量获取的收益中,工人只能分成其中的一小部分。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中国工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和加成系数,并以此研究市场力量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力量越强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越低,并且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变量、样本和模型设定都十分稳健。1988—2007年间,逐步增强的市场力量可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10%;对于连续存在的企业,解释力度为30%。市场力量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和内销企业、轻重工业和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异质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周礼
文章利用1997~2008年中国工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以及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997~2008年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主要是由行业本身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所致,行业结构变动的效应很小。人均资本量的增加、资本产出比的降低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是导致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和出口贸易的增长则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以及鼓励出口贸易将抑制工业部门劳动收入份额的快速下降。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左冰
旅游发展对目的地工业部门的影响迄今为止尚处于争议之中。本文运用VAR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桂林市旅游发展与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不受任何干预的条件下,旅游业的扩张将挤出目的地工业投资资本,转移工业劳动力而造成工业增长水平的下降,给目的地带来去工业化效应;但旅游发展带来的价格效应不明显。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对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以有效地避免旅游发展带来的去工业化问题。
关键词:
旅游 去工业化 VAR协整 桂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焦晓波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的消费者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成为国际特许经营商长期紧追不舍的目标。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的一些特许经营组织开始进入我国,主要是餐饮业、冲印洗相业和服装专卖业。著名的公司有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等快餐店,鳄鱼、金利来、米奇妙等服装店,富士、柯达、柯尼卡等洗相店。其中,肯德基在1987年进入中国,是第一个在中国发展特许经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路正南 王志诚 王健
传统DEA方法研究碳减排潜力时以能源效率最优行业为参照标准,忽视了行业低碳发展存在阶段性特征的事实,测算的减排潜力值在短期内难以全部释放,不能作为我国工业部门制定碳减排目标的依据。而改进的广义DEA模型可自由选择参照集进行评价,因此,本文尝试采用比各行业低碳发展阶段高一级的行业组为低碳发展标准,并对比分析两种方式下的碳减排潜力。结果显示:(1)我国工业部门2011年低碳发展水平总体可以分为5个阶段,处于低碳发展一般阶段的行业比例最大,为36.8%;(2)阶段式减排下绝大多数行业比传统方式下要求的减排量减少,工业总体要求减排量降低8.1%;(3)我国工业部门推进碳减排工作的重点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永利,洪德志,许志坚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医药工业迅速发展。新中国的医药工业为保障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卫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国人口期望寿命由1949年的35岁增至1997年的70岁,这是社会经济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具体体现,更与卫生事业和医药工业的发展进步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化学制药工业基础薄弱,设备落后,剂型单一。化学制药工业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50年发展起来的,逐步形成了科研、教学、设计、生产相结合和医药原料、医药中间体、化学药制剂、药用辅料、药用包装和制药机械相配套的医药工业体系,基本满足了防病治病、计划生育、康复保健和防疫救灾的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