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13)
2023(14748)
2022(13007)
2021(12118)
2020(10229)
2019(23948)
2018(23758)
2017(47235)
2016(25152)
2015(28457)
2014(28324)
2013(27967)
2012(25804)
2011(23191)
2010(23070)
2009(21208)
2008(20608)
2007(17784)
2006(15667)
2005(13482)
作者
(71943)
(59521)
(59276)
(56572)
(38030)
(28467)
(26965)
(23412)
(22685)
(21130)
(20295)
(19797)
(18825)
(18521)
(18479)
(17965)
(17652)
(17587)
(17118)
(17056)
(14553)
(14471)
(14381)
(13544)
(13362)
(13260)
(13016)
(13008)
(11957)
(11638)
学科
(105544)
经济(105427)
管理(73791)
(69141)
(56399)
企业(56399)
方法(52864)
数学(47123)
数学方法(46561)
中国(29520)
(26957)
(26335)
业经(21688)
(20549)
地方(20287)
(18983)
贸易(18974)
(18636)
(18400)
农业(17825)
(16609)
财务(16538)
财务管理(16499)
环境(16426)
理论(16318)
技术(15831)
企业财务(15663)
(15575)
(15506)
银行(15470)
机构
大学(364283)
学院(361073)
(147718)
管理(147344)
经济(144558)
理学(128709)
理学院(127354)
管理学(125105)
管理学院(124442)
研究(115586)
中国(85700)
(76851)
科学(70218)
(68228)
财经(56074)
(55825)
中心(52681)
(52430)
业大(52379)
(51086)
研究所(50771)
(50355)
北京(48269)
(46756)
师范(46359)
经济学(45354)
(42805)
财经大学(42046)
经济学院(41297)
(41197)
基金
项目(250292)
科学(197917)
基金(183603)
研究(182823)
(158863)
国家(157619)
科学基金(136833)
社会(116456)
社会科(110476)
社会科学(110449)
基金项目(97804)
(95852)
自然(89371)
自然科(87313)
自然科学(87293)
自然科学基金(85689)
教育(84321)
(81170)
资助(76379)
编号(74347)
成果(59060)
(56112)
重点(55267)
(52418)
(51465)
课题(50180)
教育部(48598)
创新(48051)
国家社会(48039)
科研(47945)
期刊
(152966)
经济(152966)
研究(106281)
中国(59802)
学报(52876)
管理(52854)
科学(49958)
(49742)
(45668)
大学(40895)
学学(38531)
教育(35961)
技术(31724)
农业(31706)
(29240)
金融(29240)
财经(26946)
业经(25467)
经济研究(24831)
(22907)
问题(22405)
统计(18143)
理论(18140)
技术经济(17930)
图书(17647)
商业(16580)
实践(16564)
(16564)
科技(16480)
现代(16311)
共检索到509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曹清峰  王家庭  
文章基于2003—2012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估计工业生产函数得到工业用地的年租金,进一步利用租金现值法得到工业用地的年均衡价格,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合理比价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2003—2012年我国城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实际比价为0.17,而测算得到的合理比价为0.43,整体上我国工业地价以被低估为主。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合理比价和实际比价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且其差值在近年来呈扩大趋势,工业地价被低估的现象不断加剧。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城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比价的不合理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最后,本文针对如何构建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金灿  施建刚  
本文采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工资、税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工业用地价格的影响效应。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我国城市工业用地出让的市场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松  李超  
研究目的:以工业地价与居住地价的比较关系为核心,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为落实"十八大"关于建立"比价机制"的要求提供研究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汇总并比较了国内外在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价格等领域的研究重点和代表性观点,总结了在"比价"领域的测算方法与实证思路。研究结论:建立"比价机制"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配置资源和价格形成机制,盲目确定"比价挂钩关系"或将陷入政府干预市场的困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力豪  陈志刚  陈逸  
探讨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对于推进中国的土地市场发展和优化工业用地配置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规模变化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2000-2012年中国内地46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对工业用地规模起到了遏制作用,政府在财政收入刺激下加大土地投放对工业用地规模的扩大也有一定作用,工业用地规模变化主要受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的双向驱动。进一步的,在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地价对工业用地规模扩张的约束比较明显;而在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土地价格相对较低的城市,政府在财政收入考量下的土地投放对工业用地规模扩张起到了主要作用。最后从完善土地市场机制的角度提出了有助于工业用地优化配置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家庭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现实问题,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生活城市化四个方面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城市化泡沫现象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35个大中城市从整体上来看,人口、经济和空间都出现了城市化泡沫现象,仅生活城市化泡沫现象不突出,城市总体呈现泡沫化倾向;(2)我国城市化泡沫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泡沫程度最高,中西部居后。并从制度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依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那么,什么是比价机制?比价,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不同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比如工农业产品比价、金银比价等。比价机制,是将两种商品价格挂钩,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另一种商品价格按一定比例跟随变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家庭  张俊韬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低效率和无序扩张的现实问题,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蔓延现象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蔓延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多数城市表现出蔓延现象,平均蔓延指数为3.9047,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为122.67%,市区人口增长率为47%,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低密度扩张趋势;(2)我国城市蔓延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城市蔓延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可斌  丁重  
中国企业明显缺乏创造性破坏。本文基于适宜技术和政府干预两类不同的内生技术创新与增长理论进行剖析,指出其成因可能在于:(1)企业选择引进或改进现有技术要优于进行创造性破坏活动;(2)创新行为由大企业主导,创造性破坏动力不足。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按规模分组检验以上成因。发现大企业主导技术创新,且大企业明显缺乏创造性破坏动力;而中小规模企业体现出创造性破坏动力但缺乏有效创新投入。因此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成因并不在于企业追求使用适宜技术,而主要在于创新资源垄断,抑制了创新动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大垒  
金融产业集聚现象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比较明显,并有效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金融业集聚式发展模式,有必要研究其形成原因。本文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EViews6.0软件,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工业总产值、金融业从业人员和地区生产总值三个因素对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居民储蓄和园林绿地面积两个因素对其形成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据此,本文从金融企业、工业企业、地方政府和城市居民四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形成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兰峰  吴迪  
文章从人口空间结构变化的视角出发,运用混合截面估计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对35个大中城市2010-2015年的人口流动与房价波动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就业密度、城市常住人口规模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后,在流入人口占比更高的城市房价更高,表现为2015年流入人口占比每提高10%,2015年的房价就会增加19.489%;在人口流入速度更快的城市,房价与之的相关性呈现出从显著到不显著的变化趋势;在对城市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城市固定效应对房价存在差异化的促进作用。建议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出发,结合流动人口群体多样性加强和完善社会住房计划,优化住房内部结构,吸引人口流入,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以维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增强城市经济竞争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剑平  郑伟汉  郎昱  施昱年  
房价周期循环过程中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为抑制市场过度扩张,我国自2003年正式开启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并首次提出"房地产市场健康"概念。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应是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然而,有关房地产市场健康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在国内一直没有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提出建立住房市场的健康度评价体系,为验证所建评价体系的可用性,对市场宏观层面和价格、结构、速度、质量层面的健康状况分别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住房市场健康度与调控政策趋势具有一致性,本文构建的住房市场健康度评价体系具有合理性,以期为我国未来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和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帅  殷宇飞  钱晨绯  
本文在经典蛛网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利率、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政策变量,以35个大中城市的2003-2016年商品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商品房市场的供求机制及价格波动特征,判断房价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商品房价格对房地产需求和供给影响作用明显,利率、个人可支配收入、政策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不显著,35个大中城市在样本期间内处于发散状态,房地产市场的均衡价格体系尚未形成,难以实现自我收敛,房价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帅  殷宇飞  钱晨绯  
本文在经典蛛网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利率、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政策变量,以35个大中城市的2003-2016年商品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商品房市场的供求机制及价格波动特征,判断房价的稳定性。研究发现:商品房价格对房地产需求和供给影响作用明显,利率、个人可支配收入、政策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不显著,35个大中城市在样本期间内处于发散状态,房地产市场的均衡价格体系尚未形成,难以实现自我收敛,房价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凌江  
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资料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地方财政支出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其结论是地方财政支出和房地产价值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城市持续高水平的财政支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必定通过房地产价值的增加体现出来。由此引出了对我国房地产税进行改革的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丛颖  宋兴文  
本文基于2008—201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在人力资本视角下住房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价格上涨能促进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人力资本在住房价格和城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人力资本和住房价格总体上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将我国35个大中城市按照房价水平进行聚类,发现住房价格、人力资本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区域差异。房价较低的三类城市与房价较高的一二类城市相比较,人力资本在住房价格和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中介效应更显著。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住房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