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2)
2023(5889)
2022(5235)
2021(4974)
2020(4272)
2019(9725)
2018(9629)
2017(20135)
2016(11063)
2015(12569)
2014(12604)
2013(12529)
2012(12025)
2011(11022)
2010(11370)
2009(10962)
2008(10897)
2007(9896)
2006(9220)
2005(8588)
作者
(31881)
(26456)
(26292)
(25367)
(16953)
(12472)
(12188)
(10134)
(9956)
(9729)
(8970)
(8601)
(8530)
(8506)
(8308)
(8236)
(7991)
(7835)
(7721)
(7690)
(6796)
(6533)
(6407)
(6180)
(6045)
(6002)
(5914)
(5883)
(5377)
(5329)
学科
(43902)
经济(43860)
管理(32638)
(32365)
(23910)
企业(23910)
方法(18316)
数学(16641)
数学方法(16439)
(15189)
中国(15079)
(12292)
(11548)
(10373)
贸易(10367)
(10187)
(9880)
业经(9723)
(9639)
银行(9631)
农业(9447)
(9298)
地方(7955)
(7806)
(7614)
金融(7613)
税收(7490)
及其(7449)
(7439)
技术(7373)
机构
学院(162243)
大学(160135)
(73995)
经济(72360)
管理(62179)
研究(57200)
理学(52260)
理学院(51738)
管理学(51064)
管理学院(50756)
中国(46028)
(36737)
(34184)
科学(31393)
(29409)
财经(27856)
研究所(26053)
中心(26001)
(25685)
(25463)
(25157)
经济学(22431)
北京(22397)
业大(20902)
(20727)
师范(20560)
(20436)
(20376)
财经大学(20288)
经济学院(20270)
基金
项目(96194)
科学(75701)
研究(75289)
基金(68218)
(58273)
国家(57751)
科学基金(48609)
社会(47115)
社会科(44707)
社会科学(44701)
(37295)
教育(34869)
基金项目(34595)
编号(31878)
(31639)
资助(29454)
自然(29240)
自然科(28511)
自然科学(28504)
自然科学基金(28019)
成果(27443)
课题(22802)
(22646)
(22203)
重点(21574)
(20086)
(19952)
教育部(19414)
国家社会(19024)
项目编号(18995)
期刊
(86233)
经济(86233)
研究(54985)
中国(32739)
(26100)
管理(24388)
(23363)
(21279)
金融(21279)
教育(19678)
学报(19361)
科学(19274)
农业(16070)
大学(15152)
技术(14955)
业经(14689)
经济研究(14398)
学学(14069)
财经(13773)
(11951)
问题(11788)
(10948)
国际(9496)
技术经济(9032)
理论(8939)
现代(8098)
实践(7975)
(7975)
(7970)
商业(7918)
共检索到258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米黎钟  曹建海  
本文在界定生产能力过剩涵义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现状及其重工业化特征.从市场预期、要素定价、投资体制、宏观经济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原因,提出了消除生产能力过剩“长短结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妙然  
工业过剩产能同时受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的推动,会导致工业品市场供需错配、经济增速下滑等影响。文章从生产要素市场化、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政策改革等角度提出建议,以防范和化解工业产能过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农  
一、我国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根据自然经济特点和粮食生产状况,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东北、冀鲁豫、长江流域、西北、西南、东南、京津和青藏等粮食主要生产区域的格局。其中的一些区域,基本支撑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形成了决定性的粮食生产和供给地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何  
本文对我国汽车产业过剩生产能力策略的运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汽车市场中,过剩生产能力策略是一种瞬时、不连续的策略性行为,厂商持有过剩生产能力以提高市场垄断程度是一种在短期意义上有效的竞争策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建海  郭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生产能力经历了由短缺到过剩的历史演变。造成工业产能过剩的原因既有需求侧的也有供给侧的,需求侧的因素主要体现为基于预算约束的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外部需求的波动;供给侧的因素主要体现为:刘易斯拐点后资本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工业用地扩张,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以模仿技术为主的技术进步模式;此外,政府采取放宽环保要求、维持僵尸企业和税收减免等措施所导致工业投资进入壁垒降低。工业产能过剩的经济影响表现在经济增长波动、工业品市场供需结构错位、僵尸企业、国际贸易冲突和金融风险等方面。化解和防范工业产能过剩的根本措施在于推进市场化改革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调整社会总需求结构、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健全市场化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产业政策改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宪法  高旺盛  
本文简要回顾了粮食安全内涵的动态演进和我国粮食生产状况的阶段性变化,分析了粮食生产变化的内在原因,明确了目前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所面临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自然资源紧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提出了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鹏  黄良港  
湖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状况对全国粮食安全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分析了湖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及潜力,并就如何提升湖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表明:通过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打造粮食核心产区以及重点提升六个能力能有效的提升湖北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湖北省的粮食在10年内增产500万t。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俊晔  于振文  
针对我国小麦的供需矛盾,从产量、品质、生产布局、产业化经营和生产效益角度分析了我国小麦生产的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根据小麦主产区的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从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两方面对小麦的持续增产潜力进行了分解,提出了筛选推广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和加强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的技术对策,分析提出了我国小麦育种技术和栽培技术研究的重点与发展目标,对发展我国小麦生产能力提出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晓河  蓝海涛  
在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描述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的现状、揭示现阶段有关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建议: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和建设用地征占用及管理制度;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粮食科技攻关支持办法;扩大粮食期货市场影响力;完善涉粮补贴政策体系;拓展化肥市场功能,规范农资市场监管秩序;逐步增强平衡区和主销区抓粮食生产的动力和约束力;着力缓解粮食物流关键环节约束;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规范各成员粮食出口限制行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前荣  
当前,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低迷、外需放缓、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深化阶段的背景下,我国工业领域需求与生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严重,且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绝对过剩。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武琪  
1.分业施策,把好产能审批关。一是对不同类型的产能过剩分业施策。对于钢铁、煤炭等绝对过剩行业,要坚决把住源头,严格执行规划,坚决淘汰落后,提高门槛,用差别水价电价、用环保标准倒逼其退出市场。对于玻璃、造船等结构性过剩行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升级,集中力量研发高端产品。二是停止审批新增产能和化解"未批先建"。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产能过剩行业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改和产能核增项目。同时,加快修订过剩产能行业的环保、节能标准。对于达到环保、节能等新技术标准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武琪  
1.分业施策,把好产能审批关。一是对不同类型的产能过剩分业施策。对于钢铁、煤炭等绝对过剩行业,要坚决把住源头,严格执行规划,坚决淘汰落后,提高门槛,用差别水价电价、用环保标准倒逼其退出市场。对于玻璃、造船等结构性过剩行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升级,集中力量研发高端产品。二是停止审批新增产能和化解"未批先建"。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产能过剩行业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改和产能核增项目。同时,加快修订过剩产能行业的环保、节能标准。对于达到环保、节能等新技术标准的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天赐  林丽云  
根据山东工业生产能耗过高、能源工业比重较大、能源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分析了山东工业生产节能降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山东应以节能降耗为主攻方向,下决心真正走内涵挖潜之路,摆脱目前的困境,调整工业生产逐步纳入能源与环境良性循环轨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