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4)
2023(10520)
2022(9102)
2021(8690)
2020(7531)
2019(17393)
2018(17281)
2017(34177)
2016(17989)
2015(20305)
2014(20236)
2013(19873)
2012(17990)
2011(15656)
2010(15662)
2009(14621)
2008(14701)
2007(12538)
2006(10911)
2005(9437)
作者
(49602)
(41101)
(40777)
(38960)
(25882)
(19528)
(18786)
(16038)
(15653)
(14588)
(13945)
(13704)
(12762)
(12717)
(12614)
(12257)
(12214)
(12122)
(11806)
(11741)
(10105)
(10060)
(9919)
(9237)
(9236)
(9213)
(9056)
(9038)
(8048)
(7980)
学科
(69425)
经济(69358)
管理(59396)
(52389)
(43035)
企业(43035)
方法(37295)
数学(33410)
数学方法(32924)
(23480)
中国(18869)
(18631)
环境(18339)
(16851)
财务(16807)
财务管理(16773)
企业财务(15546)
(14503)
(14213)
业经(13788)
(13189)
贸易(13181)
(12937)
(12845)
银行(12829)
(12455)
农业(12023)
(11819)
(11554)
地方(10854)
机构
学院(253141)
大学(251304)
(104709)
经济(102554)
管理(102245)
理学(88576)
理学院(87750)
管理学(86242)
管理学院(85793)
研究(75285)
中国(60951)
(53610)
(52053)
科学(44636)
财经(42465)
(38382)
中心(36646)
(36458)
(36263)
业大(35341)
(34233)
北京(32541)
经济学(32356)
研究所(32105)
财经大学(31497)
(29995)
师范(29697)
经济学院(29561)
(28791)
(28129)
基金
项目(169603)
科学(134277)
基金(125030)
研究(124245)
(107986)
国家(107149)
科学基金(93458)
社会(79891)
社会科(75996)
社会科学(75979)
基金项目(66489)
(65226)
自然(60637)
自然科(59116)
自然科学(59100)
自然科学基金(57990)
教育(57329)
(54977)
资助(51666)
编号(50144)
成果(39061)
(38403)
重点(37958)
(35816)
(35125)
国家社会(33795)
科研(33449)
教育部(33318)
课题(33226)
创新(32963)
期刊
(107652)
经济(107652)
研究(69732)
(46188)
中国(43338)
管理(36759)
学报(34369)
科学(32133)
(28633)
大学(27375)
学学(26153)
技术(23977)
(21946)
金融(21946)
财经(20668)
教育(20031)
农业(19942)
业经(17938)
(17583)
会计(17292)
经济研究(16977)
财会(15366)
问题(14997)
统计(13943)
理论(13073)
技术经济(13016)
(12462)
实践(11939)
(11939)
(11911)
共检索到362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袁广达  
本文从传统会计收益和计算方法改进入手,以边际成本理论与生产要素理论为依据,以2003-2010年我国七大重污染行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等级评价和标准划分,结合面板随机系数模型考察生态环境污染等级指数对六大非重污染行业利润总额的影响程度,对我国工业行业生态环境损害成本补偿理论、补偿标准和会计处理进行了设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袁广达  杜星博  孙笑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重点讨论生态补偿标准定量方法以及相关实施制度设计,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文章基于生态损害成本的视角,建立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模型及实施机制。同时,在对流域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并建立了跨界流域双向补偿生态补偿定量标准,以期为生态补偿提供可借鉴的政策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赖敏  张继伟  姜玉环  陈凤桂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将用海者的外部损害成本内部化,由此抑制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和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比命令与控制型政策工具更具有明显的管理绩效优势。在总结分析相关基本概念、补偿责任、补偿方式等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提炼了更易于政策设计操作的用海项目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并以广东省为实证对象,建立了完整用海方式分类体系下的区域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以期为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制定科学、高效、可行的海洋生态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赖敏  张继伟  姜玉环  陈凤桂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将用海者的外部损害成本内部化,由此抑制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和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比命令与控制型政策工具更具有明显的管理绩效优势。在总结分析相关基本概念、补偿责任、补偿方式等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提炼了更易于政策设计操作的用海项目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并以广东省为实证对象,建立了完整用海方式分类体系下的区域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以期为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制定科学、高效、可行的海洋生态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广达  吴剑  
文章以2004~2010年我国太湖流域上下游苏沪边界为研究对象,结合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上游氨氮超标排污量对下游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程度,设计了我国工业企业生态环境成本补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太湖流域苏沪边界水质普遍位于劣五类等级,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太湖上游氨氮超标排污量对下游企业利润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太湖流域上游江苏省每排放1吨氨氮污染物造成下游上海市工业企业经济损害的环境成本约为27.53万元,平均年损失约为262.73亿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武  张翰林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方位推进的背景下,流域生态保护的制度构建迫在眉睫。现有关于流域生态保护的核心制度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合理构建。学界普遍认为生态补偿机制应发力于对上游地区的机会补偿,然而却不能兼顾流域水质恶化后上下游之间关系的处理。因此有必要在流域生态保护中厘清补偿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关系。目前生态补偿机制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就制度目的与运行机理上表现为广泛的"链接"与"交叉"。当下尚未有任何规章制度阐释二者之间的关系,应从生态补偿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入手,剖析并界定二者之间的制度真空、制度冲突与制度耦合等三种关系。同时从生态补偿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之间的制度依据、制度配置状态角度对两种制度的适用情形、责任序位以及资金的配置使用关系做出合理"区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鑫  刘中梅  裴兆斌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政策推动下,中国海洋蓝色经济区发展加速。与此同时,海洋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频发的一系列船舶撞击漏油、捕捞养殖污染等突发事件,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海洋生态本底的支撑和保障,相关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立足中国海洋环境司法现状,根据对相关司法案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方面存在法律配套机制不健全、司法鉴定工作开展不足、救济方式单一且预期效果差、生态损害赔偿主体范围小和执法部门权责不清等问题。对此,通过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司法鉴定制度,扩大生态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健全生态环境赔偿制度及加强执法部门信息公开和监管力度等对策,以期为解决国家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亮  何伟军  Dagmawi Mulugeta Degefu  沈菊琴  
为了破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文章在"谁使用谁付费、谁保护谁收益"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由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企业向政府进行赔偿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基于生态资本的自我增殖和时间价值,在传统的"零净损失"的政策目标下提出一种新的生态赔偿的政策目标。通过静态贝叶斯博弈分析发现:由于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对政府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改变了政府的效用函数,双方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将导致两者产生冲突。最后提出完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琦  
如何有效监管使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确保该笔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的修复,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各个省份对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监管和使用标准都不一致,有的省份规定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纳入国库,由政府来使用和监管;有的省份规定建立一个环保专户来对该笔资金进行管理,由环保行政机关等进行监督。但是以上监管方式和使用方式都存在不足之处。只有根据我国国情,由基金会来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进行管理,按照一定的程序由利益相关主体申请使用,在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引进特殊的第三方机构监督和公众参与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斐  
为了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有些地方政府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收取了巨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但是,学界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法律性质的认识仍有分歧。有学者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认识为民事赔偿金或者行政处罚金。事实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既不是民事赔偿金,也不是行政处罚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性质定位是生态环境损害行政惩罚性赔偿金。完善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要以经济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为参照,设置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行政惩罚性赔偿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亮  何伟军  Dagmawi Mulugeta Degefu  沈菊琴  
为了破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文章在"谁使用谁付费、谁保护谁收益"原则的指导下提出由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企业向政府进行赔偿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基于生态资本的自我增殖和时间价值,在传统的"零净损失"的政策目标下提出一种新的生态赔偿的政策目标。通过静态贝叶斯博弈分析发现:由于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对政府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改变了政府的效用函数,双方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将导致两者产生冲突。最后提出完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尤婷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落实损害担责原则的重要制度,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环境损害包括因环境污染或破坏导致的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以及生态环境本身的损害。但是现行的法律只规定了环境污染导致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的救济,缺失对生态环境的救济。由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不同于传统的民事责任,不能纳入《侵权责任法》,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如赔偿主体范围小、赔偿程序不明晰、赔偿评估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只有扩大赔偿主体、明确磋商与诉讼的衔接、完善赔偿评估制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综合性法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况文婷  梅凤乔  
从完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路径的角度,宜确立责令赔偿生态环境损害这一责任形式。其必要性在于,当前生态环境损害民事、行政救济制度不足以满足及时彻底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需要。其可行性在于,"损害担责"原则与责令赔偿国家损失的相关立法为其提供了法律依据,责令改正、环境行政代履行为其奠定了制度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永喜  王娟丽  王晋  
论文通过对流域生态环境产权的明确界定,科学厘清生态保护投入补偿和污染补偿,综合考虑流域生态环境服务的水量分摊和水质补偿,并将其统一纳入到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针对性地提出了流域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标准,然后以皖浙两省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流域生态环境产权界定,可以从理论上厘清流域生态补偿的对象和内容,将水质和水量因素整合纳入到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2)根据生态环境产权的界定,不同利益主体面对的补偿标准和补偿内容不同,但是上下游共享流域生态环境权益的产权安排相对更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永喜  王娟丽  王晋  
论文通过对流域生态环境产权的明确界定,科学厘清生态保护投入补偿和污染补偿,综合考虑流域生态环境服务的水量分摊和水质补偿,并将其统一纳入到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针对性地提出了流域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标准,然后以皖浙两省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流域生态环境产权界定,可以从理论上厘清流域生态补偿的对象和内容,将水质和水量因素整合纳入到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中;2)根据生态环境产权的界定,不同利益主体面对的补偿标准和补偿内容不同,但是上下游共享流域生态环境权益的产权安排相对更为公平合理,并且能够兼顾各方权益;3)上下游共享流域生态环境权益情况下,综合水质和水量因素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明确,补偿内容全面完整,易被各方所接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