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4)
- 2023(13018)
- 2022(11139)
- 2021(10755)
- 2020(9016)
- 2019(20604)
- 2018(20294)
- 2017(40716)
- 2016(21564)
- 2015(24295)
- 2014(24333)
- 2013(23389)
- 2012(21696)
- 2011(19384)
- 2010(19526)
- 2009(18329)
- 2008(18010)
- 2007(16076)
- 2006(14052)
- 2005(12622)
- 学科
- 济(87256)
- 经济(87159)
- 管理(66801)
- 业(61241)
- 企(49981)
- 企业(49981)
- 方法(41551)
- 数学(37151)
- 数学方法(36622)
- 财(26146)
- 中国(25068)
- 农(24725)
- 制(19496)
- 业经(18190)
- 贸(18129)
- 贸易(18117)
- 易(17688)
- 银(16098)
- 银行(16087)
- 行(15396)
- 农业(15384)
- 务(14987)
- 财务(14934)
- 财务管理(14894)
- 融(14833)
- 金融(14832)
- 地方(14732)
- 学(14295)
- 策(14124)
- 企业财务(14119)
- 机构
- 学院(305228)
- 大学(305119)
- 济(132652)
- 经济(129946)
- 管理(123277)
- 理学(105813)
- 理学院(104829)
- 管理学(103195)
- 管理学院(102604)
- 研究(96594)
- 中国(77538)
- 财(65993)
- 京(62704)
- 科学(53329)
- 财经(51783)
- 经(47115)
- 中心(46646)
- 所(45908)
- 江(44981)
- 经济学(41394)
- 农(41361)
- 研究所(40749)
- 业大(39494)
- 北京(39325)
- 财经大学(38595)
- 范(37843)
- 师范(37530)
- 经济学院(37447)
- 州(35674)
- 院(35122)
- 基金
- 项目(197625)
- 科学(158024)
- 研究(149420)
- 基金(146326)
- 家(124644)
- 国家(123620)
- 科学基金(108250)
- 社会(96918)
- 社会科(92082)
- 社会科学(92056)
- 基金项目(76417)
- 省(74843)
- 教育(69569)
- 自然(68194)
- 自然科(66685)
- 自然科学(66669)
- 自然科学基金(65449)
- 划(63349)
- 编号(61170)
- 资助(60565)
- 成果(50140)
- 部(45920)
- 重点(43564)
- 发(42055)
- 创(41173)
- 课题(41067)
- 教育部(40509)
- 国家社会(40441)
- 人文(39573)
- 制(38562)
- 期刊
- 济(145318)
- 经济(145318)
- 研究(93648)
- 中国(56268)
- 财(51095)
- 管理(47088)
- 学报(38479)
- 科学(38041)
- 农(36926)
- 融(34161)
- 金融(34161)
- 大学(31476)
- 教育(30839)
- 学学(29601)
- 技术(27929)
- 财经(26319)
- 农业(25013)
- 业经(24009)
- 经济研究(23709)
- 经(22629)
- 问题(19558)
- 贸(17177)
- 理论(16386)
- 技术经济(15481)
- 统计(15118)
- 实践(14656)
- 践(14656)
- 国际(14526)
- 商业(14250)
- 现代(14100)
共检索到456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健 魏西云
本文提出,更加重视工业用地的“准公共物品”和资源属性,发挥工业用地的生产功能,注重保障产业链用地供应,推行“标准地”供地,降低工业用地交易成本,推动工业用地多元化供地方式得到有效执行。
关键词:
工业用地 政策演进 有为政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旭 马贤磊 石晓平
通过将投资强度规制纳入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影响工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框架,本文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和系统矩估计法(SYS-GMM)实证分析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和投资强度规制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宏观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检验了其微观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可以通过引入高端企业、淘汰低端企业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最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同时发现,相较于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采用投资强度规制等政策工具引导工业转型升级。本研究从政府规制和市场配置相互作用的视角,为我国工业用地制度改革和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遴杰 饶富杰
研究目的:分析工业用地配置过程中,各级政府角色失效造成工业用地低价与低效配置的原因。研究方法:在描述正式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博弈模型对造成工业用地地价和低效配置原因的3种观点进行分析判断。研究结果:依靠地方政府优化垄断供地技术,以及中央政府进行有效监管来提高工业用地配置效率的假设不能成立。在不改革供地制度的前提下,承认地方政府低价供地策略选择,通过最低价标准限制地方政府压价底线能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工业用地市场所依赖的制度基础存在缺陷,政府应放弃垄断供应权力,形成多元主体供应的竞争市场,才能推动工业用地低价与低效配置问题的解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方伟 杨继东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在地方政府掌握大量资源的背景下,市场化进程会对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有何影响?本文以工业用地配置为切入点,将2008—2013年我国工业用地出让数据与同期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相匹配,构建每宗工业用地的配置效率指标,研究市场化进程与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微观层面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越高;(2)在传导机制上,市场化进程能够规范地方政府行为进而提高配置效率;(3)对于存在经济增长压力和财政压力的城市,市场化进程对土地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
关键词:
市场化 土地出让 地方政府 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昊
我国工业用地政策经历了“行政划拨——协议出让——招拍挂出让——弹性出让”四个阶段,以不断调整适应我国工业化进程,政策演进遵循了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基本原则。当前,工业用地市场存在着新增用地供给短缺、存量用地低效使用和用地金融化倾向等问题。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本要求、城市更新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的原则体现。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应制定工业用地利用规划以科学配置资源,推动工业用地出让改革以提升配置效率,整治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以提高用地效益,建立用地效能评价机制以奠定决策基础,完善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以促进资源流动,创新工业用地利用模式以提高集约水平。
关键词:
工业用地 市场化配置 用地政策 用地效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宫玉泉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要素,对工业发展的质量和布局有着重要影响。为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发展形势和目标要求,近年来,我国对工业用地配置政策进行了改革,管理思路发生了方向性的转折。本文认为,在当前的制度框架下,发挥工业用地政策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应通过系统集成同向政策予以推进。
关键词:
工业用地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楼立明 向琰 潘有成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本文分析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基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工业用地涉及的新增供应、弹性出让、土地续期、存量供应、供后监管、二级市场、综合整治等全链条市场化配置方面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用地 市场化配置 土地二级市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增 郭贯成 崔久富
在分析地方政府土地策略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可能存在"土地生税"意图,并采用全国286个地级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市工业用地面积对工业企业应缴增值税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一致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会影响其土地策略的制定,当财政相对自由时,倾向于通过工业用地出让增加税收收入;从工业用地角度证明了地方政府有"土地生税"意图,为全面地理解地方政府土地策略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
土地生税 工业用地 土地策略 财政自由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本刊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兴国之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目前,产业竞争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更为完整、更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能掌握更为可靠关键的核心技术,能形成更为安全的产业发展环境。
关键词:
集成效应 工业用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梅林
我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需同时考虑基于产权配置结构的内生交易费用与基于产权交易结构的外生交易费用。当前,我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制度存在产权主体分离、产权主体利益差异、产权结构弹性不足等产权配置结构特征,以及二级市场发展不足的产权交易结构特征。立足我国以优化产权配置结构和优化产权交易结构为主的工业用地配置制度地方实践经验,我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制度可在明晰产权政策、优化弹性约束政策等方面完善产权配置结构,在探索一级市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构建工业用地交易二级市场制度、完善土地交易市场服务组织体系等方面健全产权交易结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少博 高波 石有为
基于2008—2019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方面能够通过融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促进在位企业进行规模扩张从而提升就业水平,另一方面又会通过提升地价增加新企业的进入成本从而降低就业水平,并且短期内负向效应占据主导地位;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讨论发现,不同于短期内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对城市就业水平产生的负向冲击,长期内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利于东部地区城市和规模较大城市的总体就业水平提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新蕾 白莹莹 马艳茹
研究目的:探索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撤县设区政策工具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影响效应,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9年发生的撤县设区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机制模型检验其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影响及传导渠道。研究结果:(1)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2)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通过财政竞争和工业集聚促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水平,但引资竞争弱化了两者之间的正向促进作用。(3)撤县设区对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城市及中小城市的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程度的促进效应显著;其增加了商服和住宅用地出让面积,加剧了不同用途土地出让价格扭曲。研究结论:合理运用撤县设区政策工具对推动工业用地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区域与城市规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推进撤县设区政策,逐步深化地区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崔新蕾 马艳茹
本文探索在碳减排治理新阶段,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域2009—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采用双固定模型检验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地区降碳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能源强度与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水平对降碳效应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强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资本错配会对降碳效应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弱化二者之间的促进作用;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在北方和低工业化水平地区的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抑制地区污染物排放水平,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扭曲和工业用地出让面积增加均会抑制地区降碳效应,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显著促进降碳效应。为进一步落实碳减排目标,应提高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适当弱化政府干预,最大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政策的动态性和延续性对地区长期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忠国 唐健 卢曦
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推进的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取向,不断释放出人口红利和世贸红利,经济社会实现了高速增长。然而,进入新常态后,我国人口红利与世贸红利持续减弱,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断降低,原有发展动能持续减弱。为此,党中央及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作为土地部门,如何落实决策,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婷婷 张辉
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是提升宏观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耕地保有量指标管控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根据土壤属性预测耕地数量和空间位置解决了内生性问题,结合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和国土统计数据,研究土地供给约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土地供给约束显著减少了工业用地配置中“压低价格、过量供给和协议出让方式”的供地行为。土地供给收紧后,工业用地配置优化,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心城区、非高技术行业及土地需求旺盛的地区,土地供给收紧后企业效率提升更大。在土地资源趋紧的现实背景下,本文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及“亩产论英雄”等改革实践提供了学理上的回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业政策与要素市场失灵——基于有为政府的视角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政府采购在市场中的稳定作用——基于企业经营风险的视角
数字经济“双试点”政策对创业活跃度影响效应研究——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视角
创新驱动政策如何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基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机制分析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基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审计市场发展影响的视角
中国特色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竞争政策强化及产业政策转型影响市场效率的机理研究——兼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数字经济与统一大市场的因果效应与作用机制——基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视角
城市群政策如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基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