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92)
2023(22703)
2022(19575)
2021(17933)
2020(15363)
2019(35203)
2018(34804)
2017(66074)
2016(36470)
2015(41047)
2014(41023)
2013(40593)
2012(37989)
2011(34762)
2010(35125)
2009(32654)
2008(32357)
2007(29062)
2006(25830)
2005(23371)
作者
(111703)
(93228)
(92821)
(88168)
(59249)
(44929)
(42220)
(36496)
(35378)
(33531)
(31825)
(31391)
(30075)
(29621)
(29070)
(28787)
(28180)
(27652)
(26903)
(26822)
(23515)
(23375)
(22732)
(21277)
(21077)
(20822)
(20764)
(20685)
(19098)
(18701)
学科
(157203)
经济(157031)
管理(102287)
(97439)
(78754)
企业(78754)
方法(65539)
数学(56651)
数学方法(55885)
中国(42796)
(41711)
(37793)
(36556)
地方(34656)
业经(34099)
(29011)
(28096)
农业(28092)
贸易(28079)
(27166)
(24838)
银行(24742)
理论(24070)
环境(23982)
(23774)
金融(23769)
(23712)
(23204)
(23044)
财务(22951)
机构
大学(535543)
学院(532844)
(214380)
经济(209712)
管理(199436)
研究(188829)
理学(171332)
理学院(169248)
管理学(165870)
管理学院(164924)
中国(140561)
科学(120966)
(115824)
(99087)
(99079)
(98769)
研究所(90359)
业大(85185)
中心(84371)
(80542)
财经(78337)
农业(78193)
北京(73608)
(71333)
(70962)
师范(70479)
(67742)
(64900)
经济学(64800)
经济学院(58146)
基金
项目(355225)
科学(275810)
基金(254949)
研究(250847)
(226289)
国家(224429)
科学基金(189185)
社会(156088)
社会科(147747)
社会科学(147704)
(139797)
基金项目(134519)
自然(125559)
自然科(122621)
自然科学(122578)
自然科学基金(120360)
(118776)
教育(115592)
资助(106155)
编号(101208)
成果(83297)
重点(80815)
(77861)
(76977)
(72716)
课题(71080)
科研(68593)
创新(68060)
计划(67188)
大学(64804)
期刊
(242034)
经济(242034)
研究(156974)
中国(104462)
学报(95778)
(90060)
科学(83639)
(75327)
管理(73942)
大学(70488)
学学(66530)
农业(61307)
教育(57516)
(47979)
金融(47979)
技术(46090)
业经(38842)
经济研究(38764)
财经(38667)
(33213)
(32007)
问题(31757)
图书(27673)
(26816)
技术经济(26645)
统计(25810)
科技(25766)
(25174)
理论(24487)
业大(24463)
共检索到800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小双  
工业绿色发展有助于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是实现工业现代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我国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DEA与ESDA模型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并结合Tobit回归模型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地区间差异显著;空间上形成了以“成都—资阳—重庆”为主轴的工业绿色发展高效率区,以“乐山—宜宾—泸州”和“绵阳—达州”为两翼的工业绿色发展低效率区的发展格局;其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正向的空间自相关,空间集聚类型上主要以高—高(H-H)聚类为主;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可以有效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因此,各地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应注重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配合,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稳步提升,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影  文传浩  沈体雁  
绿色发展效率是绿色发展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基于静态与动态视角分别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及Malmquist指数测度2007~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温特线性与季节指数平滑法预测其绿色发展效率。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为0.882较高水平,呈现从“较高水平较大差距”向“更高水平较小差距”转变的时序特征,但仍低于长三角城市群平均水平;Malmquist均值为1.278,绿色发展效率高增长且总体快于长三角城市群;(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逐渐形成以“雅安-资阳-重庆”与“成都-遂宁-广安”为平行双主轴绿色发展高效率区,“宜宾-泸州”与“绵阳-达州”为两翼绿色发展低效率区的分布格局;(3)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提升,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技术效率提升的贡献率>规模效率提升的贡献率,并据此将其分为综合促进发展型、专项引领发展型、单项阻碍发展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欢  方行明  苏梦颖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进特征、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关系,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在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间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水平相对较高,但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类型转移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在提升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同时,还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瑛  汪宏宇  
绿色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理论阐释对外贸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市级面板数据,借助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对外贸易对GTFP的影响。结果显示:(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当前对外贸易的规模结构从总体看并不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的提升,出口贸易对本地区GTFP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邻近地区GTFP的提升存在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进口贸易对本地GTFP增长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GTFP的间接效应则显著为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瑛  汪宏宇  
绿色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理论阐释对外贸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市级面板数据,借助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对外贸易对GTFP的影响。结果显示:(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当前对外贸易的规模结构从总体看并不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TFP的提升,出口贸易对本地区GTFP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邻近地区GTFP的提升存在不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进口贸易对本地GTFP增长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GTFP的间接效应则显著为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奇锋  谭娟  石琳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及推进,将助推成渝城市群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后,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及经济增长极。为分析成渝地区工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在传统全要素生产率(TFP)基础上纳入了环境污染因素,从工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角度进行研究。选取2008年至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所含16个城市的数据,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纳入工业生产中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产物变量指标,对成渝地区16个城市的工业GTFP及其分解项进行测算,并讨论其不同时段下的空间溢出网络结构。结果显示:污染物排放阻碍地区工业GTFP提高,绿色技术进步对GTFP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成渝地区整体绿色技术效率较低。从整体看,空间分布呈现出聚集性特征和空间关联性;从局部看,眉山、泸州、南充、绵阳等GTFP较高的城市表现出溢出效应,重庆的GTFP增速放缓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绿色技术效率。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从加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优化调整环境规制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雨娴  
本文利用区位熵指数、专业化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测度成渝双城经济圈流通业集聚发展发现:经济圈流通业集聚双城特征明显,并且,马太效应显著。实证结果显示,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口密度对流通业集聚高效发展发挥着显著的正向促进效果,城镇化率对流通业空间集聚为显著的抑制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应该扩大居民收入以提振内需,完善城市群人口流动的顶层设计,为流通业集聚高效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西南财经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课题组  郭仕利  丁祥宇  胡智勇  
绿色发展是当今各国城市建设所坚持的道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初步规划阶段就把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定位为重大战略目标。本文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转型,首先,从环境质量、生态系统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三个方面对成渝地区绿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投资逐年增加,各类污染源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水体质量改善明显,各类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区域性污染、河流水质下降等问题较为突出。其次,选取成渝地区内生态环境治理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为成渝地区整个区域的绿色发展提供借鉴。最后,结合成渝地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力度、构建区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路径,推动成渝地区迈入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新阶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倩  
本文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流通业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一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流通业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且流通业发展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二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流通业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三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流通业可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最后基于相关研究内容,本文提出加快流通业发展、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利用流通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发挥技术创新影响机制,加快流通业与绿色经济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扬   陈雨露   王兴平   龚杰   姬萌荣   赵晶晶  
促进城市群要素自由有序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双循环背景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区,集成百度人口迁徙、快递物流网络、百度指数等多源大数据建立要素流动强度实测方法,利用修正引力模型模拟自然状态下要素流动强度,构建要素流动障碍指数测度城市间要素流动障碍水平,并借助QAP回归分析探讨要素流动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实测要素流和模拟要素流网络中,重庆—成都关联区间要素流动强度最高,两市与其他地级市组成的关联区间次之,均高于其他地级市组成的关联区间。(2)四川省内大多数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存在促进作用,而重庆市与四川省内大多数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存在阻碍作用。(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流动障碍水平受体制、社会、政策、设施、空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行政分割、城乡结构差异易形成城市间要素流动壁垒;道路设施互联互通、空间邻近有助于促进要素在城市间的高效流动,而行政级别高的中心城市对要素流动具有较强的支配作用。据此,针对破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流动障碍,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勤   杨理珍   刘波  
基于空间估算方法测算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32个细分行业COD排放量并整理分析,运用LMDI分解模型分析COD排放变动的驱动因素及其行业性、阶段性差异。总体上,2005—2020年成渝地区COD减排已取得成效,但减排压力仍较大;从细分行业看,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0个行业是COD排放的重点行业。分解结果显示:对于工业整体,规模效应为正,是促进COD排放的主要因素,技术效应为负,是抑制COD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不明显;对于重点行业,2016年以后,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行业的技术效应减排贡献低于其他行业,且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行业的结构效应为正。据此,未来要推动成渝地区工业COD进一步减排,应紧抓“技术减排”突破口,重点关注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行业技术创新;要循序渐进,避免“一刀切”,着重控制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行业的生产规模;要建立两地协同减排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陆远权   陈莉   张源  
消除市场壁垒,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对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相对价格法对2002—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度量,并进一步解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在波浪式变化中呈现整合态势,但未能形成有效协同,第二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作用较小。研究结论旨在促进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助力成渝地区成为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纾解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艺   苏维词  
借助改进熵值法、Jenks自然断裂法、障碍度模型对2007—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尺度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城乡融合指数由2007年的0.239提高到2020年的0.534,低、较低水平融合区由2007年的25个减少到2020年的8个,较高、高水平融合区由2个增加到12个。(2)不同维度的融合发展不同步,2020年社会融合发展水平指数最高,为0.612。(3)较高水平融合区在成渝地区的西部和东南部形成两个小范围集聚区,呈现“双核独大、中部塌陷”的发展格局。(4)成渝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影响因素中,前期自然要素障碍度高于人口、土地和资金要素,后期自然要素障碍度降低,产业结构和资金要素的障碍度增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毛中根  杨庆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当加大金融对该战略的支持力度。金融服务供给要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论文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基础,对金融支持必要性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金融支持经验,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柯言  陈海鹏  沈倩岭  
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采用成渝地区2007—2020年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成渝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科技创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这一影响部分地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来实现。研究结论为成渝地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